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我讀完了本書的日文原版。在讀的過程中, 有過很多觸動, 也有很多 "原來如此"的時刻, 深深覺得這可真是一本寫給我的書。
當然, 這種說法非常自戀。 不過, 看過本書的我,可以用書的主旨安慰自己: "沒關(guān)系, 自戀是我們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緒。 "
我還相信, 讀過本書后, 你也同樣會覺得這是一本寫給你的書: 可能帶來刺痛, 也可能帶來啟發(fā)和鼓勵, 最重要的是, 它會為你驅(qū)走一些眼前的迷霧。
自我傷害式的自戀,日文原文是"自傷的自己愛"。 既是 " 自 我傷害的", 又是 "自戀的", 看似非常矛盾。
既然自戀,為何還要傷害自己?
自我傷害這么負面的情緒,又如何與自戀聯(lián)系到一起?
以及,自戀真的是負面的嗎?尤其在NPD(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有毒性被大眾廣泛認知進而引發(fā)一輪輪輿論聲討的今時今日,自戀是一種需要被嚴格扼制的性格特征嗎?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書以近年來發(fā)生在日本的厭女型和報復(fù)社會型犯罪為開篇,從挖掘犯罪者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厭惡,談到整個東亞社會中越來越嚴重的繭居(家里蹲)問題,再到更為普遍也更加隱秘、深深潛藏于普通青少年/ 成年人體內(nèi)的自我否定情緒和自我傷害欲望,循序漸進地帶領(lǐng)我們?nèi)フJ識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暗角。
看過書后你會明白,常被掛在嘴邊的自貶發(fā)言、時時萌生的不配得感,其實也屬于廣義上的自我傷害,而這種言行貫穿了我們東亞小孩的被嫌棄的一生。從躺平文學(xué)發(fā)瘋文學(xué)的大肆流行,再到廢物社恐陰暗怪幾乎成為每個當代人樂于自貼的標簽,我們其實在用社恐做社交鎧甲,用自我否定做蝸牛殼,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保
護我們內(nèi)在的真實軟體,不用去面對這世上林林總總的可能的失。何疑缃皇,是因為我不擅長;我工作失敗,是因為我本來就不行;我討厭人類,但我更討厭自己。在否定自己這一點上,我們最熟練,也最有自信;東亞小孩嘛,有的是一身自我否定的童子功。
以上這些感受,從本書的論述中,你應(yīng)該可以找到很多共鳴:
自我否定是一種尋求認同的呼救。
自我傷害式自戀的呈現(xiàn),大多是理想中的自己在批判不好的自己。
希望世界毀滅的人,祈愿的往往是自身的毀滅。
而在作者齋藤環(huán)的理論里,自我傷害和自戀都非貶義,而是客觀的中性詞,兩種狀態(tài)看似相悖,卻又連在一起,成為一種非常真實的、可以發(fā)生在所有人身上的心理狀態(tài):
自戀是我們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緒,甚至 是健康的標志。承認并培養(yǎng)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自戀,比淺薄的自我認同要好得多。我希望那些貶低和批判自身并為之痛苦的人能夠認識到,他們
自責(zé)的根源在于想珍重自己。
隨后作者帶領(lǐng)我們梳理了自戀概念在心理學(xué)中的定義和演變,分析了現(xiàn)代年輕人的認同成癮點贊成癮和高自尊低自信等具體現(xiàn)象,引導(dǎo)我們?nèi)绾螌ふ易晕覀Φ母,呼吁保護自我尊嚴的重要性。
作者認為,自戀本身并非有毒,反而是我們活在世上確認自我、鞏固自我的手段。它如同自我的內(nèi)在核心,如果足夠穩(wěn)定,就能扶助我們站立于世上,應(yīng)當被正名。反倒是有很多東西在妨礙我們健康地自戀,這才是該被正視和糾正的。自我傷害與自戀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構(gòu)成了我們向陰與向陽的兩重欲望,只有打破這兩者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才能培養(yǎng)出更健康的自戀,讓自己活得稍微輕松一些。
在作者舉例的各種現(xiàn)象中,離我們最近也最好理解的,大概就是高自尊卻低自信。
自尊,就是心里有一個理想的、值得珍視的自己。但理想的自己是幻象,必然與真實的自己有距離。
自信,則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體驗,是從別人
的信任和肯定中逐漸累積而成的。如果人在生活中長期處于被否定、無視、嘲笑和邊緣化的境地,即使受傷的程度并不嚴重,也會讓自信的根基慢性而持續(xù)地受損。因為保持不了自信,所以會更加依賴于理想的自己這個幻象,為自身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而痛苦自厭。
而以上這些慢性受損,在學(xué)校、職場、家庭以及情感關(guān)系中,其實并不罕見,人人都有可能遭遇過(更遑論身為女性或者東亞小孩)。在此,可以以我為例做一個簡單的解釋(當然這種做法也很自戀):
我居住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里中國人很少,說中文的機會有限,口頭表達能力和現(xiàn)場反應(yīng)能力都有些退化。長期生活在國外有種很奇妙的感覺,表面上一切都已成習(xí)慣,但依然會在一些時刻被提醒自己是個局外人,這種感受輕微卻慢性,就是能清晰感知到自己不在主流當中,而這與我建立了多少社會人脈,取得了怎樣的事業(yè)成功無關(guān),他們永遠會在第一時間想起我是個外國人。當然,這個概念并不帶褒貶,比如他們在談到中國時,永遠會轉(zhuǎn)頭向我征求意見,大到有關(guān)中國歷史的專業(yè)
知識,小到中國當下的流行文化。他們不會意識到我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很多東西與他們一樣無知,我永遠是他們刻板印象里的中國人。我為此感到一種并不致命,卻永無解法的隔閡,仿佛自己處于一塊懸空之地,懸空處只有我自己,談不上孤獨,卻有一種難以描述的寂靜。我可以美化這種寂靜,但也必須承認這是促成我并不健康的高自尊低自信的一部分原因。
看過書后我明白了,高自尊低自信的根基也是自戀,是一種自我傷害式的自我確認。也許只通過看書,狀況并不能立刻改善,不過那種想通了的心情很重要,可以幫助我更清醒地撫慰自己。
心理學(xué)類書籍總是與我們切身相關(guān),有時我們對這類書避而不讀,可能是因為有些書專業(yè)性太強,也可能是我們害怕被毫不留情地戳到痛處。畢竟人的痛處正如一種慢性病的存在,已經(jīng)成了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如果隨意對痛處做改善,有時甚至?xí)⻊訐u我們對自我的定義,F(xiàn)在在日本的各類媒體上、在個人的社交媒體中,都能高頻地看到一種表達生きづらい。最簡單的直譯,是難活,
指活在世上感到舉步維艱、窒息壓抑的一種狀態(tài)。在日語里,難活這個詞只有五個音節(jié),展現(xiàn)出的卻是處處便捷的現(xiàn)代社會中既不可見、也無法量化、更無從訴諸旁人的微妙艱難,也許不能明確地稱其為痛苦,但幸福感卻由此被持續(xù)而緩慢地降低著,如果要在中文的網(wǎng)絡(luò)流行詞中找一個對應(yīng)的狀態(tài),可能就是內(nèi)耗?梢姡y活雖是一個日語流行詞,表達出的卻是整個東亞圈的常見狀態(tài)。
自我傷害式自戀就是這么來的:自我珍惜是本來目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采取的卻是自我傷害的方式。畢竟,自我傷害地看待自己,幾乎是唯一一種不妨礙和干涉他人、可以在自己界線內(nèi)完成的自我彰顯和自我確認,既帶來快感,也加固桎梏。
我們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的時代。那些更大的、更堅固的東西在當代生活中早已煙消云散,我們漸漸擺脫了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性的舊有價值觀,獲得了個人身份,也由此被原子化,變得孤獨而無力。自由及其種種可能正在與日俱增,我們搭配和實現(xiàn)這些可能性的個人能力卻并未隨之大幅度增強。為了去修補自己的不穩(wěn)定和欠缺感,我
們用不再受保護的個人軟體,以自由為名義,實際卻身不由己,依附于各種微小的、臨時性的價值基準,因此反而更容易陷入認同焦慮的陷阱,而空虛感并未能拭去。
說真的,有哪個現(xiàn)代人沒有感覺自己的每一天都在被各種或正式或野生的價值基準推來搡去,在被幾乎細如網(wǎng)格的無所不在的刀刃所割傷?新自由主義將責(zé)任推給了個體,在我們佩戴的社交假面之上,孤獨和軟弱被消失了,它們被看作負面的、失敗的、最好不要公開表達的情緒;在我們身處的信息繭房中,又隨時被熱血、向上、堅強、成功、不放棄所包圍,必須努力用軟弱肉身去承載這些比自身巨大得多的堅硬物質(zhì)。
活著,成了一個彌合虛弱自身和堅硬世界之間的落差的過程。正面情緒是力量,幫助我們克服困難,但所謂的負面的情緒,也應(yīng)該得到更柔軟的珍視。
這本《自傷自戀的精神分析》,就是一本溫柔地指出痛處的書,是對窒息感的打破,帶我們安撫和珍視負面情緒,幫我們更穩(wěn)定地錨定自身。
《自傷自戀的精神分析》的日文原版是角川公
司出版的角川新書中的一冊。新書在日本,并非字面意義的新出版的書,而是一種特定的書籍分類,從版式到內(nèi)容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類似小冊子,內(nèi)容也多是入門類的人文社科書或生活實用書,主打快捷易讀。在我看來,細長輕薄、方便攜帶的新書,就是平時裝在包里的水瓶、充電寶、能量棒,可以幫助我們在現(xiàn)代的曠野上跋涉。
本書作者齋藤環(huán)先生是有著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精神科醫(yī)生,同時也是精神分析學(xué)者和大學(xué)教授,還是非;钴S的文化批評家,喜歡以御宅族自居,對ACGN文化有著廣泛涉獵,擅長用自身體驗去切入理論性話題,為每一個你而寫書。就像他在本書中所寫的,年輕的輕度抑郁患者,如果由擅長心理療法的年輕醫(yī)生負責(zé)治療,通常會有較好的康復(fù)……年輕醫(yī)生更能做到高度共情,能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guān)系。齋藤先生雖也年過花甲,但在心態(tài)上卻是一位能與年輕人高度共情的醫(yī)生。我讀過他的十幾本書,這些著作都有對年輕人真切的關(guān)懷,甚至是帶著幾分焦慮的,很珍惜、很痛心的關(guān)懷,他一直在嘗試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轉(zhuǎn)化成平實
的文字,拉住迷途的年輕人的手,帶他們走出迷霧。最初我向編輯推薦這本書,也是因為我讀過他的許多書后共通的感受: 齋藤先生可以信賴, 通過讀書,我獲得了一些平靜。
希望能用現(xiàn)在的中文版與眾多讀者分享這種信任和平靜, 希望我們能通過這本書, 以軟弱的個體的形象,堅定地拉起手來, 知道自己不孤獨。 當然,我這種說法又很自戀, 不過本書一直在告訴我們:自戀是我們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緒, 重要的是如何驅(qū)除自戀中過度自我傷害的一面, 讓自己站立得更穩(wěn)一些。
蕾克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