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常識如何“欺騙”我們,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破除生活中常見的“誤解”兩大問題,通過經濟分析剖析人們的理性決策和某些荒唐的非理性行為,展現(xiàn)某些理性行為何以帶來令人驚訝的,有時甚至是悲劇性的后果。
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認知囚籠,讓我們不再輕信所謂的一成不變的定論,也不再不假思索地質疑那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另類現(xiàn)象。
即便你毫無經濟學背景,也可以在輕松又充滿驚喜的閱讀中獲得啟發(fā),洞悉經濟學常識,修正偏見,學會以經濟學思維方式重新認識世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和決策。
生活中那些我們深信不疑的理念,往往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結論;而很多看似荒誕的行為背后,卻能找到合乎邏輯的解答。
在本書中,作者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認知經濟學的全新而有趣的視角。通過分析一個個看似“反常識”的日,F(xiàn)象背后的邏輯和原理,作者向大眾展示了經濟學家是如何思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這種思考與我們有何不同,以及它們對生活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前言: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智慧
常識告訴我們:濫交會傳播艾滋病、人口過度增長會威脅經濟繁榮、守財奴通常不會是一個好鄰居……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挑戰(zhàn)這些常識。
我的武器是證據和邏輯,尤其是經濟學邏輯。當我們用邏輯帶來的全新視角看待世界時,會發(fā)現(xiàn)這些邏輯是如此具有啟發(fā)性,并且如此有趣。這本書的內容就是關于這些邏輯的。
生女兒會導致父母離婚;對復仇的渴望比對黃金的渴望更健康;禁止獵殺大象對大象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可能導致更多大象被獵殺);對于接受災難援助的人來說,災難援助不一定是個好消息;惡意的電腦黑客應該被處死;越是慈善的人贊助的慈善機構反而越少;寫書是一種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但排隊喝水時插隊卻不是;高、瘦、漂亮的人工資更高——但原因卻不是你想的那樣。
以上每一句話都比你以為的更接近事實。如果你的常識告訴你它們不對,那么別忘了,常識曾讓人們覺得地球是平的。
接下來你將讀到的是所有反常識的、原創(chuàng)性的、看起來沒必要的和奇奇怪怪的想法大集合,我說的每句話都是認真的,同時也都是有趣的。我們對一些重要內容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思考,得出了令人驚訝同時十分有趣的觀點,它們都包含在這本書中,將給你帶來關于世界如何運轉的新見解,有些見解可能會激怒你,但最終讀完之后,我希望它們也能讓你莞爾一笑。
史蒂夫?蘭茲伯格(Steven Landsburg)
芝加哥大學數(shù)學博士,羅切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提名“年度社會科學教授獎”,直言不諱的經濟、法律和政治問題評論員。
蘭茲伯格的研究領域涉及代數(shù)學、模塊學、自然哲學和道德哲學,他在《石板》網絡雜志撰寫的“每日經濟學”專欄深受歡迎,并應邀在《財富》《福布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著有《價格理論與應用》等作品。
第一部分 公共水源原則
一 性越多越安全007
二 多子多福020
三 守財奴的妙處036
四 鏡子鏡子,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043
五 為什么童工應該存在056
第二部分 用正確的經濟學激勵改善一切
六 如何改善政府機制066
七 如何改善司法系統(tǒng)072
八 如何改善其他問題092
第三部分 令人撓頭的日常經濟學
九 想一想這幾個問題118
十 哦不!是個女孩!129
十一 做母親的高昂代價136
第四部分 用經濟學看待一些重大問題
十二 真正的慈善142
十三 靈魂的中央銀行156
十四 如何關心時事169
十五 有關生死的思考188
十六 令人不安的事實205
附錄223
致謝234
在十月份一個清爽的星期六,如果你來到我所居住的郊區(qū)社區(qū),就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悲。好繎羧思业牟萜荷隙加幸粋人拿著吹葉機,把自家草坪上的落葉吹到鄰居家的草坪上,而鄰居再一吹落葉就又吹回來了……就這樣反復折騰,最后經過一個辛苦忙碌卻毫無成效的上午,人們會心安理得地回到屋里休息。
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度過星期六的方式,因為要是大家都扔掉吹葉機,待在家里看球賽,可能會更快樂。但不幸的是,人們都太理性了,理性告訴人們,無論鄰居是否選擇吹落葉,自己出去吹落葉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如果其他人都吹落葉,為了避免自己的草坪被兩邊鄰居吹過來的落葉覆蓋,自己最好也出去吹落葉;如果每個人都不吹落葉,那么自己不恪守規(guī)則出去吹落葉,就可以擁有附近唯一一塊干凈的草坪。
經濟學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討論像這樣的理性行為最終帶來的令人驚訝、有時甚至是悲劇性的結果。比如當球場上出現(xiàn)了激動人心的場面,每個人都會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最終導致沒有一個人能看得清;在有很多人同時談話的聚會上,為了不讓自己的聲音被淹沒,每個人都大聲說話,最終每個人都只好啞著嗓子回家。無論是在球場觀眾席上站起來還是在聚會上大聲說話,這些行為以及往鄰居家草坪上吹落葉的原因是一樣的——我們總是趨利避害,對自己利益有著敏銳(而且完全理性)的關注,而不關心是否對周圍人造成了傷害。
經濟學中的一個普遍原則是:當人們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時,事情的結果是最好的;或者換句話說,當人們行為的后果是由他人承擔時,事情的最終結果往往會很糟糕。這一普遍原則聽起來可能簡單明了,卻蘊藏著能削弱大量傳統(tǒng)智慧的能量。比如按照這一普遍原則,世界上的人口還是太少了,守財奴也太少,草率的性行為也不夠多,但二手煙和童工的數(shù)量卻剛剛好;它還意味著人們對黃金的渴望具有社會危害性,但對復仇的渴望則是社會所需要的;它還揭示了為什么高、 瘦和漂亮的人能掙到更高的工資;它建議人們對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稅法制度和禁止插隊的規(guī)則進行全面的、推翻式的改革;它甚至解釋了費城的汽車保險為什么貴得離譜。
更接地氣的是,它還告訴我們街道上有太多垃圾。這個結論可并不像你以為的那么顯而易見。因為街道上確實有很多垃圾存在,但“很多”并不總是等于“太多”,畢竟有些垃圾是應該存在的,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情況可能會更糟。比如你剛剛在街邊踩到的吃了一半的三明治,該不該存在?也許是有人為了避免被大黃蜂蜇到,不得以把它仍在了地上。那張纏住你腳踝的報紙該不該存在?也許是有人尋找剛從公文包里掉出來的納稅申報單時被風卷走的。如果你拿著冰棒在街上走的時候突然心臟病發(fā)作,沒有人會認為在倒地之前,你應該先走向最近的垃圾桶把冰棒扔掉。
原則上,世界上所有城市街道上的垃圾都應該有很好的存在理由,但街道上實際存在的垃圾比有合理原因的垃圾多得多。扔香蕉皮的人和踩到香蕉皮滑倒的人通常不是同一個人,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即便成本(踩到香蕉皮滑倒)超過了效益(隨手扔香蕉皮的便利),人們還是會隨手扔香蕉皮。所以每發(fā)生一次這種情況,這個世界就會變得不那么美好一點——這就是我所說的垃圾太多的意思。
換句話說,“太多”不僅僅是數(shù)值上的判斷,它更說明了在一個垃圾更少的世界里,我們都會更快樂。就像在一個吹葉機更少、禁止在球場觀眾席站立的世界里,我們都會更快樂一樣。無論是吹落葉或是亂扔垃圾、生兒育女或是性交、存錢或是花錢、抽煙或是喝酒、放火或是報火警——這些行為都有成本和效益。只有成本和效益都由個人自己承擔時,人們才會把一切做得剛剛好。比如丟棄多少香蕉皮、生多少孩子、選擇幾個伴侶。如果人們只享受效益而讓別人承擔成本,那么人們就會過度放縱自己;相反,如果人們只承擔成本,讓別人享受效益,人們就會變得過度謹慎和保守。
當你和朋友共同分攤晚餐賬單時,是否點甜點就像上面提到的是否亂扔垃圾一樣——你可以得到好處,而將成本轉嫁到朋友身上。如果你覺得一塊售價10美元的雙層巧克力慕斯只值4美元,那么當你自己付錢時可能不會點它。但當賬單是由10個人分攤時,點一份雙層巧克力慕斯對你來說就很值了,因為你只用1美元就可以吃到你認為值4美元的甜點。但是對你們10個人(包括你)來說,其實總共承擔了6美元的損失,這就是我所說的糟糕的結果。
溢出效應通常會導致糟糕的結果,我認為這一點至少在理論上是明確的,但我們還需要用一些例子闡明究竟什么是溢出效應。以餐館里的二手煙為例,二手煙之所以被稱為二手煙,就是因為煙會從一張桌子“溢出”到另一張桌子(或從一張桌子“溢出”到廚房)。但在這個例子中它還不算溢出效應,因為只有在決策者忽視它的情況下,才算得上是溢出效應。而餐館老板——那個一開始就允許吸煙的人,不太可能忽視像二手煙這種會冒犯到顧客的東西。
當然,無論餐館老板怎么決定都會得罪一些顧客。允許吸煙會冒犯不吸煙的顧客和員工;禁止吸煙則會使吸煙的顧客感到不快。只有老板從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fā)做出決策,才能將對顧客的得罪降到最低。如果禁止吸煙的效益超過了成本,那就禁止吸煙,反之則允許吸煙。因為無論是禁止吸煙還是允許吸煙,最終的成本和效益都由老板自己承擔,并直接影響餐館效益,而餐館效益則完全取決于顧客是否愿意在餐館花錢。因此,從理論上講,老板做出的關于是否允許吸煙的所有決策都是正確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都認為,如果其他人替老板做決定,比如頒布一項法律替代他的決定,不會是一個好主意。
我們可以把上面的這一普遍原則稱為“公共水源原則”。你可以隨意弄臟自己家的游泳池,但如果你家的污水溢出到公共水源,你就應該做出賠償。相反,如果你自愿清潔公共水源,你就應該得到獎勵。否則,污染公共水源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而自愿清潔公共水源的人會越來越少。
這個普遍原則是不是看起來非常簡單并且顯而易見?可是由這個普遍原則推導出的一系列結果可能會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