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江蘇常熟是南方夫子言偃之故國舊邦的所在地。作為言子身后百世的晚學,我一直覺得,生于斯長于斯的常熟人,對這位先賢是既有些了解又相當生疏的。因為不少土生土長的常熟人,知道言子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到過古城區(qū)的言子故宅、言子墓、言子專祠、言子巷、言子十里碑亭等遺址遺跡,聽說過有關言子的傳說故事,但言子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物,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對后世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大多不甚了了。 這種感覺,在我被聘為言子文化研究會顧問后,變得更加強烈。
一次,一位同道提及,生活于春秋時期的言子,何以能在難以聽懂方言、與當?shù)厝嘶緹o法進行語言交流的情況下,突破重重艱難險阻,從長江三角洲的吳地,一路跋涉抵達了孔子游歷講學的中原大地?
他發(fā)出的這個疑問,觸發(fā)了我的很多聯(lián)想。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沉下心來,花了不少精力,查閱資料、理思路,模擬場景、找感覺,選讀古籍、探究竟,通過循線索的抽絲剝繭、不離譜的挖空心思、多角度的上下求索、最大化的接近真實,梳理出了在我看來頗有探討價值的十幾個問題。其中有,身處吳地的言偃家世怎樣、家境如何?言偃與孔子相距數(shù)千里,是怎么知道孔子設館收徒授業(yè),從而離鄉(xiāng)別親去拜師學習的?言偃北上問學,究竟作了多少次修正,才把目的地確定下來?與言偃同行的究竟有多少人,女眷是否隨行?在春秋社會紛亂、人員不相往來、各地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言偃如何折沖樽俎,一路到達古魯之境?初抵中原大地,言偃是如何得到尚在游歷的孔子認可,被收為徒弟的?言偃與孔子最初接受的分別是吳文化、魯文化,語系存在很大不同,他們是怎樣開展教學、交流的?言偃被家長寄予修文偃武的厚望,他最初的理想社會目標是什么?共同求學孔子期間,比之于其他學員,言偃如何展現(xiàn)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孔子提倡教學相長,他的思想中有多少言偃思維的因子?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中,哪些是孔子的思想,哪些是言偃的觀點?言偃選取到相當于現(xiàn)在奉賢的區(qū)域傳播儒家思想,是面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主觀選擇還是因外力的影響?尊崇言偃為南方夫子,與當政者尊孔有什么樣的關聯(lián)?言氏家族的子孫作為儒學正宗的一個派系,為什么在十幾個世紀的科舉歷史上成績不那么顯著?言偃對家族歷史的影響,從華夏歷史的長河中觀察,究竟有多大?言氏在國內(nèi)開枝散葉,究竟有多少分派支脈,安土重遷的族人為什么要選擇離鄉(xiāng)背井……這些問題,一經(jīng)從頭腦中形成,并被著意整理出來,便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難以忘懷。
不過,對上述問題的釋疑解惑,讓我在很長時間里仿佛進入了黑障區(qū)。因為言子的資料,集中在《論語》《禮記》《家語》《孔叢子》和《史記》等古籍中,本來就為數(shù)不多;而以往的研究,對原有的素材進行了無數(shù)次深耕,已很難從中獲取新的靈感了?陀^條件的制約,使我認識到,要循著歷史的脈絡,重新看待、審視言子,只能從轉換研究視角入手。
結合存疑的多個問題,我開始理出的初步寫作提綱,僅僅是對言子的個體研究,況且只是一個論文的框架。隨著對言子后人資料的逐步搜集、積累的不斷增加,我感覺他們在家族力量形成、族屬文化傳承、教育活動開展、日常為人處世等方面,有著不少可以著筆之處,便有了在言子研究的深化、拓展上作些嘗試的想法。這樣才有了本書第一部分的基本輪廓。
言子直接師承孔子,在早期儒家學說的整理、完善、傳播過程中,發(fā)揮了繼承人、傳承者的作用。這種觀點,在古代歷史上已有人明確提出,到了近現(xiàn)代,康有為、郭沫若等大家在學理上進行了深化,并得到了眾多研究者認可。
言子的子孫頭頂圣哲先賢后代的耀眼光環(huán),為繼承并延續(xù)先祖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要朝夕不懈學禮,因為不學禮,無以立;知禮,明了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合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僅在社會生活中循規(guī)蹈矩,而且于克制約束之中見心的自由,于恭敬辭讓之中見心的高明。同時,要時時處處遵循仁的規(guī)范,按照孔子對仁所界定的主基調(diào),把它內(nèi)化成萌發(fā)于本心、產(chǎn)生于情感的自覺要求。言子的子孫中,絕大部分后代不辱先賢,為言氏祖業(yè)在2500 多年時間里不間斷的賡續(xù)不遺余力,添磚加瓦,發(fā)揮了勠力同心、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們?yōu)榫圩彘_展的謀世職、護故宅、修譜牒、葺家廟、繕祖塋之舉,為育才創(chuàng)建書院、興辦教育、出任教席的做派,為詩書傳家恪守祖訓的堅持,在地方文化發(fā)展史乃至中華家族文化發(fā)展史上,留下了可為后世鏡鑒的濃重筆墨。
言子的深遠影響,固然直接體現(xiàn)在言氏家族成長、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反映在他留給人們的文化遺產(chǎn)上。重視前者、忽略后者,對于言子研究而言,都是不完整的。這是言子的文化遺產(chǎn)獨立成篇的基本考量。
基于此,本書的第二部分,收錄與言子有關的文化遺產(chǎn),包括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和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共撰寫編研性的文字22則。這些釋讀介紹的文字,作為專題研究的有力補充,立體呈現(xiàn)言子的形象和他的家族文化綿延2500 年的整體風貌,還原言子在地方文化、江南文化、華夏文化構建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開篇的話// 1
引子:中國留學生的先驅言偃// 5
第一部分.言偃及言氏家風研究
言偃:孔子政治理想的積極實踐者// 13
言偃歷史貢獻探析// 21
言子祭祀場所概論// 39
履任中央地方的中低級官職
言偃后裔人生足跡探析之一// 60
出任公私教育機構的教席
言偃后裔人生足跡探析之二// 72
擔任傳統(tǒng)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守護者
言偃后裔人生足跡探析之三// 85
充任提振家族凝聚力的中堅
言偃后裔人生足跡探析之四// 99
言偃后裔低調(diào)處世的原因
言偃后裔人生足跡探析之五// 114
言偃及其后人的慈善貢獻// 131 古代書院奉祀言偃芻議// 144
第二部分.言子文化遺產(chǎn)錄
緣起// 175
上編:不可移動之物質文化遺產(chǎn)
言子故宅// 180
言子墓// 183
言公井// 191
言子祠廟// 195
言子書院縱橫談// 200
文學橋// 210
尋常街巷中的言子蹤跡// 213
言子碑刻// 217
言子故里碑亭// 223
中編:可移動之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戰(zhàn)國楚簡中所見的子游形象// 226
《言子文學錄》的前世今生// 231
言子畫像塑像小紀// 235
言氏譜牒// 239言子后裔著述編撰一覽表// 243
名家繪制言子墓// 247
下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子游氏之儒學派// 254
源自子游言行的成語// 258言氏大宗世系及支脈概說// 263
言氏族人共同遵循的行事規(guī)范// 268
歲時節(jié)令祭祀言子的基本程式// 273
言氏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 280
民間傳說中的言子// 284
附錄一.言偃暨孔門師生大事系年// 292
附錄二.子游后裔的箴言妙語// 300
跋.先賢未曾遠去//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