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男,1933年出生,河北滄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yè)于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后考入長春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中文系。1954年赴德國萊比錫赫爾德學院學習德語,1955年升入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系。1959年又畢業(yè)于德國萊比錫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系,獲該校日耳曼語言文學學士學位;貒笠恢痹谥袊鐣茖W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德語文學研究,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中北歐古希臘羅馬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現(xiàn)已退休。曾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等。出版有論文集《德國文學隨筆》;譯著《漢堡劇評》、《布萊希特論戲劇》(合譯)、《瓦格納戲劇集》(兩卷,合譯)、《藝術家畫像》(里爾克散文)等。
第一部分 接受美學的創(chuàng)立與文學研究范圍的擴大
一 關于接受美學的研究筆記
二 文學的接受研究關于接受美學的研究筆記之二
三 文學的接受研究和影響研究關于接受美學的研究筆記之三
四 一種新興的文學研究方法關于接受美學的研究筆記之四
第二部分 美學解放與現(xiàn)實主義定義的更新
一 美學規(guī)范的嬗變讀特雷格爾主編《文學學辭典》隨筆
二 文藝學概念的歷史性兼及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評價問題
三 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哥白尼式轉折瑙烏曼教授在京學術報告?zhèn)扔?/p>
四 波瀾起伏的美學解放思潮
五 美學思維走向的嬗變民主德國文學思潮漫談
六 多姿多彩的文學審美追求
第三部分 古典文學理論的堅守與新型審美意識的覺醒
一 不同的藝術個性,共同的理想追求論席勒與歌德的友誼與合作
二 締造誠與愛結盟的和諧世界1999年昆明國際歌德學術討論會開幕辭
三 海涅《新詩》集披閱札記周依萍譯海涅《新詩》集前言
四 瓦格納,不只是音樂家
五 歌劇藝術中的瓦格納難題
六 瓦格納的蘇黎世藝術論
七 論里爾克的詩歌與散文《藝術家畫像》前言
八 里爾克在沃爾普斯維德
第四部分 藝術思維的革故與文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
一 布萊希特史詩劇中西文化交流互鑒的結晶
二 洋溢著中國式辯證法智慧的德國散文關于布萊希特的《易經(jīng)》
三 安娜·西格斯的風采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研討會發(fā)言
四 西格斯與盧卡契
五 論施泰凡·赫爾姆林的散文創(chuàng)作《暮色集》譯者前言
六 霍爾瓦特及其大眾戲劇
七 論霍爾瓦特的大眾戲劇1990年奧地利文學討論會上的發(fā)言
八 新古典主義戲劇述評九論德國反法西斯戲劇
第五部分 一段塵封歷史的鉤沉
一 魯特·維爾納《諜海憶舊》譯者前言
二 共產(chǎn)國際功勛女諜魯特·維爾納
三 關于漢堡嘉夫人對魯迅日記中一條注釋的補正
四 不能忘記董秋斯老人
五 眾里尋他千百度作家舒群一段鮮為人知的經(jīng)歷
六 搶救這段塵封的歷史吧!
第六部分 德國文學研究與翻譯問題舉隅
一 就《漢堡劇評》的翻譯答任昕同志
二 查詞典不如讀原著史詩劇術語的翻譯問題
三 翻譯與讀書
四 何謂波希米亞人?
五 欲速則不達《布萊希特與方法》譯文質疑
六 翻譯工作中的價值觀與自信
七 《歌劇之王瓦格納》后記
八 梅花與波希米亞人
九 讀安書祉譯《尼伯龍人之歌》
附錄
一 從歌德與艾克曼的一次談話說起漫談文學中的性描寫之一
二 《布利丹的驢子》漫談文學中的性描寫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