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1755年的英屬弗吉尼亞。是時,英法七年戰(zhàn)爭正撕扯著北美大陸,但這片平靜的河谷似乎并沒有被戰(zhàn)鼓與狼煙所侵擾。然而,就在一個明媚的午后,一群與法軍結盟的肖尼族印第安武士突然襲擊了河谷中一個毫無防備的英國定居點,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場血腥屠殺。待到一切塵埃落定,肖尼武士終于刀槍入鞘,俘虜了所剩無幾的幸存者,連同載滿馱馬的戰(zhàn)利品一道,押往河流下游的印第安村落。走在這群俘虜中間的,便是我們的女主人公瑪麗英格斯一個懷著身孕的年輕母親,還有她的兩個幼子。
囚徒之路是艱苦而危機四伏的,但比這更可怕的卻是奴役與屈辱。憑借著勇氣與尊嚴,瑪麗咬牙承受住了一路上的種種磨難,贏得了肖尼人的贊許,抑或是某種敬意。甚至,那位俘虜她的年輕首領在默默觀察了她許多日后,還給了她一個選擇,一個她不得不認真考慮的選擇這不僅僅關系到她自身的性命安危,更關系到她膝下的一雙幼子和她剛剛在路上誕下的那個女嬰;蛟S,以人格和自由為代價,為她和她的子女換取衣食無虞,相比死亡而言并不是一個那么壞的選擇?然而,對于瑪麗英格斯來說,自由從來就不是可以拿來交易的籌碼……
前兩年發(fā)生在徐州的一個社會熱點事件,曾經(jīng)引發(fā)全民對于女性困境的熱烈討論與強烈關注。而事實上,類似的悲劇曾經(jīng)在不同的國度與時空背景之下反復上演,讓人在激憤唏噓之余,不禁遐想:這些不幸的女性中間,有人曾經(jīng)憑借自己的不屈意志,最終走出牢籠,重獲自由嗎?答案是:有。
本書女主人公瑪麗·英格斯的萬里歸家路,乃是基于可靠史料記載的真人真事。歷經(jīng)重重險阻,最終得返家鄉(xiāng)的奧德賽是文學作品的一個經(jīng)典母題,而瑪麗的奧德賽之旅之所以鼓舞人心,恰恰就在于她本身的看似弱小。與那些或沙場余生,或浪子回頭的國王、武士、獵人、牛仔不同,瑪麗只是一個手無寸鐵的平凡農(nóng)家女,沒有任何裝備、勇力或是求生技能傍身,還要時刻躲避無處不在的追捕者。而當她在嚴酷的荒野中被不仁的天地奪去了最后一粒玉米、最后一條毛毯時,苦苦支撐她穿越冰原的惟有她心中對于家人矢志不渝的愛,以及不自由毋寧死的信念。最終,這個女人竟然走到了終點,戰(zhàn)勝了荒野,完成了一項在她之前的歐洲冒險家們都沒能完成的壯舉。這不能另同為普通人的我們?yōu)橹畡尤萸覀涫芄奈柚钡浇裉,她的后人們依然會在小?zhèn)中定期舉辦慶;顒,紀念這位了不起的祖先。
這個故事的精神力量從作者托姆講述的另一則軼事中可見一斑。在一場簽售活動中,一位女讀者徑直走到托姆面前,既不索要簽名,也不要求合影,只是鄭重而誠摯地感謝托姆,謝謝他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她本已放棄了人生的全部希望,但在讀了這本書后,她反問自己:如果這個女人能在那樣的情形下走到終點,那她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繼續(xù)自己的人生呢?而有同樣感悟與觸動的,一定遠不止這一位讀者。
詹姆斯·托姆,1933年生,美國作家,生于印第安納州,早年做過報業(yè)記者與專欄作家。他的小說大多描寫北美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因其對歷史資料的詳盡調研與對印第安人部族文化的靈動還原而備受贊譽。2018年,托姆被印第安納波利斯公立圖書館基金會授予終生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