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清代著名畫家劉愔的畫稿,是清道光年間畫譜類版畫的著名作品,畫稿前兩卷描繪畫家游覽之勝地,始于湖南衡山,末卷是六法管見,系統(tǒng)講述木版繪畫時的景觀處理,包括樹木植被、山川巖石、人物形象。王伯敏在《中國版畫通史》中稱:該稿刻工亦佳,有些作品,天、水皆以黑板刷印,頗得木味效果。畫稿中的長沙府圖,即以黑板刷印天空和水面,使得水天一色,黑白對比強(qiáng)烈,襯托出山樹和建筑之美。此本較為稀見,系清道光刊本。
道光時期畫譜類版畫的優(yōu)秀之作,曾錄入《中國美術(shù)全集·版畫卷》
- 圖為雙面連式
- 繪有湖南八景瀟湘夜雨、漁村夕照、洞庭秋月、山木晴嵐、平沙落雁、煙寺晚鐘、歸浦歸颿、江天暮雪,并有山東、安徽、江西及吳越、湖北等地勝跡,如泰山、孔林、尼山、蒙山、趵突泉等
劉愔,字默臺,一字書舫,湖南寧鄉(xiāng)人。性超曠,喜交結(jié)名士,工畫,嗜音律,好為詩。由生員捐納授官,為山東圣廟啟事,因得以遍覽孔林、泰山諸多勝地。進(jìn)京,得薦舉入如意館,試畫稱旨。又作《瀟湘八景圖》進(jìn)呈,詔充內(nèi)廷南苑供奉官。旋即以母老請致仕。遍游吳、越及湘中諸名勝,以其所見麗色佳景繪為山水畫稿。歸筑悟香亭,以書畫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