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以關于“散文詩”的言論為特色, 同時也選入了一些與分行新詩以及其他文學、藝術、審美相關的論說, 尋求更為立體地呈現(xiàn)作者關于“文學”的思考。全書分四輯錄, 第一輯: 文體言論 (關于散文詩), 第二輯: 作者作品論 (散文詩), 第三輯: 作者作品論 (分行詩), 第四輯: 人文散論, 從散文詩、分行詩和文學等多角度收集了作者近些年的重要作品。散文詩研究方面作者更傾向于“普通的作者”甚至“無名的作者”, 主要是這些作者盡管無名, 而作品卻寫得非常不錯, 需要有人對其進行一番考察。對于那些被主流話語忽視的作者的挖掘, 比對那些幸運地被時代或歷史選擇的“著名”作者的研究更值得去做。
靈焚,本名林美茂,1961年生于福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愛知大學訪問教授,東京大學訪問學者、中華日本哲學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日本哲學、柏拉圖哲學、公共哲學。出版哲學專著;《靈肉之境:柏拉圖哲學人論思想研究》《公共哲學序說:中日關于公私問題的研究》等,文學編著《我們·散文詩叢》(第1輯至第5輯,共42冊)、《閩派詩歌·散文詩卷》、《詩歌中國·百年新詩300首》等。
第一輯 文體言論(關于散文詩)
散文詩與現(xiàn)代性——以波特萊爾、萩原朔太郎為例
散文詩文體自覺的歷史反思——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界的散文詩觀為線索
回顧與審視——關于“閩派詩歌”與福建百年散文詩
冷暴力下的反思與回應——兼談“我們”的誕生·理念·活動
第二輯 作者作品論(散文詩)
“意義化寫作”與周慶榮的意義
行走于風景中的思索——亞楠散文詩印象
在虛構的現(xiàn)實中抵達遠方——談彌唱散文詩集《復調(diào)》的審美傾向及其當下性啟示
高處的仰望與低處的感恩——在《悸動》中道出寫作對于三色堇的意義
把鳥鳴放回枝頭,把一朵云送向遠方——談文娟散文詩中直面生存的態(tài)度
第三輯 作者作品論(分行詩)
鄉(xiāng)土中國的靈魂敘事——徐俊國《鵝塘村紀事》的閱讀與剖析
一個等待著被完成的女人——李見心詩歌印象走筆
詩意地棲居——走進萊笙的意境
他們,呈現(xiàn)著面向未來的可能——序《石竹風詩群詩選》(2020卷)
第四輯 人文散論
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視覺——與“看”的思索者許江對話
觀者的立場與讀者的立場——詩迪畫配散文詩集《源·第五元素》序
對和辻倫理學中“人間の學”概念的辨析
“品茗”的審美屬性與中國茶道的本質(zhì)
學術簡表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