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血壓、血常規(guī)……聽到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你可能內心毫無波瀾。
但是,不管是量血壓,還是做其他檢查,或者是心肺機、心臟插管等手術,所有這些都建立在人們對血液循環(huán)建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然而,我們現(xiàn)在覺得理所當然的血液循環(huán)概念花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才形成。這本書講述的正是這段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曲折歷程。
受到《荷馬史詩》里關于深酒色海洋的描述啟發(fā),古希臘人認為血液像潮起潮落一樣做往復運動。柏拉圖說,心臟由血管匯聚而成,人的智力和維持生命所需要的熱都從這里來。亞里士多德說,心臟有三個腔,是熱量使得血液在心臟里面發(fā)酵,然后在血管里涌動。
到了古羅馬時期,著名的蓋倫醫(yī)生認為心臟只有兩個腔室,它們中間的間隔上有小孔,供血液通行;他覺得靜脈發(fā)源于肝臟,負責輸送肝臟中產生的富有營養(yǎng)的血液,動脈發(fā)源于心臟,負責輸送血液和生命靈氣普紐瑪。
在所有的古代西方科學作家中,除了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天文學家托勒密,沒有人比蓋倫更有影響力。正如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著作分別是科學和哲學的基礎一樣,蓋倫的大量著作成為了醫(yī)學和生理學的基礎。他對心臟的錯誤認識延續(xù)了1500年,直到19世紀都在醫(yī)學方面享有近乎神圣的權威,這種權威極大地阻礙了人們理解血液的真實運行機制。
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繪制了人類和牛的心臟及血管系統(tǒng)解剖結構圖例,正確地將心臟分為四個腔室,指出動脈和靜脈都源于心臟。年輕的人體解剖學家維薩里從多個方面公開質疑蓋倫的學說,他的著作《人體的構造》對心臟、肺和血管系統(tǒng)的描述非常詳細、準確。17世紀初,英國醫(yī)生威廉·哈維指出了血液循環(huán)的正確方式。他使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的標志,這一發(fā)現(xiàn)徹底改變了生命科學和醫(yī)學領域。但在這個過程中,哈維經歷了醫(yī)學界有史以來偉大的一次冒險,直面人性的光輝和暗面。
在這本書中,全球近三千年的歷史與生理學、醫(yī)學重大發(fā)現(xiàn)交織在一起,有悲劇性的失敗,更有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的非凡進步。
?入圍PEN/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長名單?
每一個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醫(yī)學理論,都建立在無數(shù)勇敢探索、悲劇性失敗和非凡進步的基礎上。
當深入人心近千年的權威理論出現(xiàn)了裂縫,你是否有勇氣去撼動它?
大膽假設、勇于質疑、敢于推翻和重建,
這是血液循環(huán)的史詩,也是敢于質疑和苦苦求索的勇者贊歌。
作者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嚇跑讀者,而是善用類比和比喻幫助說明,帶我們去探尋人類認識自身的曲折旅程。
醫(yī)學博士,執(zhí)業(yè)心臟病專家和前心臟麻醉師,曾擔任西達賽奈醫(yī)學中心和克利夫蘭診所心臟外科ICU的醫(yī)學主任。
推薦序 致敬那不朽的循環(huán) _ V
引言 _ IX
篇 身體里的深酒色海洋 001
第1章 東方文化遺產 _ 003
第2章 我們身體里的海洋 _ 008
第3章 眼見為實 _ 011
第4章 生命因它而來 _ 017
第5章 身體里的火焰 _ 027
第6章 難窺真容 _ 031
第7章 血管匯聚而成的結 _ 036
第二篇 血流的漣漪 _ 045
第8 章 不一樣的鼓聲 _ 047
第9 章 醫(yī)學王子 _ 051
第10 章 著手研究 _ 058
第三篇 重新認識心臟 067
第11 章 美麗新世界 _ 069
第12 章 真正的人體研究 _ 079
第13 章 被傳承拒之門外的人 _ 092
第14 章 威尼斯的醫(yī)療商人 _ 102
第四篇 空氣和血液 109
第15 章 被追捕的異端 _ 111
第16 章 靈光乍現(xiàn) _ 122
第17 章 阿拉伯騎士 _ 128
第18 章 誰是人? _ 133
第19 章 波濤洶涌的海洋 _ 138
第五篇 循環(huán)生理學 145
第20 章 榮耀前奏曲 _ 147
第21 章 絕佳時機 _ 159
第22 章 環(huán)路合攏 _ 171
第23 章 占得先機 _ 179
第六篇 激情燃燒的世界 185
第24 章 傲慢與偏見 _ 187
第25 章 與法國的聯(lián)系 _ 204
第26 章 仇怨 _ 218
第27 章 循環(huán)論支持者聯(lián)盟 _ 227
第28 章 再次決裂 _ 230
第七篇 考慮一下空氣 241
第29 章 空氣的有益成分 _ 243
第30 章 牛津化學家 _ 257
第31 章 硝石,硝石,無處不在 _ 262
第32 章 燃素 _ 267
第33 章 空氣協(xié)奏曲 _ 276
第34 章 后一幕 _ 285
結語 297
第35 章 我們這個時代 _ 298
致謝 _ 305
擴展閱讀 _ 307
參考文獻 _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