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jià):85 元
叢書名:科學(xué)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 中藥學(xué)系列教材
當(dāng)前圖書已被 1 所學(xué)校薦購(gòu)過(guò)!
查看明細(xì)
- 作者:吳慶光,張金蓮
- 出版時(shí)間:2022/8/1
- ISBN:9787030722492
- 出 版 社:科學(xu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28
- 頁(yè)碼:320
- 紙張:
- 版次:01
- 開本:大16
總論部分系統(tǒng)介紹中藥基本理論、發(fā)展源流、代表性著作及學(xué)術(shù)價(jià)值等,其中中藥的性能是總論的核心部分。各論部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為依據(jù),按照藥物的主要功效進(jìn)行分門別類,具體介紹每位中藥的概念、藥性特點(diǎn)、功效、適用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內(nèi)容。附錄部分分別以藥名筆畫索引、藥名拼音索引為主,為使用者提供方便。此外,要貫徹以學(xué)生學(xué)習(xí)為中心,深入探索MOOC、SPOC微課、翻轉(zhuǎn)課堂等新型混合式教學(xué)模式,實(shí)現(xiàn)線下與線上深度融合。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qǐng)掃碼獲取。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起源與中藥學(xué)的發(fā)展
第二章 中藥的產(chǎn)地、采集與貯藏
第一節(jié) 中藥的產(chǎn)地 008
第二節(jié) 中藥的采集 008
第三節(jié) 中藥的貯藏 009
第三章 中藥的炮制
第一節(jié) 中藥炮制的目的 010
第二節(jié) 常用炮制方法 011
第四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jié) 四氣 013
第二節(jié) 五味 014
第三節(jié) 升降浮沉 014
第四節(jié) 歸經(jīng) 015
第五節(jié) 毒性 016
第五章 中藥的配伍
第六章 中藥的用藥禁忌
第七章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第一節(jié) 中藥的劑量 020
第二節(jié) 中藥的用法 021
第八章 中藥的命名與分類
第一節(jié) 中藥的命名 023
第二節(jié) 中藥的分類 023
各論
第九章 解表藥
第一節(jié) 發(fā)散風(fēng)寒藥 026
麻黃 026
桂枝 027
紫蘇葉 028
防風(fēng) 029
荊芥 029
羌活 030
白芷 031
香薷 032
細(xì)辛 032
蒼耳子 033
生姜 034
藁本 034
辛夷 035
第二節(jié) 發(fā)散風(fēng)熱藥 036
薄荷 036
牛蒡子 037
桑葉 037
菊花 038
葛根 039
柴胡 040
升麻 040
蟬蛻 041
蔓荊子 042
第十章 清熱藥
第一節(jié) 清熱瀉火藥 044
石膏 044
寒水石 045
知母 046
梔子 046
夏枯草 047
天花粉 048
蘆根 048
竹葉 049
淡竹葉 050
決明子 050
第二節(jié) 清熱燥濕藥 051
黃芩 051
黃連 052
黃柏 054
苦參 055
龍膽 055
白鮮皮 056
秦皮 057
第三節(jié) 清熱解毒藥 057
金銀花 058
連翹 058
板藍(lán)根 059
蒲公英 060
魚腥草 061
射干 061
白頭翁 062
大青葉 062
青黛 063
貫眾 064
野菊花 064
白花蛇舌草 065
山豆根 065
穿心蓮 066
土茯苓 067
紫花地丁 067
敗醬草 068
第四節(jié) 清熱涼血藥 070
生地黃 070
玄參 070
牡丹皮 071
赤芍 072
紫草 073
水牛角 074
第五節(jié) 清虛熱藥 074
青蒿 074
白薇 075
地骨皮 076
銀柴胡 076
胡黃連 077
第十一章 瀉下藥
第一節(jié) 攻下藥 079
大黃 079
芒硝 080
番瀉葉 081
蘆薈 081
第二節(jié) 潤(rùn)下藥 082
火麻仁 082
郁李仁 083
松子仁 083
第三節(jié) 峻下逐水藥 084
甘遂 084
京大戟 085
芫花 085
牽牛子 086
巴豆霜 086
第十二章 祛風(fēng)濕藥
第一節(jié) 祛風(fēng)寒濕藥 089
獨(dú)活 089
威靈仙 090
川烏 091
蘄蛇 091
烏梢蛇 092
木瓜 093
伸筋草 094
海風(fēng)藤 094
青風(fēng)藤 095
路路通 095
第二節(jié) 祛風(fēng)濕熱藥 096
秦艽 097
防己 097
桑枝 098
豨薟草 098
臭梧桐葉 099
絡(luò)石藤 100
雷公藤 100
第三節(jié) 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藥 101
五加皮 101
桑寄生 102
狗脊 102
第十三章 化濕藥
廣藿香 105
佩蘭 106
蒼術(shù) 106
厚樸 107
砂仁 108
豆蔻 108
草豆蔻 109
草果 110
第十四章 消食藥
山楂 111
六神曲 112
麥芽 112
稻芽 113
萊菔子 113
雞內(nèi)金 114
第十五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jié) 利水消腫藥 116
茯苓 116
薏苡仁 117
豬苓 118
澤瀉 118
冬瓜皮 119
香加皮 120
第二節(jié) 利尿通淋藥 120
車前子 120
滑石 121
木通 122
通草 123
瞿麥 123
萹蓄 124
海金沙 124
石韋 125
萆薢 125
第三節(jié) 利濕退黃藥 126
茵陳 126
金錢草 127
虎杖 128
第十六章 溫里藥
附子 130
干姜 131
肉桂 132
吳茱萸 133
小茴香 134
丁香 135
高良姜 135
花椒 136
第十七章 理氣藥
陳皮 138
青皮 139
枳實(shí) 140
木香 141
沉香 142
檀香 142
川楝子 143
烏藥 143
荔枝核 144
香附 144
佛手 146
香櫞 146
薤白 147
大腹皮 147
刀豆 148
柿蒂 148
第十八章 止血藥
第一節(jié) 涼血止血藥 150
小薊 150
大薊 151
地榆 151
槐花 152
側(cè)柏葉 153
白茅根 153
苧麻根 154
第二節(jié) 化瘀止血藥 155
三七 155
茜草 156
蒲黃 157
降香 157
花蕊石 158
第三節(jié) 收斂止血藥 158
白及 159
仙鶴草 159
紫珠葉 160
棕櫚炭 161
血余炭 161
藕節(jié) 162
第四節(jié) 溫經(jīng)止血藥 162
艾葉 162
炮姜 163
灶心土 164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jié) 活血止痛藥 165
川芎 165
延胡索 167
郁金 167
姜黃 168
乳香 169
沒(méi)藥 169
五靈脂 170
第二節(jié)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171
丹參 171
紅花 172
桃仁 172
益母草 173
澤蘭 174
牛膝 174
雞血藤 175
王不留行 176
第三節(jié) 活血療傷藥 177
土鱉蟲 177
馬錢子 178
自然銅 178
蘇木 179
骨碎補(bǔ) 179
血竭 180
第四節(jié) 破血消癥藥 181
三棱 181
莪術(shù) 181
水蛭 183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jié) 溫化寒痰藥 185
半夏 185
天南星 187
白附子 187
芥子 188
皂莢 189
旋覆花 189
白前 190
貓爪草 191
第二節(jié) 清化熱痰藥 191
川貝母 191
浙貝母 192
瓜蔞 193
竹茹 193
竹瀝 194
天竺黃 194
前胡 195
桔梗 195
胖大海 196
海藻 197
昆布 197
黃藥子 198
蛤殼 198
第三節(jié) 止咳平喘藥 199
苦杏仁 199
紫蘇子 200
百部 201
紫菀 201
款冬花 202
枇杷葉 202
桑白皮 203
葶藶子 203
白果 204
第二十一章 安神藥
第一節(jié) 重鎮(zhèn)安神藥 206
朱砂 206
磁石 207
龍骨 208
琥珀 208
第二節(jié) 養(yǎng)心安神藥 209
酸棗仁 209
柏子仁 210
靈芝 211
首烏藤 211
合歡皮 212
遠(yuǎn)志 212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風(fēng)藥
第一節(jié) 平抑肝陽(yáng)藥 214
石決明 214
珍珠母 215
牡蠣 216
紫貝齒 217
赭石 217
刺蒺藜 218
羅布麻葉 219
第二節(jié) 息風(fēng)止痙藥 219
羚羊角 220
牛黃 221
珍珠 222
鉤藤 223
天麻 223
地龍 224
全蝎 225
蜈蚣 226
僵蠶 226
第二十三章 開竅藥
麝香 228
冰片 229
蘇合香 230
安息香 230
石菖蒲 231
第二十四章 補(bǔ)虛藥
第一節(jié) 補(bǔ)氣藥 233
人參 234
西洋參 235
黨參 236
太子參 236
黃芪 237
白術(shù) 238
山藥 239
白扁豆 240
甘草 241
大棗 242
第二節(jié) 補(bǔ)陽(yáng)藥 243
鹿茸 244
紫河車 245
淫羊藿 245
巴戟天 246
仙茅 246
胡蘆巴 247
杜仲 248
續(xù)斷 248
肉蓯蓉 249
鎖陽(yáng) 250
補(bǔ)骨脂 250
益智 251
菟絲子 251
沙苑子 252
蛤蚧 253
核桃仁 253
冬蟲夏草 254
第三節(jié) 補(bǔ)血藥 255
當(dāng)歸 255
熟地黃 256
白芍 257
阿膠 257
何首烏 258
龍眼肉 259
第四節(jié) 補(bǔ)陰藥 260
南沙參 260
北沙參 261
天冬 261
麥冬 262
百合 263
石斛 263
玉竹 264
黃精 265
枸杞子 265
墨旱蓮 266
女貞子 267
龜甲 267
鱉甲 268
第二十五章 收澀藥
第一節(jié) 固表止汗藥 271
麻黃根 271
浮小麥 272
糯稻根 272
第二節(jié) 斂肺澀腸藥 273
五味子 273
烏梅 274
五倍子 274
罌粟殼 275
訶子 276
石榴皮 276
肉豆蔻 277
赤石脂 277
禹余糧 278
第三節(jié) 固精縮尿止帶藥 278
山茱萸 279
覆盆子 279
桑螵蛸 280
海螵蛸 280
金櫻子 281
蓮子 281
芡實(shí) 282
第二十六章 驅(qū)蟲藥
使君子 284
苦楝皮 285
檳榔 285
南瓜子 286
鶴草芽 286
雷丸 287
鶴虱 287
榧子 288
蕪荑 288
第二十七章 涌吐藥
常山 290
藜蘆 291
第二十八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雄黃 293
硫黃 294
白礬 294
蛇床子 295
土荊皮 296
蜂房 296
蟾酥 297
第二十九章 拔毒生肌藥
紅粉 299
輕粉 299
砒石 300
爐甘石 301
硼砂 301
主要參考書目
藥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