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土地關系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jié) 我國土地流轉政策與發(fā)展前景
第三節(jié) 學習方法
第二章 傳統鄉(xiāng)村公有地的土地關系
第一節(jié) 宗族置產與公有土地關系的形成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公有土地的租佃關系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鄉(xiāng)村的“會”組織及其土地關系
第三章 新墾地的土地關系
第一節(jié) 明清沿海蕩地屯墾的基本制度
第二節(jié) 清代民間的土地開墾制度
第三節(jié) 沿海地區(qū)屯墾的運作形態(tài)
第四章 傳統工業(yè)用地的土地關系
第一節(jié) 明代鹽業(yè)土地關系
第二節(jié) 官撥蕩地與灶戶分地實態(tài)
第三節(jié) 官撥鹽業(yè)土地的弊端與政策調整
第五章 傳統土地買賣制度
第一節(jié) 明清時期徽州民田買賣制度
第二節(jié) 小買田的交易制度
第三節(jié) 房地產的交易制度
第六章 傳統農村社會的土地典當
第一節(jié) 田房典當的基本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加當、加找和轉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房地產典當的形式及其區(qū)別
第七章 民間地權分割實態(tài)及其演變
第一節(jié) 地權分割的基本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田皮權與田骨權的演變
第三節(jié) 田骨權、田皮權分割的原因
第八章 中國傳統社會的鄉(xiāng)村組織
第一節(jié) 傳統農村社會的宗子法
第二節(jié) 宗族的祠堂制度
第三節(jié) 祠堂的進主制度
第九章 中國農村“會”組織的經營活動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地方社會中的名門望族
第二節(jié) 族會“會規(guī)”的意義
第三節(jié) 鄉(xiāng)村宗族中的“會祭”
第十章 江南徽州社會生活樣式
第一節(jié) 徽商在故鄉(xiāng)的建筑活動
第二節(jié) 著名商人與地方社會
第三節(jié) 農村社會組織擴展與演變
參考文獻
后記
4.土地關系的社會意義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農民將其土地參與鄉(xiāng)村的“會”與“社”的社會保障組織,實際上已具有以土地人股作為贍養(yǎng)鰥寡孤獨人群的社會福利含義。此外,對于農村中的修橋補路及鄉(xiāng)村貧困戶的救濟,也是通過土地人股的方式實現的。而在家族、宗族的活動中,如祭祀祖先、扶持宗族中的俊秀讀書等,也與土地人股有直接的關系。當然,將土地作為農村社會保障,一方面可以通過土地人股轉化成為農村借貸資本或商業(yè)資本,另一方面則通過土地人股而獲得地租收入,這顯然也是鄉(xiāng)村中公共、公益性事業(yè)的主要資金來源。傳統社會中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是較為完善的社會系統,其基本的經濟來源顯然也在于土地所形成的社會關系。
5.土地關系在農業(yè)社會中的文化意義
在長期的以農業(yè)為本的社會中,土地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不僅表現在農民對土地經濟的依賴及由土地地權關系形成的對土地價值的認同關系上,同時也反映在對土地問題的認識和情感上。農民為擁有自己的土地權而進行的抗爭,早就成為中國歷史中人所共知的史實。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核心則與當地的土地相聯系,脫離土地的地方文化是不存在的。而風土人情之所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原因在于承載地方文化的土地乃是孕育鄉(xiāng)土文化的搖籃。土地文化,將永遠成力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