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0 元
叢書名:農(nóng)業(yè)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
- 作者:李紀文 ,等 編
- 出版時間:2010/12/1
- ISBN:9787511603340
- 出 版 社: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P39
- 頁碼:23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計算機應用基礎》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教學的基本目標進行編寫,在內(nèi)容選取上,既考慮到了國家對計算機教育的相關要求,又考慮到了初級計算機用戶的實際應用需求,以應用為主,注重計算機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講述方式上,采用了循序漸進和精講多練的方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共六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中文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XP;文字處理軟件W0rd 2003;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03;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 2003;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和Internet的使用等內(nèi)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選材新穎、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晰、圖文并茂、淺顯易懂,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適用于一般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也可作為其他各類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培訓教材和自學參考書。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發(fā)展
1.1.1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1.1.2 計算機的發(fā)展階段
1.1.3 未來計算機的發(fā)展方向
1.2 計算機的特點與分類
1.2.1 計算機的特點
1.2.2 計算機的分類
1.3 計算機的應用
1.4 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
1.4.1 計算機系統(tǒng)概述
1.4.2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1.4.3 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
1.4.4 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1.5 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1.5.1 進位記數(shù)制
1.5.2 不同進位記數(shù)制間的轉(zhuǎn)換
1.5.3 字符與漢字的編碼
1.6 計算機病毒防治與信息安全
1.6.1 計算機病毒
1.6.2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1.6.3 信息安全
本章小結
第2章 中文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XP
2.1 Windows XP概述
2.1.1 Windows XP的簡介
2.1.2 Windows XP的特點
2.1.3 Windows XP的運行環(huán)境與安裝方法
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2.1 Windows XP系統(tǒng)的啟動和關閉
2.2.2 鼠標與鍵盤的操作
2.2.3 Windows XP的桌面
2.2.4 窗口
2.2.5 對話框
2.2.6 菜單
2.2.7 剪貼板
2.2.8 中文輸入
2.3 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2.3.1 文件
2.3.2 文件夾
2.3.3 文件管理工具
2.3.4 文件管理
2.4 Windows XP磁盤管理
2.4.1 磁盤屬性
2.4.2 磁盤格式化
2.4.3 磁盤清理
2.4.4 磁盤掃描及查錯
2.4.5 磁盤碎片整理
2.5 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管理
2.5.1 控制面板
2.5.2 系統(tǒng)設置簡介
2.5.3 “區(qū)域和語言選項”的設置
2.5.4 “日期和時間”的設置
2.5.5 “聲音和音頻設備”的設置
2.5.6 “添加或刪除程序”的設置
2.5.7 “添加硬件”的設置
2.5.8 “顯示”的設置
2.5.9 “用戶賬戶”的設置
2.6 Windows XP的應用程序
2.6.1 畫圖
2.6.2 記事本
2.6.3 寫字板
2.7 Windows XP的多媒體程序
2.7.1 Windows XP的“錄音機
2.7.2 媒體播放機windows Media Plaver
本章小結
第3章 文字處理軟件W0rd2003
3.1 Word2003概述
3.1.1 Word2003的特點及主要功能
3.1.2 Word2003的啟動與退出
3.1.3 Word2003的窗口組成及操作
……
第4章 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03
第5章 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第6章 網(wǎng)絡基礎與Inter應用
。1)存儲裝置
采用齒輪式裝置的寄存器保存數(shù)據(jù),既能存儲運算數(shù)據(jù),又能存儲運算結果。盡管由于當時技術上和工藝上的局限性,這種機器未能完成制造,但它的設計思想,可以說為現(xiàn)代計算機的制造奠定了基礎。
。2)運算裝置
從寄存器取出數(shù)據(jù)進行加、減、乘、除運算,并且乘法是以累次加法來實現(xiàn),還能根據(jù)運算結果的狀態(tài)來改變計算的進程,用現(xiàn)代術語來說,就是條件轉(zhuǎn)移。
(3)控制裝置
使用指令自動控制操作順序、選擇所需處理的數(shù)據(jù)以及輸出結果。巴貝奇的分析機是可編程計算機的設計藍圖,實際上,今天所使用的每一臺計算機都遵循著巴貝奇的基本設計方案。但是,巴貝奇先進的設計思想超越了當時的客觀現(xiàn)實,由于當時的機械加工技術還達不到所要求的精度,使得這部以齒輪為元件、以蒸汽為動力的分析機一直到巴貝奇去世也沒有完成。
有了如計算器、計算機器、差分機與分析機等計算工具后,確實提高了計算速度和效率。但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上述計算工具已不能滿足當時計算的要求,例如:天氣預報,把有關天氣的數(shù)據(jù)利用當時計算工具進行處理不能及時預報天氣情況,因此,計算速度慢使得天氣預報變成天氣記錄。又如:對于計算一些比較復雜的數(shù)據(jù),利用當時的計算工具往往出錯,由于計算精度差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尤其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于導彈、火箭、原子彈等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極其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原有的計算工具根本無法滿足要求,于是迫切需要計算速度快、精度高的計算工具,電子學和自動控制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也為研制新的計算工具提供了物質(zhì)技術條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與阿伯丁試炮場協(xié)作,為陸軍計算火力表,可是小小的一張火力表,用當時的計算機來算,200人花2~3個月才能完成,結果還不一定可靠。為了解決計算速度難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發(fā)明家莫希利接受了研制電子計算機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