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 緒論: 人, 如何詩意地棲居、人生與文學、大學教育目標與目的、方法論: 感悟性教學方法、主體論: 作家的心理與人格特征、語言論: 文學語言的品質與創(chuàng)新等。
蔣德均,研究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寫作學、古代文化與地方文化建設。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一流課程《寫作》《政務與商務寫作》主講教授。主持或主研市廳級、省部級、***課題12個,負責多個大型文化文學寫作項目。已出版《詩歌語言藝術論》《文學再思錄》《我們的節(jié)日》等學術著作5部,文化隨筆集10部,《與名人為伴》《一江春水》《另一種天問》《李莊行》等詩集24部,其中大量作品選作“985”“211”和“雙一流”工程大學通識博雅教育教材,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編或參編高校文科教材8部,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李莊文叢》及其文學作品選集30余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一流報刊刊發(fā)作品和文章。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新詩百年100位**實力詩人,世界華文創(chuàng)意寫作學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寫作學會會員,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宜賓市作協(xié)副主席。
緒論:人,如何詩意地棲居
第一章 人生與文學
第二章 大學教育目標與目的
第三章 方法論:感悟性教學方法
第四章 主體論:作家的心理與人格特征
第五章 語言論:文學語言的品質與創(chuàng)新
第六章 經典論:經典的價值與實現(xiàn)途徑
第七章 閱讀論:閱讀的視角
第八章 實踐論(一):何以為生
第九章 實踐論(二):何以能生
第十章 實踐論(三):巴金——奉獻人生
余論:讀書的方法與境界
后記:我們?yōu)槭裁椿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