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女性詩歌的驚雷登場是一次集體性詩歌爆炸事件,在多元化時代語境中日益繁盛并不斷完成詩學省思,在性別與超性別寫作、日常經驗和潛意識表達、智性對現實或歷史的介入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并與當代思潮和世界詩歌形成對話與互動。
本書選取灰娃、鄭玲、舒婷、王小妮、翟永明、藍藍等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當代女詩人及其代表性詩作進行研究,以點帶面,勾勒當代女性詩歌的動態(tài)發(fā)展歷程。本書立足多元文化場域,細剖文本肌理,通過顯微鏡式的經典詩作細讀,勘察女詩人如何高揚女性的主體意識,書寫個體或家族的命運,探訪靈魂秘境、尋蹤身體的現代性想象,完成從自我審視到自我塑造及釋放的變化。
本書創(chuàng)辟了中國女性詩歌史的撰寫體例,用詩性語言消解文學史(或詩歌史)規(guī)范性敘述機制所帶來的枯燥及艱澀,以生動的研究體例拆除程式化研究模式造成的閱讀藩籬,既發(fā)揚詩歌史寫作的完整性、客觀性、豐富性、學術性,又兼具普及性與可讀性。
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中國女性詩歌史書系當代卷
一部別開生面的女性詩歌史,一部填補歷史空缺的創(chuàng)新著作
視角全面,旁征博引,功底深厚,評述熨帖
探析當代中國女詩人的精神構造、語言能量、時代影響、美學風尚與人格氣質
著名學者駱寒超、葉櫓、呂進、吳思敬、張清華傾情推薦
丹曾人文通識叢書總序
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開始的時候,人文學者面臨從知識的闡釋者向生產者、促進者和管理者轉變的機遇。由丹曾文化策劃的丹曾人文通識叢書,就是一次實踐行動。這套叢書涵蓋了文、史、哲等多個學科領域,由近百位人文學科領域優(yōu)秀的學者著述。通過學科交叉及知識融合探索人類文明的起源、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類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機制,讓更多受眾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文學,形成獨具中華文明特色的審美品格。
這些學科并沒有超越出傳統(tǒng)的知識系統(tǒng),但從撰寫的角度來說,已經具有了獨特的創(chuàng)新色彩。首先,學者們普遍展現出對人類文明知識底層架構的認識深度和再建構能力,從傳統(tǒng)人文知識的闡釋者轉向了生產者、促進者和管理者。這是一種與讀者和大眾的和解傾向。因為,信息社會的到來和教育現代化的需求,讓學者和大眾之間的關系終于有了教學互長的機遇和可能。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再教誰是李白了,而是共同探討為什么是李白。
所以,這套叢書的作者們,從刻板的學術氣息中脫穎而出,以流暢而優(yōu)美的文本風格從各自的角度揭示了新的人文知識層次,展現了新時代人文學者的精神氣質。
這套叢書的人文視閾并沒有刻意局限,每一位學者都是從自身的學術積淀生發(fā)出獨特的個性氣息。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筆下的傳統(tǒng)人文世界展現了新的內容和角度,這就能夠促成當下的社會和大眾以新的眼光來認識和理解我們所處的傳統(tǒng)社會。
最重要的是,這套叢書的出版是為了適應互聯網社會的到來。它的知識內容將進入數字生產。比如說,我們再遇到李白時,不再簡單地通過文字的描寫而認識他。我們將會采取還原他所處時代的虛擬場景來體驗和認識他的蜀道,制造一位數字孿生的他來展現他的千古絕唱《蜀道難》的審美絕技。在這個意義上,這套叢書會具有以往人文知識從未有過的生成能力和永生的意境。同時,也因此而具備了混合現實審美的魅力。
當我們開始具備人文知識數字化的意識和能力時,培育和增強社會的數字素養(yǎng)就成了新時代的課題。這套叢書的每一個人文學科,都將因此而具有新的知識生產和內容生發(fā)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國家消除了絕對貧困之后,我們的社會應當義不容辭地著手解決教育機會的公平問題。因此,這套叢書的數字化,就是對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個解決方案。
有觀點認為,當下推動教育變革的六大技術分別是:移動學習、學習分析、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區(qū)塊鏈和虛擬助手(數字孿生)。這些技術的最大意義,應該在于推動在線教育的到來。它將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學習范式,帶來新的商業(yè)模式,從而引發(fā)高等教育的根本性變化。
這套叢書就是因此而生成的。它在當前的人文學科領域具有了嶄新的可識別性和可數字性。下一步,我們將推進這套叢書的數字資產的轉變,為新時代的人文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提供一種新途徑、新范式。而我們的學者,也有獲得知識價值的獎勵和回報的可能。
感謝所有學者的參與和努力。今后,你們應該作為各自學術領域C2C 平臺的建設者、管理者而光芒四射。
丹曾人文通識叢書主編
黃怒波
2021 年3 月
孫曉婭
----------------------------
孫曉婭,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城學者,F任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學術專著六部,曾在《新華文摘》《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人民日報》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鑒定等級為優(yōu)秀)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多項。
黃怒波
----------------------------
黃怒波,筆名駱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任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丹曾文化總策劃。出版詩集、散文集13部,并被翻譯成9種語言出版。
目 錄
導論:中國女性詩歌的流變及經典化歷程 1
第一章 一顆屬于夜的詩靈:灰娃 1
第一節(jié) 靈魂深處的詩意堅守:精神療治 ·美的探尋 · 自我救贖 8
第二節(jié) 生命意趣的表達 :個體 · 自然 · 歷史 38
第三節(jié) 混融超然與神秘奇詭的書寫范式 :風格 ·意象 · 節(jié)奏 51
結 語 72
第二章 風暴中振翅的蝴蝶:鄭玲 73
第一節(jié) 枯木中滋生的少女心 76
第二節(jié) 詩途中的跋涉 :探尋生命的本相 95
第三節(jié) 豪爽與婉約并濟的美學風格 110
結 語 126
第三章 在詩歌的十字架上歌唱:舒婷 127
第一節(jié) 一股不可遏制的新詩潮:女性詩歌的報春燕 131
第二節(jié) 朦朧詩寫作期的藝術特質 155
第三節(jié) 詩藝探索 · 風格轉向 · 精神堅守 :朦朧詩之外 167
結 語 188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持物者:王小妮 191
第一節(jié) 無聲地做一個詩人 196
第二節(jié) 直抵時代的核心問題:活著 的詩學 205
第三節(jié) 質樸如刀的美學風格 225
結 語 240
第五章 詩歌中的女巫:翟永明 243
第一節(jié) 從女性意識到女神意識 250
第二節(jié) 日常生活的逾越與戲劇策略的植入 276
第三節(jié) 未完成 的寫作 :在古今游弋間求索新變 288
第四節(jié) 空間構境與詩意延展:《隨黃公望游富春山》 296
第五節(jié) 走出無往而非灰闌 的女性困境:《灰闌記》二首 316
結 語 332
第六章 在傾聽與尋找的途中:藍藍 333
第一節(jié) 從鄉(xiāng)村經驗到社會生活 :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的轉向 336
第二節(jié) 自然之心與真純的人性書寫 356
第三節(jié) 現代性批判與悲憫的底層關懷 361
第四節(jié) 文體特征 :從 漫溢的抒情 走向 少即是多 377
第五節(jié) 追憶中的童年 風景 與兒童符碼 387
結 語 399
后 記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