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是指中國畫史上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四位元代畫家,他們對水墨畫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以其蒼茫質樸,超逸簡遠的畫風矗立于元代畫壇,為六百年來明清畫家崇仰的一代宗師。
黃公望(1269-1355年)字子久,號大癡,又號凈墅、一峰道人,晚年自號井西道人,50多歲開始學畫,60多歲時便有畫名震海內之譽。《富春大嶺圖》現(xiàn)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以生宣紙繪制,這在元代繪畫中鮮見,要具備很高的藝術技巧。 元氣淋漓障猶濕是本畫主要風格特點。
本書挑選名家經(jīng)典作品進行原大印制,并請具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畫家進行文字導讀、臨摹解析與示范,向讀者呈現(xiàn)作品的繪畫技法與藝術內涵,是書畫愛好者、初學者不可多得的學習范本。
源于基督教文明的西方文化與源于儒釋道三家之根本的中華文
明的根本差異,使得源于中西文化之體的中西藝術,包括其美學上
的闡述以及藝術的最終追求,呈現(xiàn)出完全南轅北轍之用。相比之下,
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之體用更是注重生命與生命哲學,以及一系列
完整的、關于宇宙與人生被視為大生命一體的觀念,是一個流動著的、
歡暢的大全體,并始終以渾然一體、相互作用作為思維基本模式。至元代,
它更是成熟于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儒家人學道義觀下的我內
心所主宰,便是天地萬物之主宰這一思維下的中國文人畫的最典型代表,
諸如元四家的諸多經(jīng)典作品以及作品所能顯現(xiàn)而又能被觀者體悟的
內在的完整的生命哲學體系。
雖然從宋人之身即山川而取之到元人深諳心即理吾心即
是宇宙而暢神于筆墨的蕩滌與酣暢于筆墨的鋪陳之跡,歷史經(jīng)歷了近
300年的猶如老鷹斷喙、鳳凰涅槃的痛苦的煎熬,但整體地看,從宋至元
是一個完整的由外而內的心路變化歷程,也使中國藝術升華到了一個與
生命哲學之體更為匹配、更為典型的體用關系。
大多數(shù)美術史家將元代美術的幽玄靜謐的筆墨情調、飄逸婉轉的生
命情結與江南的崇高又平淡的意境,歸于諸多外因,諸如外族侵入、蒙
古人的四等人制與九儒十丐對苦讀儒家道統(tǒng)之書的讀書人最為殘酷
的諷刺。加上近乎沒有的科舉之路,種種壓力下的元代文人消極出了這
一元人風格的畫派:它以凄迷、幽轉、壓抑、不爽為其特征。但萬事轉變,
一定是有強有力的內因。
就如根植于兩希文化而傳承而下的西方文化一開始就注重理性
知識、長于對外追求與思辨、古希臘藝術上創(chuàng)導模仿學說。而中華
文化在億萬年的長期磨煉中養(yǎng)成了一整套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的理論,
強調生命超越,長于體悟、體證、證會的一整套思維習慣。所以,中國
美學純粹體驗中的外在世界不是物質存在對象(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認為物
質世界是虛幻不真的),而應該是生命體驗后的真實世界。而這尋
求生命感悟的過程也是美好的。所以,中國書畫藝術,特別是源于宋代
文人書畫的元代文人書畫感興趣的不是外在的美的知識,更不是經(jīng)由外
在對象審美所產(chǎn)生的心理現(xiàn)實,而是一種返歸內心,通過對知識的
蕩滌進而體驗宇宙萬物,通于天地,融我與萬物為一,從而獲得靈魂深
處的適宜。也正是這樣一種內因,一直潛伏在中國藝術的內部,形成一
種暗流、暗脈,真正地推動了中國藝術深層的發(fā)展,使得中國書畫升華
至人類歷史上至高的、能充分表達出生命超越的最為經(jīng)典的范式。
而元代文人畫就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完善中的至善,其中尤以倪瓚作
品所表達出來的氣息最為典型。明董其昌的元之能者雖多,然年稟承
宋法,稍加消散耳,吳仲圭大有神氣,黃子久特妙風格,王叔明奄有前規(guī),
而三家皆有縱橫氣,獨云林古淡天真,米顛后一人而已,一改王世貞
元四家中趙孟頫為首的四家名單,將倪瓚改寫為四家之首。倪瓚早年生
活安逸與富庶,家藏經(jīng)典書籍與繪畫原作,且不以書畫示人,或許正是
這種身份與置身書畫外的隱逸把握住了書畫外的整體感悟。
李鋼,美術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設計研究所所長,臺灣國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主要方向為中國藝術在國內外傳播和中國繪畫理論與實踐,主創(chuàng)山水畫。出版《傳統(tǒng)文脈與設計思維》、《文脈與設計體用》、《一心不亂》、《林泉之心》、《李成、郭熙、王詵》、《寫意山水畫法》、《中國歷代山水畫技法評析》、《設計素描》、《設計素描》、《速寫過關3大訣竅》等專著。在《美術研究》、《裝飾》、《美術觀察》、《科技與出版》、《編輯學刊》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10多篇專業(yè)文章。曾獲得教育bu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11個獎項、獲上海交通大學教材一等獎、專著最高獎勵、交大燭光獎、交大教學成果獎、交大教學優(yōu)秀獎、交大優(yōu)秀教師獎與5次交大考核優(yōu)秀獎、3次東森科研獎與交大院長獎等等。
前 言 / 封二
第一章 中國山水繪畫發(fā)展史略 / 1
第一節(jié) 秦漢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1
第二節(jié) 魏晉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1
1. 靈動飛揚的線型與宇宙諧和氣化的體用表達 / 1
2. 書寫線型、物形氣化與宇宙諧和氣化的體用表達 / 2
3. 平鋪式構圖與循環(huán)往復的時空觀的體用表達 / 2
4. 轉粗獷為謹細的畫風與晉人心性的體用表達 / 2
5. 晉人清淡的設色審美與晉人心性的體用表達 / 3
第三節(jié) 隋唐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3
1.錯金鏤彩之美的金碧青綠山水 / 4
2.初發(fā)芙蓉之美的水暈墨章山水 / 4
第四節(jié) 五代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5
第五節(jié) 兩宋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7
第六節(jié) 元明清山水繪畫總體特征 / 8
第二章 黃公望與《富春大嶺圖》 / 10
第一節(jié) 元代歷史背景 / 10
第二節(jié) 元代文人畫整體特征 / 10
第三節(jié) 黃公望 / 11
第四節(jié)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藝術特征 / 11
第五節(jié) 《富春大嶺圖》技法特征 / 12
1.《富春大嶺圖》披麻皴體系 / 12
2.《富春大嶺圖》之樹法筆墨與造型 / 12
3.《富春大嶺圖》石法、山石法與皴法 / 12
4.《富春大嶺圖》構圖與章法 / 12
第三章 元代美學特征與陸王心學的影響 / 13
第一節(jié) 現(xiàn)實觀照走向內心感悟 / 13
第二節(jié) 寫意:元代美學特征與遺民畫 / 13
第三節(jié) 主體逸氣與筆墨逸筆 / 13
第四節(jié) 美學的新風尚 / 14
第四章 《富春大嶺圖》筆墨解析 / 15
第一節(jié) 樹法與叢樹法 / 15
第二節(jié) 石法與山石法 / 19
第三節(jié) 云水法與點景法 / 28
第四節(jié) 皴法與墨法 / 28
后 記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