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問題》是著名哲學家羅素在1912年出版的一部普及性哲學作品。該書在20世紀上半葉的歐美學界非常流行,引導了當時人們對于哲學學科的基礎(chǔ)認知。書中所討論的主要議題,當前哲學界依然在熱烈討論,包括存在物問題、摹狀詞理論、親知知識概念、知識與信念的關(guān)系等,尤其是對于哲學價值的討論,被視為圭端臬正。羅素認為,哲學沉思可以讓人們擺脫思想禁錮,去思考偉大的事情。這本書也是讀者學習分析性寫作的典范,表現(xiàn)了標準的羅素式文風——清新、雋永、明晰。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當代分析哲學與現(xiàn)代邏輯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數(shù)學原則》《人類的知識》等。在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間,羅素受梁啟超等人邀請來華訪問,此次訪華形成了羅素的中國情結(jié)。
譯者簡介
鄭偉平,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廈門大學知識論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知識論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學術(shù)秘書及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分析哲學與知識論。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世界哲學》等期刊發(fā)表多篇學術(shù)論文及譯文,合作翻譯《邏輯學基礎(chǔ)》(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7)一書。
第一章 表象與實在
第二章 物質(zhì)的存在
第三章 物質(zhì)的本性
第四章 觀念論
第五章 親知知識與描述知識
第六章 論歸納
第七章 論我們關(guān)于一般原則的知識
第八章 先驗知識是如何可能的
第九章 普遍物的世界
第十章 論我們關(guān)于普遍物的知識
第十一章 論直觀知識
第十二章 真與假
第十三章 知識、錯誤與可能意見
第十四章 哲學知識的限度
第十五章 哲學的價值
附錄:德文版前言
參考讀物
索引詞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