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兒與少年》通過小說家王蒙的視角,講述了一位九十高齡的外國文學專家施炳炎老人的人生往事。一九五八年,青年施炳炎來到了北青山區(qū)鎮(zhèn)羅營鄉(xiāng)大核桃樹峪村,開始了不同的生活歷練、體驗和遐思。他認識了一位與猴子三少爺有著奇妙緣分的少年侯長友,與長友長達數(shù)十年的交往中,可窺見時代和人物的命運變遷。
小說主人公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勇敢地擔當了時代的責任,從容有定,樂天知命,坦坦蕩蕩。熱火朝天的勞動,讓施炳炎換了一個活法,換了身軀,卻仍保留著火熱的心靈與信念,與少年的相遇是他在幾十年后回想起來仍然深感快慰的念想。
《猴兒與少年》是人民藝術家王蒙的長篇小說。在王蒙筆下的老年題材中,往事永遠鮮活,青春仍然萬歲,老年美麗無邊。這次,他刻骨銘心寫下的猴兒三少爺,是他小說中的愛。
后記:回憶創(chuàng)造猴子
敲鍵輕輕心緒來,初時初戀好花開,如川逝浪波猶碧,似夢含羞情未衰。萬歲青春歌不老,百年鮐背憶開懷。揚眉吟罷新書就,更有猴兒君與嗨。
我十來歲時首次看了一九三八年我年方四歲時,在敵偽時期的上海,拍就的電影《雷雨》。印象深的是侍萍時隔三十年與周樸園重逢,侍萍提到三十年前的事,說:那時候還沒有用洋火(火柴)。
一個少年,聽到一個婦人回憶三十年前的全然不懂的往事,我大吃一驚,我心頭沉重,我為一個曾經(jīng)在還沒有洋火年代生活過的古人乃至猿人心跳加速,我哭了。
一九五八年,在我二十四歲時,讀到《七律·到韶山》句: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我肅然起敬,我想的是人生的偉大,時間的無情,事業(yè)的艱巨和年代的久遠。我恭敬而且慚愧,自卑而且傷感,反省而且沉重。
那個時候我不可能想象:一個即將滿八十七歲的寫作人,從六十三年前的回憶落筆,這時他應該出現(xiàn)些什么狀態(tài)?什么樣的血壓、血糖、心率、荷爾蒙、淚腺、心電與腦電圖?這是不是有點暈,暈,暈……
還有六十三年前回憶中的回首往事,當然是比六十三年前更前更古遠的年代的回憶。
回憶中與淚水一起的,是更多更深的愛戀與親近,幸福與感謝,幽默與笑容,還或許有飛翔的翅膀的扇動呢。
與遙遠與模糊一起的是格外的清晰、凸現(xiàn)、立體、分明,浮雕感與熱氣騰騰。
與漸行漸遠在一起的是益發(fā)珍惜,是陳年茅臺的芳香,是文物高齡的稀罕,是給小孩兒們講古的自戀情調兒。
與天真和一些失誤在一起的是活蹦亂跳,是趣味盎然,是青春火星四濺,是酒與荒唐的臭雞蛋,更是一只歡勢一百一的獼猴兒,回憶創(chuàng)造喜悅和憂傷,以及猴兒。
三十年前的《狂歡的季節(jié)》里我嘔心瀝血地寫過1 1只貓。在三十年后的《猴兒與少年》里,我刻骨銘心地寫了1 N只猴子。此1只猴子名叫三少爺與大學士。它們是我小說作品中的愛。
一路走來,不僅僅走了六十三年與六十八年(我的藝齡),從前天昨天走到今天,還走到了明天、明年、后年,至少走到了二○二三年。能夠回憶成小說的人,也用小說來期待與追遠,你不羨慕小說人的福氣嗎?
當讀者看到這小小的文字的時候,三少爺、少年、寫作談,后記,也都變成回憶了。
然后鼓搗著新的小說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