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石經(jīng)肇始于后蜀廣政間,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將儒家經(jīng)典刻石,共計十種:《孝經(jīng)》《論語》《爾雅》《周易》《毛詩》《尚書》《儀禮》《禮記》《周禮》《左傳》(前十七卷)。入宋后,續(xù)刻《左傳》卷十八至三十,又補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經(jīng)。蜀石經(jīng)碑石在宋代以后開始湮沒,至明清時僅有拓本流傳,已屬罕見,F(xiàn)僅存《毛詩》、《春秋》三傳、《周禮》殘拓以及近代新出土殘石拓本。本書即以國家圖書館藏劉體乾舊藏《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十五襄公十年至十五年、卷二十昭公二十年殘拓為底本原大原色影印。附錄文和解題。
蜀石經(jīng)歷來傳本稀見,本書現(xiàn)存蜀石經(jīng)殘拓進行全面系統(tǒng)匯編影印出版,采用彩色印刷,原大原色,高度仿真還原,使珍貴的典籍化一為百,便于讀者研究、賞析。
虞萬里,浙江大學馬一浮學院講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經(jīng)學與歷史文獻、傳統(tǒng)語言學(文字音韻訓詁)等研究。著有《榆枋齋學術(shù)論集》《榆枋齋學林》《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高郵二王著作疑案考實》等。編著和纂輯《二十世紀七朝石經(jīng)專論》《石經(jīng)研究文獻集成》《正續(xù)清經(jīng)解類編》,主持整理古籍和近人學術(shù)著作如《高郵王氏著作集》《明經(jīng)世文編》以及《馬一浮集》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歷代儒家石經(jīng)文獻集成。
王天然,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經(jīng)部文獻、出土文獻與版本目錄學研究。著有《〈穀梁〉文獻征》。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蜀石經(jīng)遺文考。
圖版目録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十五
書衣 一
面板
題簽 瞿鴻禨 三
題簽 何紹基 五
晉康 七
勩廷 七
題識 何紹基 九
蜀石經(jīng)齋圖 頋麟士 一〇
題識 蜀石經(jīng)齋記 王樹枏 一二
題端 瞿鴻禨 二〇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十五
襄公二
襄公十年 二二
襄公十一年 四九
襄公十二年 六七
襄公十三年 七一
襄公十四年 八三
襄公十五年 一一九
題識 楊寶臣 一二九
張錫庚 一三六
趙光 一三八
張德容 一三九
沈兆霖 一四〇
宋拓蜀石經(jīng)殘本歌 祁寯藻 一四二
朱學勤 一四四
葉名灃 一四六
楊傳第 一四八
潘祖蔭 一五〇
汪鳴鑾、洪鈞、吳大澂 一五〇
瞿鴻禨 一五一
吳慶坻 一五四
江瀚 一五六
章梫 一六〇
閻迺竹(閻孝損書) 一六二
背板 一六八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二十
書衣 一六九
面板
題簽 陳寶琛 一七一
題識 楊鍾羲 一七二
題端 溥儀 一七六
題識 劉體乾 一八二
劉體乾 一八三
吳慶坻 一八四
楊鍾羲 一八六
沈曾植 一八八
余肇康 一九〇
陳三立 一九二
吳慶燾 一九三
章梫 一九四
秦樹聲 一九七
王乃徵 一九八
吳士鑑 二〇〇
朱祖謀 二〇六
鄭孝胥 二〇八
曹元弼 二〇九
趙啟霖 二一二
題簽(夾頁) 商衍瀛 二一五
題識(夾頁) 佚名 二一五
蜀石經(jīng)序(夾頁) 王樹枏 二一六
康有爲 二一八
夏孫桐 二二四
信札 王樹枏 二二七
蜀石經(jīng)序 王樹枏(林開謩書) 二二八
石墨奇緣圖 蕭愻 二三二
題端 鄭沅 二三四
題簽 梁章鉅 二三七
致曲山人 二三七
翁方綱 二三七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卷二十
昭公二年 二三八
題識 何紹基 二四一
題識 翁方綱 二四四
段玉裁 二四七
錢大昕 二四八
瞿中溶 二五〇
沈曾植 二五一
余肇康 二五一
孫星衍 二五一
阮元 二五一
江鳳彝、錢泳 二五一
梁章鉅 二五二
梁章鉅 二五四
朱綬 二五六
朱珔 二五七
梁逢辰 二五八
張之洞 二六〇
陳寶琛 二六〇
陳衍 二六〇
祁寯藻(陳衍録) 二六二
勞乃宣 二六三
梁鼎芬 二六三
章梫 二六三
商衍瀛、胡嗣瑗 二六三
商衍鎏 二六三
陳毅 二六三
王乃徵 二六三
沈曾植 二六四
鄭孝胥 二六六
郭曾炘 二六九
劉體乾 二七〇
履園叢話錢泳(劉體乾録) 二七三
徐世昌 二七四
金蓉鏡 二八二
魏家驊 二八四
吳昌碩 二八七
曹允源 二八八
潛研堂金石跋尾 錢大昕(劉體乾録) 二九二
錢駿祥 二九四
張謇 二九六
姚永樸 二九八
背板 三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