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的學術生涯,是誤打誤撞地從青年研究開始的。引我產(chǎn)生這個興趣的,是我在復旦國政系讀書時的董敏志先生。彼時先生授青年學課程,所著《傳承與超越:青年文化論》面世,讓我在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之外,找到了一個更吸引我的領域,因為我發(fā)現(xiàn),青年之謎,迥異于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人之謎,而是關于人的生命歷程中特殊階段的一些特殊現(xiàn)象的追問,關于人的本質(zhì)和價值的理論確證并不能直接為之提供為什么、怎么樣的現(xiàn)成答案,真正的答案往往必須求諸每一個體的心理表層或深層的精微之處。正因為此,青年研究成了一個迷人的事業(yè)。
彼時的我,以一個青年的身份、青年的姿態(tài)和青年的心性去思考青年,畢竟有著固有的局限性,即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待我人到中年,已面臨老之將至的人生主題之時,卻會與其他中年人一樣失去青年的心性、以有富含朝氣的思考。這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我的學生輩的身上。孫麗芳博士就是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所以,當麗芳博士邀我為她這本以博士論文為基礎的論著寫序時,我欣然應允,并視為榮幸?蓻]想到的,這看似一項簡單的工作,卻因諸事煩擾而久拖不成,以致差點兒成為爛尾。實在慚愧得很。
憶起麗芳博士論文的開題之時,迷現(xiàn)象與迷文化何以成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論題,這是論文選題面臨的主要質(zhì)疑之一。這既關乎學科定位、學科邊界問題,也關乎論題的展開路徑、方式和問題解決的理論資源和實踐方案。主體的自我迷失和迷群沖突,自然成了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屬性的問題點,整個論文也依此展開論述,也由此提出了迷文化的教育形塑、社會規(guī)約這兩種對策思路和社會干預方案。這也成就了本書以下突出的特征和優(yōu)點。
其一,成功地做出了青年研究中在關注問題時進行中性化研判的有益嘗試。在社會問題研究中,問題一語所蘊含的,不僅是需要思考的社會課題,還是需要校正的偏向、需要防范的風險、需要遏止的錯誤,而且往往會生出狼來了的驚呼或一代不如一代的慨嘆。然而,對偏向、風險、錯誤予以悲觀化的預判,并不真正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若能立于中性化的立場去理性地正視,對現(xiàn)象的觀察才會更全面,對本質(zhì)的把握才會更深刻,對問題對策的思考也才會更符合科學性的要求、社會的要求。在本書中,青年迷文化并未被簡單地看作偏向、風險或錯誤,關于迷現(xiàn)象的事實得到了符合韋伯所謂價值中立原則的描述和處理,其個體性價值、群體性價值和社會價值則得到了廣泛的確認,這種樂觀姿態(tài)與問題相中和,使得其后的問題癥候、教育或規(guī)約思路都能建基于理性研判的基礎上,觀點也更易于讓人信服,更具有實踐價值。
其二,成功地展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視角下進行亞文化觀察的理論魅力。以往的亞文化觀察,一般多從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比較或沖突入手,且多是冷眼旁觀和嚴肅批評之態(tài),基于社會秩序的整體主義方法論或隱或顯地成為理論基調(diào),無聊焦慮的沖突依然難以理解和解決,反使成果具有突出的代溝性。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視角出發(fā),則意味著為了人的充分自由的全面發(fā)展而提出問題、分析根由、設計對策,從而賦予成果以人本關懷的取向,無論是教育形塑還是社會規(guī)約,都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充滿溫情和期許。盡管這種觀察或與作者的青年角色有關,而其更深層的原因,大抵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價值自覺。
其三,成功地實現(xiàn)了多種研究范式的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理論-演繹規(guī)范批判問題對策等不同研究范式,各有其優(yōu)點,但其局限性也已為人們習以為常。理論孤立地存在于經(jīng)驗之外,缺乏面對豐富實踐的解釋力;規(guī)范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被無視,以致作為批判的依據(jù)時缺乏公允性,難為社會普遍接受;對策雖與問題具有對應性,但當面向變動不居、紛繁復雜的社會時,卻顯得普適性有余、策略性不足。若能兼采各種研究范式之長,無疑更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橫斷學科特性相契合。本書在青年迷文化這一主題之下,以多種研究范式的融合,很好地實現(xiàn)了橫斷學科的初衷。迷文化的歷史敘述,為把握迷現(xiàn)象的價值、風險、變化規(guī)律等提供了事實依據(jù);對迷現(xiàn)象的心理學、青年社會學的闡釋,為青年迷文化的價值評價、行為問題癥候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持;組織社會學、傳播學等理論資源,開闊了教育及社會規(guī)約思路、方案的理論和實踐視野。
當然,青年迷文化的揭秘與解謎,本身即是一個理論難題。麗芳博士的思考,畢竟是她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之規(guī)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對青年迷文化問題的一隅之得。在更廣闊的思維視野之下,在時代變遷的大勢之下,青年迷文化還需要繼續(xù)作為問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更具時代性的闡釋,也還有更多的論題值得進行更深刻的思考。比如,青年本身的特性是如何與迷心理實現(xiàn)媾合的,其媾合的機制是否對青年教育提供契機或啟示?迷文化中迷之心理,是否可能及如何實現(xiàn)解組與重構,這種解組或重構對于迷心理的積極化轉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意味著什么?迷現(xiàn)象因其能群而成為一種文化,但對于個體意味著什么,是否也可能成為文化元素,甚至以迷的態(tài)度推動主體的志業(yè)發(fā)展、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面對當代青年迷現(xiàn)象的單向度特征(與娛樂文化的媾和)與迷文化的多元相并存所呈現(xiàn)出的復雜社會景觀,社會所需要做出的,是整合、治理,還是對多元倡導、發(fā)揚?在更久遠的歷史考察中,從古至今由時尚到風尚的轉化,可否看作迷的累積及其成果;如果沒有迷,能否有風尚的形成、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如果只有迷,人類又會面臨怎樣的前景?如此等等,希望學界勿以迷之題小而無視。
麗芳博士不是我最先畢業(yè)的博士生,卻是第一個邀我寫序的博士。是她成就了我學術生涯中的第一篇序文。雖言猶未盡,嘉許、期待卻盡在其中。祝愿她能繼續(xù)關注和思考迷現(xiàn)象和迷文化,并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進一步提振創(chuàng)新的勇氣,以產(chǎn)出更多的成果,做出更大的理論貢獻。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戴銳
2022年8月
前言
青年在不同時代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五四運動是當代青年在面臨民族危亡、國家危難之際對時代吁求的強力回應。在中國的革命年代和建設發(fā)展時期,青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將青年發(fā)展融之于時代命運和國家前途,青年發(fā)展關涉時代前途,關涉國家發(fā)展走向,關涉社會和諧發(fā)展,關涉青年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雖未根本改變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但是卻為中國的發(fā)展設置了新的議題和挑戰(zhàn),中國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百年目標,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這一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主體必將是無數(shù)為之奮斗的青年。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當今社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著青年的發(fā)展,其中,青年對于迷文化癡迷與狂熱的態(tài)度已然成為困擾青年成長與發(fā)展、遮蔽青年意義及價值實現(xiàn)的強力阻隔。因此,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青年迷文化,探求解蔽青年成長發(fā)展及其價值意義實現(xiàn)的路徑。
傳統(tǒng)觀念中的青年文化是以青年為主體,并由青年生產(chǎn)和創(chuàng)造的,體現(xiàn)青年參與社會活動實現(xiàn)社會化過程中所展示的獨立價值體系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迷文化是伴隨大眾傳播和大眾文化的發(fā)展而興起的文化現(xiàn)象,青年是最活躍的受眾,也是迷文化主要的生產(chǎn)、流通、分配/消費、再生產(chǎn)創(chuàng)造過程中最主要的群體。當代社會中各種迷現(xiàn)象、迷熱點、迷潮流,以及圍繞這些所形成的迷文化構成了青年生存、生活和發(fā)展的日常。青年是迷文化的重要生成者、傳播者,亦是迷文化的主要消費者,迷文化成為青年文化發(fā)展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著青年的情感、思想、行為及價值取向。青年迷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任何一種新生文化的出現(xiàn)都伴隨著爭議、質(zhì)疑、擔憂和批判的聲音,迷文化亦是如此。
本書主要從迷、迷群、迷文化等相關概念的界定、理論來源的追溯,青年迷文化的核心構念、嬗變歷程及構成機理等方面分析青年迷文化形成的理論與現(xiàn)實邏輯。當代青年迷文化的發(fā)展突破了傳統(tǒng)迷文化發(fā)展的壁壘,在迷文化的生成、傳播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借助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了迷文化的多元傳播與互動,從虛擬到現(xiàn)實、從理論到實踐、從青年迷個體到諸多迷群,青年迷文化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發(fā)展。由迷文化帶動迷文化產(chǎn)業(yè)鏈的形成,促使迷經(jīng)濟成為我們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可否認,部分青年迷作為著魔的獨狼和歇斯底里的群眾的存在,他們的迷狂、非理性等迷態(tài)及行為致使迷文化在理性與非理性邊緣徘徊,理性迷與非理性迷的劃界、迷文化的價值及意義的厘定等是本書研究的著力點。由青年迷文化的價值意蘊探究青年迷文化對于迷個體、迷群及其社會價值,旨在考察青年迷文化的價值性存在及其意義的再生成勘察青年迷文化的現(xiàn)實癥候,對青年迷文化異化的共性現(xiàn)象進行歸納,揭示其存在的本質(zhì)及根源,進而分析多元化的青年迷文化具象,即從青年迷文化的共性到特性、從普遍到特殊、從宏觀到微觀、從青年迷個體到迷群等方面探尋青年迷文化異化的本質(zhì)、原因及后果。探究青年迷文化發(fā)展必須遵循創(chuàng)生、傳播、交往及其發(fā)展邏輯,在青年迷文化形塑與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夯實理論與實踐基礎,立足于青年迷文化空間場域的轉化、融洽與建構,在迷群體發(fā)展基礎之上重構青年迷文化發(fā)展圖景。
目錄
第一章緒論..................................................................................................................... 001
第一節(jié)研究緣起與研究價值.......................................................................... 001
第二節(jié)國內(nèi)外研究述評................................................................................... 005
第三節(jié)主要內(nèi)容,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015
第四節(jié)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018
第二章迷、迷群與迷文化......................................................................................... 021
第一節(jié)迷.................................................................................................... 021
第二節(jié)迷群.................................................................................................... 027
第三節(jié)迷文化.................................................................................................... 040
第三章青年迷文化的內(nèi)涵及形成機理......................................................................... 054
第一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內(nèi)涵............................................................................... 054
第二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嬗變歷程...................................................................... 074
第三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形成機理...................................................................... 083
第四章青年迷文化的價值功能....................................................................................... 102
第一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個體性價值.................................................................. 103
第二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群體性價值.................................................................. 119
第三節(jié)青年迷文化的社會價值...................................................................... 135
第五章青年迷文化問題癥候探察................................................................................... 147
第一節(jié)青年迷文化問題癥候及其本質(zhì)......................................................... 147
第二節(jié)青年迷的主體性迷失.................................................................. 160
第三節(jié)青年迷群的群際沖突與社會風險..................................................... 175
第六章青年迷文化教育與規(guī)約的前提性認知............................................................. 192
第一節(jié)青年迷文化教育與規(guī)約的現(xiàn)實際遇................................................ 192
第二節(jié)青年迷文化教育與規(guī)約的原則......................................................... 200
第三節(jié)青年迷文化教育與規(guī)約的價值確證................................................ 208
第四節(jié)青年迷文化教育與規(guī)約的實踐邏輯................................................ 213
第七章青年迷文化的教育形塑...................................................................................... 229
第一節(jié)青年迷自我意識的形塑............................................................. 229
第二節(jié)青年迷群自我教育的形塑.................................................................. 245
第三節(jié)青年迷主體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塑............................................ 262
第八章青年迷文化的社會規(guī)約...................................................................................... 270
第一節(jié)經(jīng)由組織路徑的社會規(guī)約.................................................................. 270
第二節(jié)經(jīng)由環(huán)境建設的社會規(guī)約.................................................................. 278
第三節(jié)社會規(guī)約的實現(xiàn)機制.......................................................................... 283
參考文獻.................................................................................................................................. 288
后記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