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中北部灣地域意象的生成研究》厘清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北部灣地域意象及其分類,梳理北部灣地域意象發(fā)展的脈絡,探索北部灣地域意象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生成過程及內(nèi)涵,探討本土及域外詩人作品中地域意象的運用,歸納總結出北部灣的地域意象群,并探尋生成北部灣地域意象的文化根源。將歷史地理學與中國古代文學進行互濟,通過揭示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加深一般文學研究者,或者歷史、文化研究者限于學科壁壘而難以達到的通透解讀,深化地方文化的底蘊。本研究提出對古詩中北部灣地域意象的生成進行研究,是對意象的起源及其承繼性研究進行的一種有益嘗試。
在古代詩歌中,特定的地理空間區(qū)域能夠被創(chuàng)造成為地域意象,并在文學發(fā)展過程當中,逐漸衍伸出各種文化符號,因此解讀、探索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研究地域文化的途徑之一。本研究以中國古代詩歌中涉及北部灣地區(qū)的地域意象為研究對象,首先爬梳意象、地域意象及北部灣地域意象。然后著重厘清中國古代詩歌中較具代表性的北部灣地域意象:合浦、交州、漲海、合浦珠還、伏波銅柱、鮫人、象、犀、薏苡、桄榔、荔枝、龍眼、瘴癘、颶母、天涯海角等,以及它們所具有的廉潔文化、情感告白、英雄情懷等象征意義。北部灣地域意象大多形成組合,因此有必要探究它們的組合方式及生成的內(nèi)涵。如果說北部灣地域意象出現(xiàn)在本土詩人的詩歌中是理所應當,那么當它們出現(xiàn)在域外詩歌創(chuàng)作中,則可看出北部灣地域意象在中華文化話語體系中的影響,而在詩人的自覺傳承發(fā)揚下,這種影響甚至滲透到了異域。北部灣地域意象還構成了意象群,認清典型的北部灣地域意象群如伏波銅柱意象群、合浦珠還意象群和交州、合浦、天涯等意象群有助于對詩歌的更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文化根源既可追溯至地域文化的自然培育,又有詩人流寓文化的主觀營構。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北部灣地域意象,包含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歷史地名,有與當?shù)叵⑾⑾嚓P的動物、植物、自然現(xiàn)象等。在北部灣地區(qū)形成的地域意象具有其文化根源,首先由地域文化培育,然后由流寓文化發(fā)展提升。這些具有歷史色彩的意象與詩人的心境相契合,拓寬了詩歌富于哲思、意旨高遠的深度和厚度。也因此,北部灣地域意象超越了時空,貫穿了古今。
至此,本研究已告一段落,并略有收獲,但是價值究竟如何,尚有待評說。本著研究的精神,刊諸棗梨,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能對深化北部灣地域文化底蘊有所幫助,亦已足矣。
是為序。
林瀾,北部灣大學國際教育與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北部灣海洋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北部灣地方文化、東南亞文化、東南亞華人移民史。主持、參與省部級科研、教改項目多項。迄今為止公開發(fā)表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2部,譯著(合譯、獨譯)4部。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意象與詩歌意象
二、地域意象
(一)古詩中嶺南一帶地域意象或意象群的整體研究
(二)古詩中嶺南一帶單個地域意象研究
(三)某個詩人詩歌中嶺南一帶的地域意象研究
(四)古詩中嶺南一帶地域意象比較研究
三、北部灣及北部灣文學研究
(一)北部灣
(二)北部灣文學的研究
第二章 古詩中的北部灣地域意象
一、地名生成意象
(一)合浦
(二)廉州
(三)交州、交趾
(四)浪泊
(五)漲海
二、人名、封號生成意象
(一)馬援
(二)伏波、新息
(三)孟嘗
三、動物生成意象
(一)鮫人、泉客、泉先、淵客
(二)飛鳶
(三)鱟
(四)蠔
(五)象
(六)犀、通犀
四、植物生成意象
(一)合浦衫葉、合浦葉
(二)荔枝
(三)龍眼
(四)椰子
(五)桄榔
(六)檳榔
五、自然現(xiàn)象生成意象
(一)瘴
(二)蛋雨
……
第三章 北部灣地域意象的組合及生成的內(nèi)涵
第四章 本土及域外詩人作品中的意象探略
第五章 北部灣地域意象群
第六章 北部灣地域意象的文化根源探尋
第七章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