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文化東來與中國本土文化磨合,產生中國文化的變遷,而有現代化和傳統(tǒng)主義的沖突。在古代中國也曾發(fā)生過從宗法封建制到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和從井田制到公田制的轉變,也曾發(fā)生過文化變遷。代表保守周制文武之道的是儒家,主張尊君法治新制的是法家。面對“禮崩樂壞”的混亂,儒家主張“克己復禮”,以恢復宗法封建制結束亂局;法家則主張“嚴刑峻法”“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的新制,才能結束亂局,建立新秩序。從而有“變古”與“法古”之爭。隨著爭論理論的深入,除了歷史論、社會論和人性論外,還深入至形而上學,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本書各篇論文正是在思想層面對此一文化變遷的探討。
總 序
我與王曉波教授相識相知五十余年。在20世紀70年代,我們同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師,我研究道家,曉波研究法家,我們都曾因為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而遭到當時臺灣當局的調查,并最終遭到解聘,這就是臺灣歷史上著名的臺大哲學系事件。
曉波是一位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愛國人士。他的母親章麗曼女士,在20世紀50年代初,因匪諜罪名被國民黨當局殺害,當時曉波只有九歲。2012年,國家民政部正式追認章麗曼女士為革命烈士。曉波的父親王建文先生也受到牽連,遭受七年牢獄之災。應該說,曉波堅定而強烈的家國情懷,與他的身世命運密切相關。曉波于20世紀70年代取得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學位之后留校任教,任教期間,他積極參與保釣運動,是臺灣島內最早的保釣運動的組織者與策劃者之一。
曉波幾十年來筆耕不輟,在法家研究領域、臺灣史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就,在兩岸三地的學界甚至國際學界享有盛譽。曉波具有深厚的中西方哲學素養(yǎng)和邏輯分析能力,對于先秦文獻非常熟悉,能夠信手拈來,可以大段地背誦經典名篇。他在法家哲學及先秦哲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曾先后出版《先秦儒家社會哲學研究》、《儒法思想論集》、《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合著)、《韓非政治理論的哲學基礎》(英文)、《哲學與思想》、《先秦法家思想史論》、《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等著作,對儒法關系、道法關系以及黃老哲學都有深入研究。
曉波還是一位知名的臺灣史以及臺灣問題專家。他對兩岸關系以及中美關系有準確把握和深刻見解,他出版的《臺灣史與臺灣人》《臺灣史論集》《臺灣抗日五十年》《兩岸關系論集》《臺灣意識的歷史考察》等著作,始終將臺灣歷史與中國的整體歷史進程聯系在一起。他曾先后受聘于廈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在我心目中,有三個王曉波:一個是具有家國情懷的王曉波,一個是法家哲學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王曉波,一個是臺灣史及臺灣問題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王曉波。
曉波豐厚的精神養(yǎng)分和學術遺產,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并加以繼承。曉波在世時,曾有愿望在中國大陸出版其法家研究著作。當時我們聯系了幾家出版社,皆因多種因素而未能玉成此事。曉波的去世,令人無比惋惜。他的精神和事跡,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當此之時,商務印書館執(zhí)行董事顧青和總編輯陳小文兩位先生古道熱腸,慷慨應允出版《王曉波文集》,先期出版他的法家哲學研究系列。在文集編輯過程中,商務印書館的編校人員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曉波的夫人宋元女士也給予本套文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在曉波去世四周年即將來臨之際,他的法家研究著作系統(tǒng)地呈現于中國大陸學界,完成了他的心愿,他應該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是為序。
陳鼓應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