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小丑歲月》《禪七》《2049》《月球之眼》《浮空》《說文解字》《一日泥濘》《慢先生的秋天》等幻想小說,以機器人為切口,在“未來式”的科幻圖景中鋪陳思辨色彩,將人文之光照進充滿“硬核”設(shè)定和雄奇想象的科幻領(lǐng)域。
·小說家、詩人蔣一談的shou部科幻短篇小說集。
·現(xiàn)實主義與科幻想象的融合,用沉靜的文學筆觸書寫科幻故事,以人工智能為媒介,實現(xiàn)對幽深人性的鏡面觀察。
·以“情”開篇,以“思”收束,用“禪”“慢生活”“中式家庭”等內(nèi)容,將中式傳統(tǒng)注入科幻內(nèi)核,是獨特而有趣的本土化嘗試。
·關(guān)注到個人成長、親子關(guān)系、時代癥候等多元現(xiàn)實話題,重新描摹科幻主題下的人文思辨精神。
序:第一步
很久以前,或許讀小學的時候,看到夜晚暴雨天的閃電我會失眠,擔心閃電之刀把我切成薄片!伴W電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弱,可是宇宙科學的玄奧又讓我感到眩暈。我母親曾在學校圖書館工作,下課后我蹲在書架旁讀我喜歡的科學書籍。我思考宇宙科學,越往下想,越想不明白,不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兒,可是又很想知道,這種思考的眩暈感就好像大腦內(nèi)部有數(shù)不清的螞蟻集結(jié)爬行。
后來,思考宇宙的眩暈感減弱了,因為我在一本書上讀到過:人類的知識被神秘之手限定死了,十八世紀的人類只能用十八世紀的知識,十九世紀的人類只能用十九世紀的知識,二十世紀的人類只能用二十世紀的知識,我們現(xiàn)在處于二十一世紀,但我們無法提前享用二十二世紀的知識,人類無法跨越時間,而那些未來的知識其實已經(jīng)飄浮在宇宙空間,等待著有理想、有勇氣的人類去發(fā)現(xiàn)。我同時記住了這一點:知識有限,對人類而言,知識永遠不可能被平均分配。
我之前對科幻小說抱有偏見,覺得科幻小說和武俠小說一樣,是類型化的流行文學。大約在2011 年,我忽然間意識到金庸的偉大,因為他滿足了中國人和海外華人在虛構(gòu)世界里體驗愛恨情仇的綜合欲念。再讀阿瑟· 克拉克、菲利普· 迪克等科幻大師的作品,我意識到自己錯了。他們作品里的詩意、哲思、奇崛和冷峻,那些對人類的過往、現(xiàn)實和未來做出的極致的想象和反思,讓我意識到杰出的科幻小說超越了傳統(tǒng)文學意義上的故事和人物概念,呈現(xiàn)了人類文化的差異和文明的意義——人類文化的差異揭示了人類歷史的豐富性,而文明能剔除文化間的隔膜和差異,尋找出人類情感和認知的共性。我同時感覺到,科學精神、浪漫精神和決絕精神,或許是科幻文學的合一精神。
這些年,我一直寫作現(xiàn)實生活小說,2021 年深秋,我突然有了寫作科幻小說的沖動,那是一種從零起步的寫作沖動。人與自然(環(huán)境),人與機器,人與太空,這是世界科幻文學主要的表現(xiàn)題材。我相信愛、恨、慈悲與理解是具體的,而非泛化的。我決定先從人與機器的切口進入。
這些科幻短篇小說,先后發(fā)表于《收獲》《天涯》《上海文學》《山花》《大家》《花城》《芙蓉》《小說月報· 原創(chuàng)版》等文學雜志,《小說月報》《小說選刊》《新華文摘》《長江文藝· 好小說》《讀者》等轉(zhuǎn)載過其中的作品。心存感謝。
我要感謝我的妻子陳雪梅,她的批評和鼓勵非常真實,讓我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
蔣一談,祖籍浙江嘉興,生于河南商丘。當代小說家、詩人、童話作家。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曾獲人民文學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短篇小說獎等榮譽。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魯迅的胡子》《透明》《棲》,詩集《截句》《給孩子的截句》《動物的詩》等!缎〕髿q月》是其第一部科幻短篇小說集。
序:第一步
小丑歲月
禪七
2049
月球之眼
浮空
說文解字
一日泥濘
慢先生的秋天
空缽
星星的調(diào)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