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4篇21章。第一篇闡述了漁業(yè)資源增殖區(qū)劃關鍵技術,包括漁業(yè)資源調查評估、增殖棲息地適宜性評價和增殖物種適宜性評價三大技術;第二篇詳細論述了漁業(yè)資源增殖放流操控技術、方法與模式,包括放流苗種遺傳質量檢測、增殖容量評估、放流標記以及放流苗種成活率提高等四大技術;第三篇簡要分析了漁業(yè)資源增殖放流效果評價關鍵技術,包括分子鑒定評價、放流魚類遙測跟蹤和生態(tài)與經(jīng)濟效益評價三大技術;第四篇重點總結了集成技術的應用與示范典型案例,包括南澳—東山、大亞灣、珠江口、江門海域、海陵灣、雷州灣、流沙灣、陵水灣、三亞灣等區(qū)域示范區(qū)和大型海藻生態(tài)修復示范區(qū)。本書相關研究成果為漁業(yè)資源增殖養(yǎng)護實踐、可持續(xù)利用和漁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參考依據(jù)。
本書可供從事漁業(yè)、海洋生物、海洋生態(tài)、海洋環(huán)境研究的工作者和海洋漁業(yè)生產(chǎn)、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參閱。
序
前言
第一篇 漁業(yè)資源增殖區(qū)劃
第一章 漁場環(huán)境特征及變化趨勢
第一節(jié) 水文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生境質量綜合評價
第二章 漁業(yè)資源特征及變化趨勢
第一節(jié) 種類組成
第二節(jié) 資源量變化
第三節(jié) 主要漁業(yè)經(jīng)濟種類
第四節(jié) 漁業(yè)資源持續(xù)利用的制約瓶頸
第三章 棲息地適宜性評價
第一節(jié) 研究進展與概況
第二節(jié) 大亞灣魚類群落嵌套分布格局
第三節(jié) 多齒蛇鯔棲息地適宜性評價
第四節(jié) 主要結論
第四章 增殖種類適宜性評價
第一節(jié) 研究進展
第二節(jié) 增殖種類適宜性評價
第三節(jié) 黃鰭棘鯛野生種群與增殖種群的空間關聯(lián)
第二篇 漁業(yè)資源增殖操控
第五章 遺傳質量檢測技術
第一節(jié) 檢測分析方法綜述
第二節(jié) 斜帶石斑魚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三節(jié) 紅鰭笛鯛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四節(jié) 黑棘鯛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五節(jié) 卵形鯧鲹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六節(jié) 黃鰭棘鯛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七節(jié) 花鱸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八節(jié) 合浦珠母貝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九節(jié) 牡蠣遺傳質量檢測方法
第六章 增殖生態(tài)容量評估
第一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容量研究進展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容量評估模型的建立
第三節(jié) 大亞灣魚類生態(tài)容量評估
第七章 放流標記技術
第一節(jié) 增殖放流標志技術進展綜述
第二節(jié) 物理標志技術
第三節(jié) 化學標志技術
第八章 運動馴化提高放流苗種成活率技術
第一節(jié) 魚類運動生理學研究進展
第二節(jié) 石斑魚苗種運動馴化方法
第三節(jié) 黑棘鯛苗種運動馴化方法
第四節(jié) 紫紅笛鯛苗種運動馴化方法
第五節(jié) 運動馴化與營養(yǎng)強化對成活率影響
第三篇 漁業(yè)資源增殖效果評價
第九章 增殖放流魚類的超聲波遙測跟蹤技術
第一節(jié) 超聲波遙測技術研究進展
第二節(jié) 超聲波遙測跟蹤技術要點
第三節(jié) 超聲波遙測有線跟蹤技術
第四節(jié) 超聲波遙測無線跟蹤技術
第五節(jié) 增殖放流魚類跟蹤研究
第六節(jié) 超聲波遙測系統(tǒng)的構建與應用前景
第十章 增殖效果評價分子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一節(jié) 基本原理及研究進展
第二節(jié) 斜帶石斑魚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三節(jié) 黑鯛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四節(jié) 點斑籃子魚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五節(jié) 黃鰭棘鯛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六節(jié) 花鱸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七節(jié) 斑節(jié)對蝦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八節(jié) 卵形鯧鲹鑒定方法的建立
第九節(jié) 遺傳風險評價案例
第十一章 增殖放流生態(tài)與經(jīng)濟效益評價
第一節(jié) 鐵山港多種類增殖放流效果評價
第二節(jié) 大亞灣黑鯛增殖放流效果評價
第四篇 集成示范與應用
第十二章 南澳-東山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三章 大亞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四章 珠江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五章 江門海域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生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六章 海陵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七章 雷州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潮間帶生物
第七節(jié) 漁業(yè)資源
第八節(jié) 漁業(yè)資源增殖策略
第十八章 流沙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六節(jié) 底棲動物
第七節(jié) 貝類資源
第八節(jié) 珍珠貝增殖策略
第十九章 陵水灣示范區(qū)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特征
第二節(jié) 海水水質
第三節(jié) 初級生產(chǎn)力
第四節(jié) 浮游植物
第五節(jié) 浮游動物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