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神經外科的起步與發(fā)展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歷程。近年來,神經內鏡手術技術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從單純內鏡手術到與包括顯微神經外科、神經導航、立體定向、超聲、激光等多種神經外科技術的聯合應用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現代神經內鏡手術技術已經基本覆蓋神經外科的各個領域。本書詳細、系統介紹了神經內鏡手術技術發(fā)展史、神經內鏡相關設備介紹、神經內鏡相關解剖知識、神經內鏡手術技術基礎培訓方法等內容。
該書有以下特色:
★在第3版的編寫中,既提倡應用廣泛和利于普及的基本技術,也著重對傳統手術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闡述,對創(chuàng)新性手術進行了充分展示。
《內鏡神經外科學》以內鏡技術在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的應用為核心內容,歸納技術進步,總結理論發(fā)展,闡述神經內鏡技術應用的方法、路徑,將普及基礎理論、推廣適宜技術和傳播高端前沿技術作為主要目標,以推動內鏡神經外科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本書的第1 版和第2 版分別于2012 年7 月、2017 年5 月出版發(fā)行,獲得了同行業(yè)界的一致好評。近5 年來,醫(y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幾年前一些普及、流行的技術方法、理論觀點,已經被新時期的理論和技術創(chuàng)新所取代。為適應現代醫(yī)學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讓更多的醫(yī)學同仁了解、掌握更新的技術、方法,使病人享受更好的醫(yī)療服務,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的第3 版。希望本書內容能在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的基礎上,展示更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呈現以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為主導的內鏡神經外科學。
神經內鏡技術在神經外科疾病診療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神經內鏡技術從最初單純的第三腦室底造瘺、經鼻垂體瘤切除術,發(fā)展到如今,已經覆蓋了神經外科的大部分領域,包括:①內鏡下腦室腦池系統囊腫、腫瘤等多種疾病的手術;②內鏡經腹側顱底處理顱底病變的手術,包括經鼻、經口、經眶、經上頜竇等多種入路;③內鏡下經顱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深部病變、顱底復雜腫瘤等;④內鏡下脊柱脊髓神經外科的手術;⑤內鏡下周圍神經病變的手術等等。當然,在應用神經內鏡技術治療神經外科疾病的過程中,對不同種類的手術,其技術優(yōu)勢也有不同。神經內鏡技術的發(fā)展解決了一些常規(guī)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使內鏡技術對一些疾病的手術成為目前治療方法的唯一正確選擇;對有些疾病的治療則是治療方法的最佳選擇;對多數疾病的手術則體現了對傳統技術的補充與完善。隨著技術的進步,神經內鏡的手術適應證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本書第3 版的編寫中,我們對神經內鏡技術的優(yōu)勢、適應證的擴大范圍、技術限制等都做了客觀的論述。
神經內鏡技術在顱腦深部區(qū)域病變手術中尤其是顱底復雜腫瘤的手術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首先,內鏡顱底外科手術技術的邊界在不斷擴展。21 世紀初,內鏡經鼻口顱底外科技術受限于顱底中央兩側的血管神經,手術范圍多限于中央顱底。后來,隨著內鏡下顱底解剖研究的進展和技術的改進,國內外的神經外科學者應用內鏡技術對旁中央顱底病變的治療逐漸總結了一系列的經驗和方法,內鏡經鼻治療眶內腫瘤、海綿竇腫瘤、頸靜脈孔腫瘤、巖斜區(qū)腫瘤等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近年來,隨著血管神經保護技術的不斷完善,經鼻經口入路的手術逐步向更高、更深、更遠擴展,經鼻從額竇到寰枕區(qū)、頸3 水平,從中央顱底到顳下窩和咽旁區(qū)域,從鞍底到第三腦室、側腦室水平。應用內鏡技術,在操作上經鼻可以達到腹側顱底幾乎全部區(qū)域。當然在治療理念和治療目的上仍然會有手術禁區(qū)和技術瓶頸,需要我們進一步攻關克服。其次,經顱內鏡手術的應用范圍也明顯擴展。事實上,顯微外科開顱的大多數入路,神經內鏡技術都可以發(fā)揮良好的作用,其深部照明、抵近觀察、多角度觀察的優(yōu)勢是對傳統顯微神經外科的重要補充。對于某些深部病變手術,例如第三腦室后部、腳間池區(qū)域的病變,內鏡技術對于傳統技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神經內鏡技術已經逐步發(fā)展為神經外科中的成熟技術體系。當前國際神經外科學術交流中,內鏡神經外科的比例越來越大,學術創(chuàng)新和亮點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提倡神經外科醫(yī)生在掌握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同時,必須掌握內鏡技術。這樣在分析、評估病人及手術方法選擇時,才能更全面、準確。在本書第3 版的編寫中,既提倡應用廣泛和利于普及的基本技術,也著重對傳統手術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闡述,對創(chuàng)新性手術進行了充分展示。
緊密結合現代科技是內鏡神經外科未來發(fā)展的保證。內鏡神經外科的迅速發(fā)展,得益于與現代科技的緊密融合,包括術中導航技術、術中影像技術、電生理技術等,從而創(chuàng)新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方法、建立了新的手術路徑,解決了一些重大的疑難問題,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內鏡神經外科手術的技術邊界持續(xù)擴展,但仍有很多技術瓶頸需要克服。例如巨大廣泛侵襲垂體瘤、脊索瘤、顱內外溝通的巨大腫瘤;嚴重粘連、質地堅硬、包繞重要血管神經的復發(fā)腫瘤等。由于這些腫瘤的特殊性,常常是我們可以很清楚地顯露腫瘤,但是在保護重要結構的前提下全部切除腫瘤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研發(fā)內鏡下智能化的設備、器械與方法,以便更準確地識別腫瘤和正常結構、精細分離并實時監(jiān)測與保護血管神經等,用現代科技推動內鏡神經外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本書中對內鏡技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也給予了充分的論述。
總之,神經內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現代神經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念的產生。推動內鏡神經外科手術進步的動力是我們對手術質量的持續(xù)追求,要讓手術創(chuàng)傷越來越小,效果越來越好;要讓病人術后恢復得更快,生活質量更高。因此,要堅持復雜手術精細化和常規(guī)手術藝術化的要求,對高難兇險的復雜手術更要精細評估、精準操作和精心管理,對常規(guī)手術要全面保證患者生活質量。本書的第3 版盡可能體現這一現代學術理念,并努力展現現代醫(yī)學科技的前沿理論、高新技術。雖然我們編寫團隊盡力追求全面和深入,但仍然難免有遺漏和不足,甚至缺點和錯誤,奉獻給敬愛的讀者精神食糧的同時,我們真誠渴望得到您的批評和指正,以使我們在未來前行的道路上做得更好。
張亞卓
2022 年10 月
張亞卓 教授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名譽所長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垂體腺瘤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 主任
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內鏡醫(yī)師培訓學院 院長
北京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 主任委員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總編輯
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yè)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醫(yī)師協會內鏡醫(yī)師分會 副會長
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內鏡專業(yè)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醫(yī)藥創(chuàng)新促進會腦神經藥物臨床研究專業(yè)委員會 主任委員_x000b_中國醫(yī)學裝備協會智能裝備技術分會 副會長
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 主席
世界華人醫(yī)師協會 副會長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內鏡神經外科發(fā)展史 /2
一、 內鏡和內鏡設備的發(fā)展史 /2
二、 神經內鏡手術技術的發(fā)展 /3
三、 神經內鏡手術分類 /4
四、 我國內鏡神經外科的發(fā)展 /5
第二章 神經內鏡技術診療疾病現狀 /8
一、 神經內鏡手術治療的常見疾病 /8
二、 優(yōu)點及不足 /11
第三章 內鏡神經外科未來展望 /13
第二篇 內鏡神經外科基礎
第四章 神經內鏡的儀器設備 /20
第一節(jié) 神經內鏡的主要構成 /20
一、 神經內鏡鏡體分類 /20
二、 神經內鏡設備構成 /21
第二節(jié) 神經內鏡的手術器械和輔助設備 /25
一、 內鏡手術器械 /25
二、 內鏡輔助設備 /31
第三節(jié) 神經內鏡的工作原理 /34
一、 硬性內鏡 /34
二、 纖維軟鏡 /35
三、 電子軟鏡 /36
第五章 神經內鏡技術相關應用解剖 /37
第一節(jié) 腦室系統的內鏡解剖 /37
一、 側腦室的內鏡解剖 /37
二、 第三腦室的內鏡解剖 /39
三、 中腦導水管的內鏡解剖 /41
四、 第四腦室的內鏡解剖 /42
第二節(jié) 神經內鏡經鼻手術入路解剖 /43
一、 內鏡經鼻顱底中線入路解剖 /43
二、 內鏡經鼻旁中央顱底入路解剖 /51
三、 總結 /52
第三節(jié) 神經內鏡經顱手術入路解剖 /52
第六章 神經內鏡手術技術的訓練 /57
一、 神經內鏡手術技術的特點 /57
二、 訓練內容 /58
三、 培訓目標 /64
四、 展望 /65
第七章 神經內鏡手術前準備 /67
一、 術前評估 /67
二、 術前用藥 /67
三、 術前常規(guī)準備 /67
四、 術者準備 /68
五、 體位和切口 /68
第八章 神經內鏡手術的手術室布局 /69
一、 內鏡手術系統 /69
二、 手術室布局 /69
第三篇 腦室腦池疾病的
內鏡手術治療
第九章 腦積水的內鏡手術治療 /74
第一節(jié) 概述 /74
一、 腦脊液與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 /74
二、 腦積水的病因與臨床分類 /74
三、 腦積水的治療方法及內鏡手術治療的優(yōu)勢 /74
第二節(jié) 腦脊液動力學研究進展 /81
一、 腦脊液的組成 /81
二、 腦脊液的主要功能 /82
三、 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的發(fā)生 /82
四、 影響腦脊液動力學的因素 /82
五、 腦積水的腦脊液動力學改變 /85
第三節(jié) 內鏡手術治療腦積水的指征與策略 /86
第四節(jié) 腦積水內鏡手術治療的技術要點 /98
第五節(jié) 腦脊液分流故障腦積水的內鏡治療 /102
第六節(jié) 交通性腦積水的內鏡手術治療 /108
一、 歷史沿革 /108
二、 交通性腦積水的腦脊液動力學變化 /108
三、 臨床表現 /109
四、 治療 /109
第七節(jié) 腦積水內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評估與并發(fā)癥防治 /110
一、 腦積水內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評估 /110
二、 腦積水內鏡手術并發(fā)癥防治 /110
第十章 顱內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15
第一節(jié) 顱內蛛網膜囊腫內鏡治療概述 /115
一、 顱內蛛網膜囊腫發(fā)生率及發(fā)生部位 /115
二、 分類及發(fā)生機制 /115
三、 自然史 /115
四、 臨床表現 /115
五、 影像學檢查 /115
六、 手術適應證 /116
七、 手術治療方法選擇 /116
八、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17
第二節(jié) 側裂(中顱凹)蛛網膜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17
一、 概述 /117
二、 臨床表現 /118
三、 影像學表現 /118
四、 分型 /119
五、 手術適應證 /119
六、 手術方式及優(yōu)缺點 /119
七、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21
八、 手術并發(fā)癥 /123
九、 術后隨訪評估 /123
第三節(jié) 后顱凹蛛網膜囊腫的內鏡治療 /124
一、 概述 /124
二、 臨床表現 /124
三、 影像學表現 /126
四、 手術適應證 /126
五、 手術方式及優(yōu)缺點 /126
六、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26
七、 術后隨訪評估 /127
第四節(jié) 大腦凸面蛛網膜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28
第五節(jié) 四疊體池蛛網膜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30
一、 手術方法選擇 /131
二、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31
三、 神經內鏡手術步驟 /131
四、 手術并發(fā)癥 /133
五、 預后評估 /133
第六節(jié) 鞍上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33
一、 概述 /133
二、 臨床表現 /134
三、 診斷 /134
四、 鞍上囊腫的內鏡手術方法 /134
五、 手術并發(fā)癥 /140
六、 手術效果評價 /140
第七節(jié) 癥狀性透明隔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42
一、 概述 /142
二、 臨床表現 /142
三、 影像學表現 /144
四、 手術適應證 /144
五、 手術方法的選擇 /144
六、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45
七、 隨訪評估 /147
第八節(jié) 側腦室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147
一、 概述 /147
二、 臨床表現 /147
三、 影像學表現 /147
四、 手術適應證 /148
五、 手術方法的選擇 /148
六、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149
七、 術后隨訪 /151
第一篇 總 論19
第十一章 腦室及室旁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155
第一節(jié) 腦室內腫瘤內鏡手術概述 /155
一、 腦室系統常見腫瘤類型 /155
二、 腦室系統常見腫瘤影像特點 /155
三、 腦室內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156
第二節(jié) 腦室內腫瘤的內鏡內技術治療 /158
一、 第三腦室后部腫瘤的內鏡內手術治療 /158
二、 側腦室腫瘤的內鏡內手術治療 /162
三、 室間孔區(qū)膠樣囊腫的內鏡內手術治療 /163
第三節(jié) 腦室內腫瘤的內鏡外手術治療 /166
一、 內鏡外手術通道的制作方法 /166
二、 Endoport 通道的種類和特點 /168
三、 Endoport 通道置入及撤出原則 /168
四、 Endoport 通道技術的適應證 /168
五、 Endoport 切除腦室內腫瘤的具體步驟 /168
第十二章 顱內寄生蟲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172
第一節(jié) 腦囊蟲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172
一、 概述 /172
二、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73
三、 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173
四、 診斷 /175
五、 治療 /176
六、 預防 /181
第二節(jié) 腦棘球蚴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182
一、 概述 /182
二、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82
三、 病理 /182
四、 臨床表現 /182
五、 輔助檢查 /182
六、 診斷 /183
七、 治療 /183
八、 預防 /184
第四篇 顱底疾病的神經內鏡手術治療
第十三章 顱底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概述 /186
一、 顱底中線區(qū)域手術入路比較 /187
二、 內鏡經鼻經口顱底手術的優(yōu)勢 /188
三、 內鏡經鼻經口顱底手術適應證 /188
第十四章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189
第一節(jié)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概述 /189
一、 垂體相關解剖 /189
二、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類 /190
三、 PitNETs 治療方式的選擇 /192
第二節(jié)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術前評估 /192
一、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術前評估的意義 /192
二、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表現 /193
三、 內分泌實驗室檢查 /194
四、 影像學檢查 /195
五、 鑒別診斷 /196
六、 功能性垂體腫瘤的術前評估 /196
七、 術前準備 /197
第三節(jié) 垂體微小腫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198
一、 垂體微小腫瘤的定義 /198
二、 無功能性垂體微小腫瘤 /198
三、 垂體PRL 微小腫瘤 /200
四、 垂體GH 微小腫瘤 /201
五、 垂體ACTH 微小腫瘤(庫欣病) /202
六、 垂體TSH 微小腫瘤 /203
第四節(jié) 常規(guī)垂體腫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04
一、 常規(guī)垂體腫瘤的定義 /204
二、 常規(guī)垂體腫瘤內鏡經鼻手術方法、技術
要點及注意事項 /204
第五節(jié) 異形生長侵襲性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
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06
一、 向蝶鞍上方發(fā)展的腫瘤 /209
二、 經海綿竇向側方發(fā)展的腫瘤 /215
三、 向蝶鞍下方發(fā)展的腫瘤 /221
四、 侵襲多個顱底解剖區(qū)域的腫瘤 /224
第六節(jié) 垂體腫瘤患者術后管理 /224
一、 圍手術期管理 /224
二、 長期隨訪和管理 /225
第十五章 顱底脊索瘤的內鏡手術
治療 /229
第一節(jié) 概述 /229
一、 流行病學 /229
二、 病理生理學 /229
第二節(jié) 顱底脊索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31
一、 癥狀與體征 /231
二、 影像學檢查 /232
三、 鑒別診斷 /235
第三節(jié) 顱底脊索瘤的手術治療 /240
一、 顱底脊索瘤分型 /240
二、 顱底脊索瘤手術目的和手術適應證 /244
三、 顱底脊索瘤的手術原則 /245
四、 顱底脊索瘤常見手術入路 /248
五、 內鏡顱底腹側入路切除脊索瘤的策略 /250
六、 內鏡顱底腹側入路切除脊索瘤的
手術方法和要點 /250
第四節(jié) 顱底脊索瘤預后因素及隨訪 /264
一、 影像學與預后 /265
二、 手術治療與預后 /265
三、 組織病理與預后 /267
四、 血液學指標與預后 /267
五、 放射治療與預后 /268
六、 藥物治療與預后 /268
七、 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與預后 /269
八、 隨訪 /269
第十六章 海綿竇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274
第一節(jié) 海綿竇的解剖結構及常見腫瘤分類 /274
一、 海綿竇解剖 /274
二、 海綿竇區(qū)腫瘤的分類 /275
第二節(jié) 海綿竇區(qū)腫瘤的內鏡手術入路及相關技術 /276
一、 內鏡經鼻海綿竇手術入路 /276
二、 頸內動脈的評估和處理 /276
第三節(jié) 常見海綿竇腫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77
一、 垂體瘤 /277
二、 脊索瘤 /283
三、 腦膜瘤 /283
第十七章 顱咽管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86
第一節(jié) 概述 /286
一、 診斷 /286
二、 分型 /286
三、 內鏡經鼻手術切除顱咽管瘤的適應證 /289
四、 內鏡經鼻入路切除顱咽管瘤的優(yōu)點 /289
第二節(jié) 鞍上型顱咽管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91
第三節(jié) 鞍內型、鞍內鞍上型顱咽管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95
第四節(jié) 鞍后型顱咽管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299
第五節(jié) 第三腦室內型顱咽管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302
第十八章 顱底腦膜瘤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307
第一節(jié) 嗅溝腦膜瘤的經鼻內鏡手術
治療 /307
一、 概述 /307
二、 診斷 /307
三、 內鏡經鼻手術的適應證和相對禁忌證 /308
四、 手術步驟 /309
五、 內鏡經鼻入路切除嗅溝腦膜瘤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314
第二節(jié) 鞍結節(jié)腦膜瘤的經鼻內鏡手術治療 /315
一、 概述 /315
二、 診斷 /315
三、 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 /315
四、 內鏡經鼻擴大入路至鞍上區(qū)的
第一篇 總 論21
解剖 /316
五、 手術步驟 /320
六、 內鏡經鼻蝶擴大入路切除鞍結節(jié)腦膜瘤優(yōu)勢 /324
第三節(jié) 斜坡腦膜瘤的經鼻內鏡手術治療 /324
一、 概述 /324
二、 診斷 /325
三、 內鏡經鼻斜坡腦膜瘤手術的適應證和相對禁忌證 /326
四、 經鼻內鏡斜坡腦膜瘤手術步驟 /326
五、 經鼻內鏡切除斜坡腦膜瘤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336
第十九章 內鏡技術治療旁中線顱底腫瘤
和顱底特殊病變 /339
第一節(jié) 旁中線顱底腫瘤概述 /339
一、 旁中線顱底解剖概述 /339
二、 旁中線顱底腫瘤 /339
第二節(jié) 旁中線顱底腫瘤的內鏡手術 /341
一、 旁中線顱底腫瘤內鏡手術入路概述 /341
二、 旁中線顱底腫瘤內鏡手術 /342
第三節(jié) 顱底特殊病變的內鏡手術治療 /355
一、 顱底原發(fā)性淋巴瘤 /355
二、 蝶竇側隱窩腦脊液漏 /357
第二十章 眶周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360
第一節(jié) 眶內海綿狀血管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360
一、 診斷 /360
二、 內鏡經鼻入路的手術指征 /362
三、 內鏡經鼻入路的手術方法 /362
第二節(jié) 視神經損傷的內鏡手術治療 /364
一、 診斷 /364
二、 視神經管與周圍結構的關系 /365
三、 經鼻視神經管減壓手術適應證 /366
四、 經鼻視神經管減壓手術禁忌證 /366
五、 經鼻視神經管減壓手術優(yōu)點 /366
六、 手術步驟 /367
七、 手術并發(fā)癥和注意事項 /370
八、 術后處理 /370
第三節(jié)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內鏡手術治療 /370
一、 診斷 /371
二、 經鼻內鏡入路手術適應證 /371
三、 經鼻內鏡入路手術禁忌證 /372
四、 手術步驟 /372
五、 手術并發(fā)癥和注意事項 /373
六、 術后處理 /374
第二十一章 拉克氏囊腫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376
第一節(jié) 概述 /376
一、 診斷 /376
二、 分型 /376
三、 內鏡經鼻手術切除拉克氏囊腫的適應類型 /377
第二節(jié) 拉克氏囊腫的內鏡經鼻手術治療 /379
一、 患者體位 /380
二、 手術步驟 /380
第二十二章 顱底疾病內鏡手術后顱底重建技術 /385
第一節(jié) 概述 /385
第二節(jié) 顱底重建材料的選擇 /386
一、 軟組織修補材料 /387
二、 骨性修補材料 /387
三、 封閉劑 /387
四、 鼻腔填塞材料 /388
第三節(jié) 顱底重建的方法 /388
一、 游離組織多層復合顱底重建 /388
二、 以帶血管蒂組織瓣為基礎的顱底重建 /390
三、 顱底硬膜縫合 /397
第二十三章 腦脊液鼻漏的內鏡手術
治療 /399
第一節(jié) 概述 /399
第二節(jié) 腦脊液鼻漏的診斷 /400
一、 臨床表現 /400
二、 臨床分型 /400
第三節(jié) 腦脊液漏的治療及預防措施 /402
22 第一篇 總 論
第二十四章 顱底其他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407
第一節(jié) 顱底腦膜腦膨出的內鏡手術治療 /407
一、 分類 /407
二、 臨床表現 /408
三、 治療 /408
第二節(jié) 鞍內蛛網膜囊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410
一、 概述 /410
二、 臨床表現和影像特點 /410
三、 內鏡手術方法 /411
第三節(jié) 垂體膿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412
一、 概述 /412
二、 臨床表現及影像特點 /412
三、 神經內鏡手術方法 /414
四、 術后治療 /414
第五篇 經顱內鏡手術技術
第二十五章 顱底疾病的經顱內鏡手術治療 /418
第一節(jié) 顱底疾病經顱內鏡手術治療概述 /418
一、 經顱內鏡手術特點 /418
二、 經顱內鏡手術優(yōu)勢和局限 /418
三、 經顱內鏡手術技術要點、難點和常見并發(fā)癥 /419
四、 經顱內鏡常用手術入路和常見病種 /419
五、 顯微神經外科與經顱內鏡神經外科的比較 /420
第二節(jié) 內鏡經額下入路前中顱窩底病變手術治療 /420
一、 概述 /420
二、 手術入路及相關解剖 /420
三、 手術技術方法 /422
四、 典型病例 /423
第三節(jié) 內鏡經顳下小腦幕入路鞍旁、巖尖上斜坡病變手術治療 /424
一、 概述 /424
二、 手術入路及相關解剖 /424
三、 內鏡手術技術方法 /425
四、 典型病例 /426
第四節(jié) 內鏡經枕下乙狀竇后鎖孔入路橋小腦角、巖尖病變手術治療 /427
一、 概述 /427
二、 手術入路及相關解剖 /427
三、 手術技術方法 /429
四、 典型病例 /429
第五節(jié) 內鏡經遠外側鎖孔入路枕骨大孔區(qū)病變手術治療 /431
一、 概述 /431
二、 手術入路及相關解剖 /431
三、 手術技術方法 /432
四、 典型病例 /433
第二十六章 松果體區(qū)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435
一、 診斷 /436
二、 治療 /439
第二十七章 內鏡在神經微血管減壓術中的應用 /449
第一節(jié) 概述 /449
第二節(jié) 內鏡在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中的
應用 /449
一、 診斷 /449
二、 手術方法及操作技巧 /450
三、 三叉神經痛內鏡下微血管減壓優(yōu)勢 /454
第三節(jié) 內鏡在面神經血管減壓術中的應用 /455
一、 診斷 /456
二、 術前評估 /456
三、 手術技術 /456
四、 內鏡面神經血管減壓術的優(yōu)缺點 /458
第四節(jié) 內鏡在其他少見腦神經疾病手術中的應用 /459
一、 內鏡技術適應證 /459
二、 手術技術 /459
第一篇 總 論23
第六篇 脊柱脊髓疾病的
內鏡手術治療
第二十八章 脊柱脊髓內鏡技術概述 /464
第二十九章 顱頸交界區(qū)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466
第一節(jié) 經鼻內鏡下齒狀突切除術 /466
一、 概述 /466
二、 診斷 /466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466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66
五、 典型病例 /467
第二節(jié) 經口咽內鏡下齒狀突切除手術 /469
一、 概述 /469
二、 診斷 /470
三、 治療 /471
第三節(jié) Chiari 畸形Ⅰ型內鏡減壓手術 /472
一、 概述 /472
二、 診斷 /472
三、 治療 /472
第三十章 下頸椎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476
第一節(jié) 前路經皮內鏡下頸椎間盤突出切除
手術 /476
一、 概述 /476
二、 診斷 /476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 /476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76
五、 典型病例 /477
第二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頸椎間盤突出切除手術 /480
一、 概述 /480
二、 診斷 /480
三、 頸椎間盤突出癥后路內鏡手術指征 /481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81
五、 典型病例 /484
第三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下頸椎椎管減壓手術 /485
一、 概述 /485
二、 診斷 /485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 /485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85
五、 典型病例 /486
第三十一章 胸椎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489
第一節(jié) 側路經皮內鏡胸椎管手術 /489
一、 概述 /489
二、 診斷 /489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489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89
五、 典型病例 /490
第二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胸椎椎管狹窄減壓
手術 /492
一、 概述 /492
二、 診斷 /492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492
四、 內鏡手術步驟 /492
五、 典型病例 /493
第三十二章 腰骶椎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500
第一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腰椎椎間盤
突出癥椎間盤切除手術 /500
一、 概述 /500
二、 診斷 /500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00
四、 手術步驟 /501
五、 典型病例 /501
第二節(jié) 側路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盤
突出癥椎間盤切除手術 /504
一、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04
二、 手術步驟 /505
三、 典型病例 /509
第三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腰椎椎管狹
窄椎管減壓手術 /514
一、 概述 /514
二、 診斷 /514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14
四、 手術步驟 /514
五、 典型病例 /515
第四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雙通道腰椎椎管狹窄椎
24 第一篇 總 論
管減壓手術 /518
一、 概述 /518
二、 診斷 /518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19
四、 手術步驟 /519
五、 典型病例 /520
第五節(jié) 側路經皮內鏡椎間孔入路腰椎椎管狹
窄椎管減壓手術 /522
一、 概述 /522
二、 診斷 /522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22
四、 手術步驟 /523
五、 典型病例 /523
第六節(jié) 后路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腰椎管狹窄
減壓手術 /525
一、 概述 /525
二、 診斷 /525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25
四、 手術步驟 /526
五、 典型病例 /526
第七節(jié) 經皮內鏡下腰椎滑脫復位固定
融合術 /527
一、 概述 /527
二、 診斷 /527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28
四、 手術步驟 /528
五、 典型病例 /529
第三十三章 椎管內腫瘤的內鏡手術治療 /533
第一節(jié) 內鏡下椎管內硬脊膜下腫瘤切除
手術 /533
一、 概述 /533
二、 診斷 /533
三、 內鏡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33
四、 內鏡手術步驟 /533
五、 典型病例 /534
第二節(jié) 內鏡下椎管內硬脊膜外腫瘤切除
手術 /537
一、 概述 /537
二、 診斷 /537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38
四、 手術步驟 /538
五、 典型病例 /539
第三節(jié) 內鏡下椎間孔區(qū)腫瘤切除手術 /541
一、 概述 /541
二、 診斷 /541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42
四、 手術步驟 /542
五、 典型病例 /542
第四節(jié) 內鏡下椎旁腫瘤切除手術 /545
一、 概述 /545
二、 診斷 /545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46
四、 手術步驟 /546
五、 典型病例 /546
第三十四章 其他脊柱脊髓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551
第一節(jié) 經皮內鏡脊柱感染性疾病手術 /551
一、 概述 /551
二、 診斷 /551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51
四、 手術步驟 /552
五、 典型病例 /552
第二節(jié) 經皮內鏡下椎管內囊腫填塞手術 /555
一、 概述 /555
二、 診斷 /555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555
四、 手術步驟 /556
五、 典型病例 /556
第七篇 顱內血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第三十五章 高血壓腦出血的內鏡手術治療 /562
第一節(jié) 幕上高血壓腦出血的神經內鏡手術治療 /562
一、 手術器械 /562
二、 患者體位 /564
三、 手術步驟 /564
四、 術后常規(guī)處理 /565
第二節(jié) 術中超聲引導神經內鏡清除腦內血腫 /566
第一篇 總 論25
一、 顱內血腫神經內鏡手術治療的主要困難 /566
二、 術中超聲輔助神經內鏡清除腦內血腫 /566
三、 使用步驟和常用探頭 /566
四、 多模態(tài)神經導航及術中超聲輔助的腦內血腫內鏡清除術 /567
第三十六章 腦室出血的內鏡手術治療 /569
第一節(jié) 概述 /569
一、 腦室出血分型及病理生理學基礎 /569
二、 腦室出血的診斷 /570
三、 腦室出血的治療 /570
第二節(jié) 腦室出血的內鏡手術治療 /571
一、 手術方式及手術器材 /571
二、 手術技術 /572
三、 手術要點 /572
四、 術后處理 /575
第三十七章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內鏡手術治療 /577
第一節(jié) 概述 /577
第二節(jié)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內鏡手術
治療 /578
一、 手術設備和器械 /578
二、 手術技術 /578
三、 術后處理 /580
四、 內鏡手術優(yōu)點 /580
第八篇 周圍神經病變的內鏡手術治療
第三十八章 周圍神經病變概述 /584
一、 定義 /584
二、 流行病學 /584
三、 分類 /584
四、 臨床表現及診斷 /584
五、 治療 /585
第三十九章 腕管綜合征內鏡手術治療 /587
一、 定義 /587
二、 流行病學 /587
三、 解剖 /587
四、 致病因素 /587
五、 臨床表現及診斷 /588
六、 治療 /592
第四十章 肘管綜合征內鏡手術治療 /595
一、 定義 /595
二、 流行病學和解剖 /595
三、 病因 /595
四、 臨床表現 /595
五、 輔助檢查與診斷 /595
六、 治療 /599
第四十一章 梨狀肌綜合征內鏡手術治療 /603
一、 定義 /603
二、 流行病學 /603
三、 致病因素 /603
四、 臨床表現 /603
五、 診斷 /604
六、 治療 /604
第四十二章 周圍神經腫瘤內鏡手術治療 /605
一、 分類和流行病學 /605
二、 臨床表現 /605
三、 診斷 /605
四、 手術治療 /606
第四十三章 交感神經疾病的內鏡手術治療 /608
一、 概述 /608
二、 應用解剖 /608
三、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608
四、 手術技術 /609
五、 手術并發(fā)癥 /609
第一篇 總 論
第九篇 其他技術和神經內鏡
手術技術的結合應用
第四十四章 外視鏡技術在內鏡神經外科的應用 /614
第一節(jié) 概述 /614
第二節(jié) 內鏡結合外視鏡技術切除表皮樣囊腫 /614
一、 表皮樣囊腫手術治療概述 /614
二、 內鏡結合外視鏡技術切除表皮樣囊腫手術過程 /615
三、 內鏡結合外視鏡技術切除表皮樣囊腫的優(yōu)勢 /616
第四十五章 導航和術中磁共振技術在神經內鏡手術中的應用 /617
第一節(jié) 概述 /617
第二節(jié) 神經導航技術在內鏡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618
一、 神經導航技術在內鏡顱底外科的應用 /618
二、 神經導航技術在內鏡腦室外科的應用 /622
第三節(jié) 術中磁共振技術在神經內鏡手術中的應用 /626
一、 iMRI 技術在內鏡經鼻巨大顱底腫瘤切除中的應用 /627
二、 iMRI 技術的發(fā)展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