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斷頭臺》(Réflexions sur la Guillotine)首次發(fā)表于1957年,同年加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在經歷了短暫的戰(zhàn)后復蘇后,20世紀中葉的法國深陷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的泥潭,極權主義與暴力給社會帶來了深重災難。在此背景下,司法暴力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加繆在本書中對生命、正義、暴力及國家權力展開了深刻反思,表達了他對死刑的堅決反對立場。他以個人經歷、哲學思考及社會批判為基礎,認為死刑既不道德,也缺乏實際威懾力。書中思想延續(xù)了他在《局外人》與《鼠疫》中探討的荒誕、自由和人道主義主題,通過本書,加繆試圖激發(fā)人們對死刑制度的反思,倡導以更人性化的方式處理罪與罰。
《思索斷頭臺》的出版在知識界及社會輿論中引發(fā)廣泛關注,成為法國乃至西方反對死刑運動的重要聲音。加繆的觀點不僅影響了法國的知識分子群體,也推動了法國司法改革及人權思想的發(fā)展。最終,法國于1981年正式廢除死刑,加繆等思想家的貢獻無疑是促成這一歷史性變革的重要力量之一。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哲學家、記者及社會評論家,195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加繆在作品中常常探討人類應如何面對生命的荒誕與無意義,尤其是存在主義和荒誕主義哲學中最核心的議題人類該如何直面死亡與無法逃避的苦難。加繆所提倡的荒誕哲學,與存在主義相互交織而又獨具一格,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意義觀念,也超越了當時以自由意志和個體選擇為主的思想潮流,對后世哲學家、作家及社會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譯者簡介:
劉 婷
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碩士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曾在《國際漢學》《漢學研究》《國際儒學研究通訊》等期刊發(fā)表譯作數篇,并參與翻譯《雷慕莎文集》和《白晉文集》(待出版)。譯作《器成天下:中國瓷器考》于2020年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現(xiàn)居美國,任職于斯坦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