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Fluent中文版流場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定 價:99.8 元
叢書名:清華社“視頻大講堂”大系CAD/CAM/CAE技術視頻大講堂
《Ansys Fluent中文版流場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將全面介紹通過Fluent進行流場分析的各種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全書共13章,第1~2章介紹流體力學基礎知識和流體流動分析軟件,第3~6章介紹DesignModeler、Meshing、Fluent的使用操作,第7~13章結合實例介紹Fluent中常用的計算模型及其在求解流體和傳熱等工程問題中的方法。本書配套的電子資源包含書中所有實例的源文件和素材、教學視頻,以方便讀者學習使用。本書可作為科研院所流體力學研究人員、流體力學相關專業(yè)碩、博士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級學生的自學指導用書或參考用書。
【掃描封底「文泉云盤」二維碼獲取配套資源】
針對Ansys Fluent編寫,內容豐富!適用于2024/2022/2020各版視頻演示:15集(段)高清教學微視頻,掃碼學習效率更高典型實例:15個經典分析實例,用實例學習更專業(yè)
超值贈送:15 個有限元分析綜合實戰(zhàn)案例(涵蓋Ansys、Patran和Nastran)及其配套的源文件和視頻演示,總時長達200分鐘。
【掃描封底「文泉云盤二維碼」獲取配套資源】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簡稱CFD,計算流體動力學),用離散化的數(shù)值方法和計算機對流體無黏繞流和黏性流動進行數(shù)值模擬和分析。無黏繞流包括低速流、跨聲速流、超聲速流等;黏性流動包括湍流、邊界層流動等。計算流體力學是計算力學的一個分支,是為彌補理論分析方法的不足,于20世紀6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并相應地形成了各種數(shù)值解法,主要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流體力學運動偏微分方程有橢圓型、拋物型、雙曲型和混合型等,所以計算流體力學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不同性質的偏微分方程采用和發(fā)展相應的數(shù)值解法。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方法和數(shù)值模擬是研究流體運動規(guī)律的3種基本方法,它們的發(fā)展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計算流體力學的興起促進了流體力學的發(fā)展,改變了流體力學研究工作的狀況,很多原來認為很難解決的問題,如超聲速、高超聲速鈍體繞流、分離流以及湍流問題等,現(xiàn)在對這些問題的分析研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而且將為流體力學研究工作提供新的發(fā)展前景。計算流體力學的興起促進了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方法的發(fā)展,為簡化流動模型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更多的依據(jù),使很多分析方法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然而,更重要的是計算流體力學采用它獨有的、新的研究方法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流體運動的基本物理特性,其特點如下。(1)給出流體運動區(qū)域內的離散解,而不是解析解,這區(qū)別于一般理論分析方法。(2)它的發(fā)展與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直接相關。這是因為模擬的流體運動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廣度,都與計算機運算速度、內存等直接相關。(3)若物理問題的數(shù)學提法(包括數(shù)學方程及其相應的邊界條件)是正確的,則可在較廣泛的流動參數(shù)(如馬赫數(shù)、雷諾數(shù)、模型尺度等)范圍內研究流體力學問題,且能給出流場參數(shù)的定量結果。以上這些是風洞實驗和理論分析難以做到的,因此要創(chuàng)建正確的數(shù)學方程還必須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另外,嚴格的穩(wěn)定性分析、誤差估計和收斂性理論的發(fā)展還跟不上數(shù)值模擬的發(fā)展。所以在計算流體力學中,仍必須依靠一些較簡單的、線性化的、與原問題有密切關系的模型方程的嚴格數(shù)學分析,給出所求解問題數(shù)值解的理論依據(jù)。依靠數(shù)值實驗、地面實驗和物理特性分析,驗證計算方法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改進計算方法。Fluent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商用CFD軟件包,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為60%。與流體、熱傳遞和化學反應等有關的行業(yè)均可使用它。它具有豐富的物理模型、先進的數(shù)值計算方法和強大的前后處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車設計、石油、天然氣、渦輪機設計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石油、天然氣工業(yè)上的應用就包括燃燒、井下分析、噴射控制、環(huán)境分析、油氣消散與聚積、多相流、管道流動等。另外,通過Fluent提供的用戶自定義函數(shù)可以改進和完善模型,從而處理更加個性化的問題。一、編寫目的鑒于Fluent的強大功能,我們力圖編寫一本著重介紹Fluent實際工程應用的書籍。不求事無巨細地將Fluent知識點全面講解清楚,而是根據(jù)工程需要,將Fluent大體知識脈絡作為線索,以實例作為抓手,幫助讀者掌握利用Fluent進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二、本書內容及特點本書全面介紹了通過Fluent中文版進行流場分析的各種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全書共13章,第1~2章介紹流體力學基礎和流體流動分析軟件,第3~6章介紹DesignModeler、Meshing、Fluent軟件的使用操作,第7~13章結合實例介紹Fluent中常用的計算模型及其在求解流體和傳熱等工程問題中的方法。三、本書的配套資源本書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學習配套資源,可以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并掌握書中介紹的技術。讀者可掃描封底的文泉云盤二維碼,以獲取下載方式。1.15集同步教學視頻針對本書實例,專門制作了15集配套教學視頻,讀者可像看電影一樣輕松愉悅地學習本書內容,然后對照課本加以實踐和練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2.15個綜合實戰(zhàn)案例精講視頻,長達200分鐘為了幫助讀者拓展視野,電子資源中額外贈送了15個有限元分析綜合實戰(zhàn)案例(涵蓋Ansys、Patran和Nastran)及其配套的源文件和精講課堂視頻,學習時長達200分鐘。3.全書實例的源文件和素材本書附帶了很多實例,光盤中包含實例和練習實例的源文件和素材,讀者可以安裝Fluent 2022軟件,打開并使用。四、關于本書的服務1.Fluent安裝軟件的獲取按照本書的實例進行操作練習,需要事先在計算機上安裝Fluent軟件。讀者可以登錄Ansys官方網(wǎng)站購買Fluent安裝軟件,或者使用其試用版。2.關于本書的技術問題或有關本書信息的發(fā)布讀者如果遇到有關本書的技術問題,可以掃描封底文泉云盤二維碼查看是否已發(fā)布相關勘誤/ 解疑文檔。如果沒有,可在頁面下方找到加群方式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盡快回復。3.關于手機在線學習讀者可掃描書后的刮刮卡(需刮開涂層)二維碼,以獲取書中二維碼的讀取權限,再掃描書中二維碼,可在手機中觀看對應的教學視頻,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書中給出的是實例的重點步驟,詳細操作過程還需讀者通過視頻來學習并領會。五、關于作者本書由華東交通大學的曾建邦和同濟大學的單豐武兩位老師編寫,其中曾建邦執(zhí)筆編寫了第1~8章,單豐武執(zhí)筆編寫了第9~13章。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雖力求盡善盡美,但由于作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請廣大讀者提出建議或意見。
六、致謝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編輯賈小紅和艾子琪女士給予了很多的幫助和支持,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在此表示感謝。同時,還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所有編輯人員為本書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本書的成功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謝謝所有給予支持和幫助的人們。
編 者
曾建邦,華東交通大學,研究領域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主被動安全技術。單豐武,同濟大學,研究領域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開發(fā)。CAD/CAM/CAE技術聯(lián)盟是一個CAD/CAM/CAE技術研討、工程開發(fā)、培訓咨詢和圖書創(chuàng)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協(xié)作聯(lián)盟,擁有20多位專職和眾多兼職CAD/CAM/CAE工程技術專家。CAD/CAM/CAE技術聯(lián)盟負責人由Autodesk中國認證考試中心首席專家擔任,全面負責Autodesk中國官方認證考試大綱制定、題庫建設、技術咨詢和師資力量培訓工作,成員精通Autodesk系列軟件。其創(chuàng)作的很多教材成為國內具有引導性的旗幟作品,在國內相關專業(yè)方向圖書創(chuàng)作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1章 流體力學基礎 11.1 流體力學基本概念 21.1.1 連續(xù)介質的模型 21.1.2 流體的基本性質 21.1.3 作用在流體上的力 31.1.4 研究流體運動方法 41.2 流體運動的基本概念 51.2.1 層流流動與紊流流動 51.2.2 有旋流動與無旋流動 51.2.3 聲速與馬赫數(shù) 61.2.4 膨脹波與激波 61.3 附面層理論 71.3.1 附面層概念及附面層厚度 71.3.2 附面層微分方程 81.4 流體運動及換熱的多維方程組 81.4.1 物質導數(shù) 81.4.2 不同形式的N-S方程 91.4.3 能量方程與導熱方程 111.5 湍流模型 111.6 計算網(wǎng)格與邊界條件 141.6.1 計算網(wǎng)格 141.6.2 邊界條件 14第2章 流體流動分析軟件概述 162.1 CFD軟件簡介 172.1.1 CFD軟件結構 172.1.2 CFD基本模型 182.1.3 常用的CFD商用軟件 212.2 Fluent軟件介紹 232.2.1 Fluent的軟件結構 232.2.2 Fluent的功能及特點 242.3 Fluent的系統(tǒng)要求和啟動 262.3.1 系統(tǒng)要求 262.3.2 Fluent軟件的啟動 262.4 Fluent的功能特點和分析過程 292.4.1 數(shù)值算法 292.4.2 物理模型 302.4.3 Fluent的應用 332.4.4 Fluent的分析過程 33第3章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353.1 啟動DesignModeler 363.2 DesignModeler圖形界面 373.2.1 圖形界面介紹 373.2.2 菜單欄 383.2.3 工具欄 393.2.4 信息欄 393.2.5 鼠標操作 403.2.6 選擇過濾器 403.2.7 單選 403.2.8 框選 413.3 繪制草圖 413.3.1 設置單位 413.3.2 繪圖平面 423.3.3 草圖工具箱 433.4 三維建模 463.4.1 擠出特征 463.4.2 旋轉特征 493.4.3 掃掠特征 503.4.4 蒙皮/放樣 513.4.5 薄/表面 513.4.6 固定半徑圓角 523.4.7 變量半徑圓角 533.4.8 頂點圓角 533.4.9 倒角 543.4.10 模式 543.4.11 幾何體轉換 553.4.12 布爾運算 603.4.13 切片 613.4.14 單一幾何體 633.5 概念建模 633.5.1 來自點的線 643.5.2 草圖線 643.5.3 邊線 643.5.4 曲線 653.5.5 分割邊 653.5.6 邊表面 663.5.7 草圖表面 673.5.8 面表面 673.6 橫截面 683.6.1 創(chuàng)建橫截面 683.6.2 將橫截面賦給線體 683.7 凍結和解凍 69第4章 劃分網(wǎng)格 704.1 網(wǎng)格生成技術 714.1.1 常用的網(wǎng)格單元 714.1.2 網(wǎng)格生成方法分類 714.1.3 網(wǎng)格類型的選擇 734.1.4 網(wǎng)格質量 744.2 Meshing網(wǎng)格劃分模塊 754.2.1 網(wǎng)格劃分步驟 754.2.2 分析類型 754.3 全局網(wǎng)格控制 764.3.1 全局單元尺寸 764.3.2 全局尺寸調整 774.3.3 質量 784.3.4 高級尺寸功能 794.4 局部網(wǎng)格控制 804.4.1 局部尺寸調整 804.4.2 接觸尺寸 824.4.3 加密 824.4.4 面網(wǎng)格剖分 834.4.5 匹配控制 844.4.6 收縮控制 854.4.7 膨脹 854.5 網(wǎng)格工具 864.5.1 生成網(wǎng)格 864.5.2 截面 864.5.3 命名選擇 884.6 網(wǎng)格劃分方法 884.6.1 自動劃分方法 884.6.2 四面體 894.6.3 掃掠 914.6.4 多區(qū)域 91第5章 Fluent軟件的操作使用 935.1 Fluent的操作界面 945.1.1 Fluent啟動界面 945.1.2 Fluent圖形用戶界面 945.2 Fluent對網(wǎng)格的基本操作 975.2.1 導入和檢查網(wǎng)格 975.2.2 顯示和修改網(wǎng)格 1005.3 選擇Fluent求解器及運行環(huán)境 1055.3.1 Fluent求解器的比較與選擇 1055.3.2 Fluent計算模式的選擇 1065.3.3 Fluent運行環(huán)境的選擇 1065.3.4 Fluent的基本物理模型 1075.3.5 Fluent的材料定義 1125.4 設置Fluent的邊界條件 1135.5 設置Fluent的求解參數(shù) 125第6章 Fluent高級應用 1276.1 UDF概述 1286.1.1 UDF基礎知識 1286.1.2 UDF能夠解決的問題 1286.1.3 UDF宏 1286.1.4 UDF的預定義函數(shù) 1306.1.5 UDF的編寫 1346.2 UDS基礎知識 1356.3 并行計算 1376.3.1 開啟并行求解器 1376.3.2 使用并行網(wǎng)絡工作平臺 1376.3.3 分割網(wǎng)格 1386.3.4 檢測并提高并行性能 141第7章 二維流動和傳熱的數(shù)值模擬 143( 視頻講解:20分鐘)7.1 三角形腔體內層流流動 1447.1.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1447.1.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1457.1.3 分析設置 1467.1.4 求解設置 1487.1.5 求解 1507.1.6 查看求解結果 1507.2 二維三通管內流體的流動分析 1517.2.1 導入Mesh文件 1527.2.2 計算模型的設定 1527.2.3 求解設置 1567.2.4 查看求解結果 157第8章 三維流動和傳熱的數(shù)值模擬 161( 視頻講解:26分鐘)8.1 混合器流動和傳熱的數(shù)值模擬 1628.1.1 導入Mesh文件 1628.1.2 計算模型的設定 1628.1.3 求解設置 1688.1.4 后處理 1698.2 三維流-固耦合散熱模擬 1758.2.1 導入Mesh文件 1758.2.2 計算模型的設定 1758.2.3 求解設置 1808.2.4 后處理 180第9章 多相流模型 184( 視頻講解:42分鐘)9.1 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型 1859.1.1 VOF模型 1859.1.2 Mixture模型 1869.1.3 Eulerian模型 1869.2 水油混合物T形管流動模擬實例 1879.2.1 導入Mesh文件 1879.2.2 計算模型的設定 1879.2.3 求解設置 1899.2.4 查看求解結果 1899.2.5 歐拉模型求解設置 1909.2.6 查看歐拉模型求解結果 1919.3 VOF模型倒酒實例 1919.3.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1929.3.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1949.3.3 分析設置 1969.3.4 求解設置 2019.3.5 求解 2039.3.6 查看求解結果 204第10章 湍流分析 206( 視頻講解:18分鐘)10.1 湍流模型概述 20710.1.1 單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 20710.1.2 標準k~ε模型 20810.1.3 重整化群(RNG)k~ε模型 20810.1.4 可實現(xiàn)k~ε模型 20910.1.5 k-epsilon(2 eqn)模型 21010.1.6 k-omega(2 eqn)模型 21110.1.7 轉捩 k-kl-omega(3 eqn)模型 21110.1.8 轉捩SST(4 eqn)模型 21110.1.9 雷諾應力(RSM-5 eqn)模型 21210.1.10 尺度自適應(SAS)模型 21310.1.11 分離渦模擬(DES)模型 21310.1.12 大渦模擬 21310.2 混合彎頭中的流體流動和傳熱 21310.2.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21410.2.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21910.2.3 分析設置 22210.2.4 求解設置 22710.2.5 求解 23010.2.6 查看求解結果 231第11章 可動區(qū)域中流動問題的模擬 232( 視頻講解:26分鐘)11.1 無旋轉坐標系的三維旋轉流動 23311.1.1 導入Mesh文件 23311.1.2 計算模型的設定過程 23311.1.3 模型初始化 23911.1.4 迭代計算 23911.1.5 Fluent自帶后處理 24011.2 單一旋轉坐標系中三維旋轉流動 24211.2.1 利用Fluent導入Case文件 24211.2.2 =/2渦動模型的修改和計算 24311.2.3 =渦動模型的修改和計算 24611.3 滑移網(wǎng)格實例分析十字攪拌器流場模擬 24811.3.1 導入Mesh文件 24811.3.2 計算模型的設定 24911.3.3 求解設置 25111.3.4 后處理 251第12章 動網(wǎng)格模型的模擬 253( 視頻講解:47分鐘)12.1 動網(wǎng)格模型概述 25412.2 用動網(wǎng)格方法模擬隧道中兩車相對行駛的流場 25512.2.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25512.2.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25612.2.3 分析設置 25812.2.4 模型初始化 26112.2.5 迭代計算 26212.2.6 Fluent自帶后處理 26312.3 三維活塞在汽缸中的運動模擬實例 26412.3.1 導入Mesh文件 26412.3.2 計算模型的設定 26512.3.3 求解設置 268
12.3.4 查看求解結果 26912.4 動網(wǎng)格小球落水模擬 27012.4.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27012.4.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27112.4.3 分析設置 27212.4.4 求解設置 27812.4.5 求解 27912.4.6 查看求解結果 279第13章 物質運輸和有限速率化學反應模型模擬 282( 視頻講解:30分鐘)13.1 有限速率化學反應 28313.1.1 化學反應模型概述 28313.1.2 有限速率化學反應的設置 28613.2 預混燃燒模型實例乙炔-氧燃燒 28913.2.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28913.2.2 劃分網(wǎng)格及邊界命名 29013.2.3 分析設置 29113.2.4 求解設置 29513.2.5 求解 29613.2.6 查看求解結果 29713.3 乙烷燃燒模擬實例 29913.3.1 利用Fluent求解器求解 29913.3.2 采用變比熱容的解法 30813.3.3 后處理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