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水堆核安全嚴重事故現(xiàn)象學》從核安全的歷史展開,以堆芯失去冷卻的事故序列作為線索,詳細闡述了堆芯過熱、堆芯降級、安全殼早期故障、安全殼后期失效到裂變產物釋放的過程及原理。同時,對于嚴重事故及其后果管理以及嚴重事故分析軟件方面也有著全面且深入的分析。目前,世界各國對嚴重事故的研究正以各自不同的特點和技術方向進行著!遁p水堆核安全嚴重事故現(xiàn)象學》在編寫時正是以國際核能行業(yè)*前沿的工作成果為基礎,經過梳理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自核能誕生之初至今,嚴重事故領域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意義以及應用前景。其內容的完整性、準確性、嚴謹性都可謂是輕水堆嚴重事故領域的論著。
第一章 輕水堆安全:歷史回顧
1.1 引言
1.2 早期階段
1.3 民用輕水堆的發(fā)展
1.4 早期安全評價
1.5 選址準則
1.5.1 TID-14844報告和10 CFR 100法規(guī)的假設和要求
1.6 安全原則
1.6.1 縱深防御方法
1.7 安全設計基準
1.7.1 有關失水事故和應急堆芯冷卻系統(tǒng)的爭議
1.8 核電的公眾風險(WASH-1400報告)
1.8.1 反應堆安全研究(RSS)
1.9 三哩島事故
1.9.1 事故描述
1.9.2 三哩島事故的影響
1.10 切爾諾貝利事故
1.10.1 背景和RBMK反應堆特點
1.10.2 切爾諾貝利事故經過和原因
1.11 艱難歲月
1.12 嚴重事故研究
1.12.1 壓水堆壓力容器內事故進程
1.12.2 沸水堆的壓力容器內事故進程
1.12.3 壓力容器內事故進程中的裂變產物釋放和輸運
1.12.4 壓力容器外的事故進程
1.13 嚴重事故管理
1.13.1 冷卻降級堆芯
1.13.2 可燃氣體管理
1.13.3 安全殼溫度、壓力和完整性的管理
1.13.4 放射性釋放的管理
1.14 福島事故
1.14.1 引言和電站特性
1.14.2 福島事故堆芯熔化后果的保守預測
1.14.3 福島事故的實際進程
1.14.4 福島事故結束語
1.15 新型輕水堆電廠
1.15.1 壓力容器內熔融物滯留(IVMR)策略
1.15.2 壓力容器外熔融物滯留策略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壓力容器內的堆芯降級
2.1 引言
2.2 壓水堆堆芯降級
2.2.1 熱工水力學
2.2.2 堆芯材料的氧化
2.2.3 嚴重事故期間堆芯幾何形狀的喪失
2.2.4 熱的破損堆芯的再淹沒
2.2.5 實驗項目
2.2.6 現(xiàn)象模擬的現(xiàn)狀
2.3 下腔室內的事故進程
2.3.1 下封頭中的主要物理現(xiàn)象、發(fā)生或未發(fā)生再淹沒情況下的熔化進程
2.3.2 理解堆內熔融物
2.3.3 硬殼一熔融物界面條件
2.3.4 堆芯熔池中的傳熱
2.3.5 一回路再淹沒情況下的間隙冷卻
2.3.6 對包絡結構的分析
2.3.7 未來改進的主要目標
2.3.8 實驗項目、建模和程序
2.4 下封頭失效
2.4.1 熱流和溫度場
2.4.2 壓力容器的機械特性
2.4.3 壓力容器失效的縮比實驗
2.4.4 縮比考慮因素
2.4.5 腐蝕(堆芯熔融物-鋼的熱化學相互作用)
2.5 壓水堆高壓事故
2.5.1 背景
2.5.2 高壓情景分析
2.5.3 壓水堆一回路系統(tǒng)內的自然對流流型實驗
2.5.4 COMMIX程序對西屋公司試驗結果的預測
第三章 安全殼早期失效
第四章 安全殼后期失效
第五章 裂變產物的釋放和輸運
第六章 嚴重事故管理
第七章 嚴重事故的環(huán)境后果和管理
第八章 嚴重事故一體化分析程序
附件1 堆芯熔融物熱力學和熱物理學
附件2 加壓重水堆嚴重事故
縮略語表1-專業(yè)術語
縮略語表2-單位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