本書第一部分以重要的時間、事件為節(jié)點,回顧了作者投身川劇導演事業(yè)的整個藝術生涯,并擇其要點,著力記述了其重要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過程,同時記載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川劇發(fā)展歷程,以及其中的重要活動和事件;第二部分則集合了作者數(shù)十年來對于川劇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考和論述,以數(shù)十篇頗有見地的論文為鋪墊,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川劇舞臺藝術的方方面面,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條分縷析的獨特見解見解、細微的耙梳和提煉;第三部分是業(yè)內(nèi)其他人士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對作者舞臺作品或?qū)а菟囆g風格的評價和解讀。
壹 戲旅瑣憶
記憶巾的長明燈
貳 幕后札記
幾句心里話
(《似是而非》自序)
似是而非
——談藝術風格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心中有數(shù)
——川劇導演一得談
一臺無二戲
《柳蔭記》排練散憶
傳統(tǒng)戲的排練方法值得研究
形象的獨創(chuàng)表現(xiàn)
——贊《大腳夫人》中晏子卿形象的導演處理
貴在另辟蹊徑
——佐臨導演《家》的序幕
川劇表演藝術瑣議
——戲才札記
夸張與變形
——川劇表演藝術的繼承與出新
繼承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
一笑寓褒貶 四兩撥千斤
——談川劇喜劇構思
畫龍點睛
——川劇特技的關學價值
川劇武戲的特色
笑里有文章
——看川劇《蘿卜園》
從《白蛇傳》演出談川劇表演特點
繼承與出新
——從川劇《拉郎配》談起
談川劇《打餅》中的潘金蓮
獨特·巧妙
——談川劇《借親配》中的縣官
為勇于革新創(chuàng)造的精神叫好
——觀摩粵劇《關漢卿》
紅梅贈君家
變與不變
徐棻筆下的人物和場面
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川劇絕不是“非人問性”藝術
——讀《苦文化的貧困》一文有感
理論研究要跟上去
時代向我們提出更高要求
各得其所
——參加成都市川劇音樂研討會雜感
片憶廖靜秋談唱腔
“得意忘形”
——看譚昌镕畫展有感
歌劇,走自己的道路
——一個川劇工作者的話
翰老與川劇
春蠶到死絲未盡
——哭沙梅師
沙梅先生二三事
藝貴獨創(chuàng)話天籟
憶劉成基同志
夕陽無限好
——憶廖靜秋同志
《焚香記》的“代角”處理
《跪門鑒》變臉的新意
藝德雙馨(序二)
——和笑非交往的五十年
“多體諒一點群眾的閑難”
——懷念李宗林市長
既是“紅花”也當“綠葉”
——談淑英同志在舞臺上的創(chuàng)造精神
看戲隨想
幽默與風趣,庸俗與賣弄
叁 友語實錄
從斯坦尼到太子菩薩
(《似是而非》序)
聚沙成塔
——王朝聞給夏陽的一封信
革新廣闊著先鞭
——記川劇導演夏陽
夏陽在《紅梅贈君家》中的導演藝術
附錄:夏陽藝術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