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共黨史研究科學化中的概念史問題研究的最終成果。強調中共概念史與中共實踐史的辯證關系,重點研究中共政治核心概念的解釋與運用在黨史研究過程中的科學作用。全書分為五章,主要梳理 科學化與概念史研究領域的學術進展狀況;討論黨史研究科學化蘊含的學科本質與研究技藝,概念史與實踐史的內在關系,概念史研究中的語境問題、再概念化問題,概念解釋和使用中的爭議性問題等。本書理論性較強,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對廣大讀者學習中共黨史具有指導意義。
開辟黨史研究新的學術場域,拓寬黨史研究的分析視野。
郭若平,中共福建省委黨校二級教授,《黨史研究與教學》主編,中共黨史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福建省文化名家,福建省委黨校專家工作室主持人。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曾兩次獲得福建省優(yōu)秀社科獎一等獎(第11屆和第13屆)。主要代表作有學術專著《塑造與被塑造》等,在國家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緒論
一、學科范疇中的中共概念史研究
二、學理探討的問題意識
三、運思軌跡與意義構成
第一章科學化問題的起因
第一節(jié)科學化問題的提出
一、黨建理論領域的科學化研究
二、黨建理論的科學化解釋
三、科學化:從黨建理論到黨史研究的轉換
第二節(jié)概念史究竟研究什么
一、從觀念史到概念史的轉換
二、概念史研究的德國起源
三、劍橋學派:誤讀與爭議
第三節(jié)中共黨史領域的概念史研究
一、概念史研究在中國
二、中共歷史學中的概念史研究
第二章中共黨史研究的科學化意蘊
第一節(jié)科學本質與學科知識的功能
一、科學的指涉與意義
二、歷史學的科學身份
第二節(jié)中共歷史學的科學化特征
一、中共歷史學的科學性
二、中共歷史敘事的科學特征
第三節(jié)黨史研究與科學化的概念技藝
一、實踐史與概念史的張力
二、以革命概念為例的解釋
三、概念意圖與詞頻分析的局限
四、概念考索與意義限制
五、概念折射的實踐史限度
第三章回到語境:概念闡釋的關系維度
第一節(jié)歷史語境與中共概念史研究
一、語境的含義
二、中共概念史語境
三、中共概念史語境研究的方式
第二節(jié)視角悖論:新民主主義概念與歷史
一、問題與悖論
二、前知識:政治語境的表述
三、社會實踐史:概念與歷史的認知張力
四、社會實踐史的概念史轉換
第三節(jié)小資產階級:一個變易頻繁的理論概念
一、語際跨越:中共小資產階級概念的語義生成
二、中共小資產階級概念的初期指涉
三、小資產階級成分的轉移與意義沖突
四、轉換的想象:小資產階級概念的意識化
五、中共小資產階級概念的后續(xù)闡釋狀態(tài)
第四章再概念化:黨史概念內涵的新意生成
第一節(jié)概念變遷與意義的損益
一、再概念化與概念意涵的重構
二、中共政治實踐史與再概念化過程
三、再概念化的實踐與語言雙重語境
第二節(jié)社會主義政治術語的再概念化
一、社會主義概念的早期形成
二、社會主義概念的定名與再解釋
三、社會主義概念的性質定位與再概念化
四、理論爭論與社會主義概念的再概念化
五、社會主義再概念化研究的學理價值
第三節(jié)唯物史觀概念的生成與再概念化
一、唯物史觀概念的中國起源
二、唯物史觀概念使用中的再概念化
三、唯物史觀概念在中共早期思想理論中的意涵變遷
四、唯物史觀概念解釋功能的再概念化
第五章爭議與辨析:科學定位黨史概念
第一節(jié)概念爭議的緣由與辨析
一、概念爭議的時空關系
二、概念爭議的政治性
三、概念爭議的辨析
第二節(jié)封建概念的內涵爭議與解釋功能
一、封建概念的世界史本義
二、1930年代的中國封建概念論爭
三、晚近以來中國學界的封建概念之爭
四、約定俗成:封建概念使用的演變
五、封建概念在中共政治理論中的使用及其延伸
第三節(jié)黨史文化概念:中共精神史的存在形態(tài)
一、文化與精神
二、精神史的文化投影
三、一般精神史在中共歷史中的文化存在
四、科學地理解中共精神史中的黨史文化概念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