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公正與人性完善》一書是在作者宋增偉的博士論文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書既不對“人性”的內涵作全面揭示,也不對“人性”本身作具體概念界定,僅僅從制度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現(xiàn)實中的人性表現(xiàn)和狀態(tài)進行學理上的總結和系統(tǒng)梳理。
宋增偉,(1965—),男,1965年2月生,河南安陽人。1985年參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1年9月—1993年7月在山東大學國政學院研究生班學習;1995年9月—1996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工經系作訪問學者;2003年8月考取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03級博士生。1985年7月至今在河南師范大學任教,主講鄧小平理論、政治學、當代思潮等課程。研究方向是政治學和政治哲學,主要從事制度文明和制度公正問題研究。在《社會科學》、《毛澤東思想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南京師范大學學報》、《求實》、《理論探討》、《理論學刊》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和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有的文章發(fā)表后被《光明日報》摘編和《新華文摘》篇目介紹。主編和參編學術著作共5部,個人撰寫共20萬字。參與省級科研項目共6項。曾任政治學教研室主任,教工支部書記,先后獲得校教學優(yōu)秀獎、校文明教師、優(yōu)秀黨員等各種獎勵和稱號。
讓人性之花開放得更加艷麗
導論
一、現(xiàn)實背景與理論依據
二、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五、基本思路、主要創(chuàng)新和重點難點
第一章 制度與人性
一、制度研究的人性視角
二、制度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制度起源的人性基礎
四、馬克思關于制度與人相互關系的理論
第二章 制度公正的基本理論
一、制度公正的基本內涵
二、制度公正的基本內容
三、制度公正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制度公正與人性假設
一、西方人性假設理論在制度設計中的作用
二、人性假設在我國制度變遷中的主要作用
三、人性假設的制度背景和現(xiàn)實基礎
四、科學的人性假設是制度公正的理論前提
第四章 制度公正與人性缺陷
一、西方思想家對人性缺陷的論述
二、中國思想家對人性缺陷的論述
三、人性缺陷與社會制度矯治
四、人性缺陷是制度公正的邏輯起點
五、制度公正是克服人性缺陷的有效途徑
第五章 制度公正與人性制約
一、人性的善惡假設是制度公正的前提條件
二、現(xiàn)實的人性是制度公正的出發(fā)點
三、人性缺陷直接影響制度公正
四、人的道德水平決定制度公正的實現(xiàn)程度
五、制度設計的人性原則
第六章 制度公正與私利公益
一、西方思想家關于“私德即公益”的思想
二、關于“公”與“私”的理論及其評價
三、尊重個人利益是衡量制度公正的前提
四、制度公正是實現(xiàn)私利公益目標的有效手段
第七章 制度公正與抑惡揚善
一、抑惡揚善是人類社會的理想目標
二、制度對人的教育和塑造作用
三、制度優(yōu)于人性
四、制度決定人的善惡取向
五、制度公正的基本功能是抑惡揚善
第八章 制度公正與德福統(tǒng)一
一、“德福背離”現(xiàn)象存在的社會制度根源
二、德福統(tǒng)一是衡量制度公正的主要標準
三、制度公正是實現(xiàn)德福統(tǒng)一的有效途徑
第九章 制度公正與公民道德
一、道德制度化是公民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制度公正是公民社會的道德基礎
三、制度公正是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第十章 制度公正與人性發(fā)展
一、社會制度與人性發(fā)展
二、人性發(fā)展是制度變遷的內在動力
三、制度公正的直接動力:人性與制度之間的矛盾
四、制度公正與人性發(fā)展的伴生過程
五、制度不公導致人性異化
第十一章 制度公正與人性完善
一、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
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涵
三、人性完善是人類社會的理想目標
四、人性完善是社會塑造的產物
五、制度公正是實現(xiàn)人性完善的現(xiàn)實途徑
第十二章 制度公正與和諧社會
一、制度公正是和諧社會的首要價值取向
二、制度公正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
三、制度公正是調節(jié)人的善惡行為的有效手段
四、制度公正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實途徑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