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陜北》講述了從民國十八年陜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20年時間里,米脂縣馬氏莊園光亮堂地主馬瑞琪與榆林城通天苑資本家萬友善,以及他們的兒女馬伯雄、馬苗與萬仙如、萬星明、萬向明之間,恩怨情仇、愛恨交錯、生意競爭、利益博弈、信仰重建的故事,從他們身上能看到陜北人民榮辱興衰的苦難史和頑強不息的奮斗史,更折射出中國共產黨在陜北地區(qū)波瀾壯闊的革命史。
小說以陜北風土人情為基調,在尊重歷史、還原真實的前提下,以米脂鬧紅、榆中學潮、蒙漢邊貿、軍閥獨裁、剿滅匪幫、無定河畔烈士、榆林東山慘案、中央紅軍到陜北、《米脂縣楊家溝調查》始末、精兵簡政提案、沙家店戰(zhàn)役、三打榆林城并和平解放及開國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為架構,將鮮活的人物和故事串聯起來,用文學藝術的手法娓娓道來。
在這部50萬字的《大陜北》里,個性鮮明、有名有姓的人物近百人。主人公馬伯雄,是一位信奉科學救國,反對暴力斗爭的建筑專業(yè)留日學生。歸國后,面對陜北殘酷的現實,他改變自己的處世哲學,在共產黨人萬仙如的幫助下,投身民主主義革命,與軍閥井岳秀和地方勢力展開斗爭。他積極推行民主教育,投身邊區(qū)民主和經濟建設,光榮當選陜甘寧邊區(qū)參議員,協助李鼎銘先生提出精兵簡政。通過長期的革命洗禮,馬伯雄從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最終成為一名信仰堅定的共產黨員。1949年9月,他赴北京參政議政,并應邀參加開國大典。西安教會學生萬仙如,出身大資本家家庭,但她是一位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知識女性。萬仙如潛伏敵營搞兵運,深入農村建立黨組織,在血雨腥風的殘酷環(huán)境中成長,成為米脂縣委負責人,最后慘死在親弟弟、叛徒萬向明的槍口下,用年輕的鮮血譜寫出壯麗的人生。陜北著名人士杜斌丞、李鼎銘等,也在書中有濃墨重彩的描述。
本書在賦予鮮活文化意義的同時,道出大陜北的四個真諦:一是中國共產黨當年之所以能在陜北扎下深根,是愛民為民、贏得人民擁護的結果,深刻詮釋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至理名言;二是共產黨在陜北的星星之火,得以發(fā)展壯大,與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緊密團結文化、教育、商業(yè)、宗教等社會各界密不可分;三是小說中馬氏家族恪守重視教育、與人為善的祖訓,使家族人才濟濟、長盛不衰,突顯出耕讀傳家、誠信為本的厚道品格及黃土文化的厚重內涵;四是揭示了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米脂楊家溝,注定成為中國革命的里程碑。
《大陜北》故事設計巧妙,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陜北特色濃郁的語境中,通過講述驚心動魄的故事,營造出強烈的影視畫面感和巨大的視覺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