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頭開花 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飛奔著追夢的腳步……
定 價:59 元
長篇小說《斧頭開花》的主人公是一批和共和國一起成長起來的農(nóng)村有志青年,他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克服重重障礙,從農(nóng)村的溝溝坎坎走向城市,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為了理想不懈奮斗,并最終收獲了事業(yè)的成功和美滿的愛情。
張旭、張文峰父子傾情聯(lián)手創(chuàng)作,書寫和共和國一同成長的一代人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從黃土高坡一路跌跌撞撞走向城市、走向遠方和夢想的歷程。
后 記
寫此文時,未攜電腦,手里只有紙筆,身處西安碑林博物館 外文昌門城墻根一茶館,戶外高臺有茶座,臺下步道人流如織, 道旁坐一老翁,提筆于展開的白扇上作畫寫字,游人摸著下巴圍觀。將目光收回,濾掉茶葉,古樹銀針湯色淡黃,入口清雅芬芳。當愜意乎?回首十年經(jīng)觀,歷歷在目,悵然神傷。愜意無從談起,落得平靜,須感恩。
我打小愛講故事。不足十歲,能使小兒圍坐,將在座各位即興編入故事,眉飛色舞,唾沫紛飛,聽者唾沫星子粘臉而不覺。文亦有基因。父親凡事求甚解,動則查書尋根底,查書的背影使我觸動,無須說教,躬身而行范矣。他名里有個文字,兼愛查書,鄰人給起個外號文人。他攜書回家,上中下三冊《外國名作家傳》,一九八○年版,定價一塊五毛錢。小小的我欣然捧來翻閱,心中冥冥有想法。
2009年,我出版第一部小說,父親閱畢很有觸動,言及年輕時所見所聞亦可為小說材料。我自然鼓動他,半年后,他擲下三十萬字草稿。我拜讀后,深有感觸,也有許多不同意見。我們一貫有許多不同意見,這似乎是西北父子通例。我自恃有出書經(jīng)驗,父親抱有生活閱歷背手昂頭。此情與我們裝修房子引發(fā)戰(zhàn)爭如出一轍。房子之事可妥協(xié),稿子之事須堅持。我接力棒上手后,以原有素材為底,將結(jié)構(gòu)和語言重寫重塑,三十萬字減至二十萬字,陸續(xù)通篇潤色十數(shù)次,歷五載,終成此書。成書不
易,特別感謝韓霽虹、馬鳳霞老師的點撥指正;謝謝朋友孫辰、孫釗的上善相助。
書成而自有其命,且看她去往何方。驀然想起三十多年前那個遙遠午后,機場附近,延河岸邊,綠草如茵,父親手握唐詩一卷,他念一句,我學一句,我們發(fā)出濃濃的陜北口音,臨風酣暢,仿佛一起召喚著一個模糊而殷切的未來……
2024年4月于北京
張旭 ,生于延安,長于西安,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參與多部電影策劃,出版過多部長篇小說。
張文峰,張旭之父,曾長期在企事業(yè)單位任職。文學愛好者,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發(fā)表散文、詩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