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的《公孫丑》篇,南懷瑾先生認為,孟子借著與公孫丑的問答,表達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內圣外王”的中心思想;于《盡心》篇,南先生以“修身立命”總領,以“盡心”點題,并借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之嘆,冀望于二十一世紀之青年學子。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jīng)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yī)學養(yǎng)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jīng)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xiàn)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