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哲學評論》第6輯(2022年)共設實踐哲學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名家專論、經(jīng)典移譯、舊作新讀、異質性哲學園地、哲人心路和批評與對話7個板塊。
本輯的專題是“實踐哲學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共6篇文章,其中前5篇是對西方實踐哲學傳統(tǒng)經(jīng)典思想的詮釋和分析,最后1篇既是對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實踐哲學研究歷程的回顧,也是對中國文化方案的世界歷史意義的建構。
在“經(jīng)典移譯”中收錄的是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的《實踐哲學的理念》,它闡述了實踐哲學的核心問題,即關于實踐知識之性質的問題。
“名家專論”中的文章是德國學者斯邁爾·拉佩克(Smail Rapie)的《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領土與移民》。這篇文章接續(xù)了上一輯的“全球化與世界主義”專題。
“舊作新讀”板塊選用了作為立憲派精神領袖的梁啟超在1915—1916年反對袁世凱稱帝時的4篇文獻——在反袁帝制這一點上,梁啟超的態(tài)度與革命派倒是難得的一致。
在本輯的“異質性哲學園地”板塊中,編者精心挑選了2篇文章,它們代表了異質性哲學在理論和應用兩個方向上的**進展。
在“哲人心路”板塊中,推出了復旦大學榮休教授余源培先生對其哲學求索之路的回顧以及李逸超對德國學者路德維!はF(Ludwig Siep)先生的訪談。
本輯“批評與對話”包括三組評論。第一組是圍繞《自由、權利與共同體:德國觀念論的法權演繹學說》(黃濤著)所作的4篇評論。第二組是圍繞《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導論》(張立達著)所作的評論與回應。最后是一篇會議綜述。
《實踐哲學評論》第6輯
(2022年)共設實踐哲學的傳
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名家專論、經(jīng)典
移譯、舊作新讀、異質性哲
學園地、哲人心路和批評與
對話7個板塊。下面就板塊
設置、稿件來源和內容要點
等略作說明和介紹。
本輯的專題是“實踐哲學
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共6篇文章
,其中前5篇是對西方實踐
哲學傳統(tǒng)經(jīng)典思想的詮釋和
分析,最后1篇既是對中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實踐
哲學研究歷程的回顧.也是
對中國文化方案的世界歷史
意義的建構。
眾所周知,亞里士多德
堪稱西方實踐哲學的開山宗
師,他對西方中世紀、近代
和現(xiàn)代實踐哲學影響深遠。
潘小慧的文章以中世紀承繼
了亞里士多德思想衣缽并自
成一家的托馬斯·阿奎那的
德行理論為對象,通過聯(lián)系
亞里士多德和馬里旦的思想
資源解釋和辨析了阿奎那關
于“藝術”之德和“明智”之德
的看法。在西方近現(xiàn)代實踐
哲學中,受亞里士多德影響
最深的或許是海德格爾和伽
達默爾,為此,我們選譯了
兩篇關于海德格爾闡釋亞里
士多德實踐哲學的文章,并
在“經(jīng)典移譯”中選用了伽達
默爾的一篇文章與之搭配。
兩位意大利學者安娜·皮亞·
魯奧普(Anna Pia Ruoppo)
和弗朗克·伏爾皮(Franco
Volpi)討論的都是海德格爾
對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闡
釋和改造,前者主要強調海
德格爾早期對亞里士多德的
闡釋在其哲學發(fā)展,特別是
在關于“倫理學是否可能”這
個問題中具有核心地位;后
者則考察了海德格爾各個時
期對亞里士多德的闡釋的重
要性,揭示出亞里士多德的
實踐規(guī)定與海德格爾的生存
分析之間的對應、轉換和差
異關系。
德國古典哲學是西方實
踐哲學的一大傳統(tǒng),其中尤
其以康德實踐哲學為重,它
引發(fā)的討論和影響也最廣泛
和深遠?档聦嵺`哲學中的
二元論——比如物自體與現(xiàn)
象、先驗自由與自然規(guī)律、
道德法則與感性偏好、道德
與幸福等二元范疇——是后
世爭論的焦點問題。周小龍
另辟蹊徑,探討了施萊爾馬
赫早年對康德道德哲學的批
判和改造的幾個階段,分析
了施萊爾馬赫早期彌合康德
道德哲學體系二元論的努力
和思想發(fā)展,這既有助于我
們加深對康德實踐哲學的認
識,也有助于我們理解施萊
爾馬赫成熟的倫理學體系,
彌補了國內在施萊爾馬赫實
踐哲學研究方面的不足。胡
塞爾現(xiàn)象學一般被解讀為笛
卡爾式的理論哲學,陳偉則
提出,胡塞爾中后期思想中
存在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非笛
卡爾式的實踐現(xiàn)象學。對胡
塞爾實踐現(xiàn)象學的研究無疑
是對當前胡塞爾研究的深化
,也是對中西方實踐哲學研
究的一種拓展。
當前正值全球危機迭起
的時代,人類非常需要新的
實踐理性,何萍的文章是在
這方面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何萍
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
來,中國的實踐哲學研究經(jīng)
歷了一個從主體性哲學的建
構到對中國文化的深層理性
結構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國
文化危機及其化解的文化結
構,既是一種話語系統(tǒng),又
是中國人觀察這個危機四伏
的世界、提出中國文化發(fā)展
方案的有效的思維方式。
在“經(jīng)典移譯”中收錄的
是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
(Hans-Georg Gadamer)的
《實踐哲學的理念》,它闡
述了實踐哲學的核心問題,
即關于實踐知識之性質的問
題。實踐知識既不僅是單純
的具體經(jīng)驗,更不僅是抽象
的普遍原理,而是二者的結
合。這是亞里士多德的實踐
哲學給予用科學知識來駕馭
實踐的現(xiàn)代人的啟示。實踐
知識中的特殊知識來自生活
世界的教養(yǎng),其普遍知識來
自對人之本質的普遍性反思
。二者的相互依賴體現(xiàn)于一
個概念——努斯。它也體現(xiàn)
了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的統(tǒng)
一。通過強調實踐知識的這
一內涵,伽達默爾認為,亞
里士多德“針對一個可以由
知識和技能掌控的世界的現(xiàn)
代性理想,為我們描繪了理
性的理想,一個理性地組織
起來的、可以理解的、我們
必須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理
想”。這一理念有助于我們
反思實踐哲學研究的方法和
意義,警惕出現(xiàn)教條主義和
經(jīng)驗主義方面的偏差。
“名家專論”中的文章是
德國學者斯邁爾·拉佩克
(Smail Rapie)的《全球化的
資本主義、領土與移民》。
這篇文章接續(xù)了上一輯的“
全球化與世界主義”專題。
近十幾年以來,全球化進程
因西方右翼勢力的抬頭而嚴
重倒退,“反全球化”再度勃
興,貿(mào)易壁壘和限制移民的
呼聲日漸高漲,“移民正義”
由此成為西方學者普遍關注
的問題。拉佩克以對殖民主
義的反恩和阿倫特關于國際
人權問題的思考來回應這個
問題,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對
移民人權的尊重。
在上一輯的“舊作新讀”
板塊中,我們選用了張君勱
和張東蓀在1920年對中國
道路問題的思考,這是中國
近代革命主流話語之外的聲
音,值得我們注意。與之類
似,我們這一輯選用了作為
立憲派精神領袖的梁啟超在
1915—1916年反對袁世凱
稱帝時的4篇文獻——在反
袁帝制這一點上,梁啟超的
態(tài)度與革命派倒是難得的一
致。在海外華人史家唐德剛
看來,袁世凱帝制是中國從
兩千年帝王專制向民治轉型
過程中的產(chǎn)物,袁世凱是中
國近現(xiàn)代轉型的第一號悲劇
實踐哲學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
托馬斯·阿奎那的實踐哲學
——論“藝術”之德和“明智”之德
純粹實踐理性如何引發(fā)行動
——論施萊爾馬赫早年對康德道德哲學的批判和改造
胡塞爾的實踐現(xiàn)象學引論
從黑格爾到亞里士多德
——海德格爾早期思想中的實踐智慧、倫理和倫理學
此在作為實踐: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吸收和徹底化
實踐哲學的研究與21世紀中國理性的建構
名家專論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領土與移民
經(jīng)典移譯
實踐哲學的理念
舊作新讀
梁啟超在袁世凱行帝制時的表態(tài)
異質性哲學園地
關于“同一與差異”問題的德法之爭
論“飯圈”訴求的多元價值與技術邏輯
哲人心路
我的哲學求索之路
實踐哲學視域中的黑格爾闡釋
——路德維!はF赵L談錄
批評與對話
《自由、權利與共同體》(黃濤著)書評四篇
《自由、權利與共同體》簡評
作為權利內核的共同體制度
哲學法學的再次起航
共同體式的權利論證
《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導論》(張立達著)書評與回應
實踐辯證法如何“吸收”現(xiàn)象學和解釋學
怎樣回到“具體的總體”這個“事情本身”?
——對劉貴祥老師書評的一個回應
黑格爾實踐哲學與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關系
——第四屆實踐哲學中文論壇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