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孫犁年表》最初由傅瑛、黃景煜編寫,始自1913年5月11日(農歷四月初六)孫犁出生,止于1981年8月6日孫犁寫作《〈澹定集〉后記》,共六十九年,凡五百五十余條目,約三萬五千字。該年表的編寫曾得到冉淮舟的幫助,稿成后又經孫犁本人審閱訂正,發(fā)表于《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3期、第4期。
這是國內第一部較為完整的孫犁年表,對于了解和研究孫犁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限于當時的條件,許多內容都沒有在《孫犁年表》中得到體現。更值得一提的是,年表發(fā)表之后,孫犁又有大量的作品問世,孫犁的社會交往、日常生活也增添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尤其是隨著《蕓齋書簡》《蕓齋書簡續(xù)編》《書衣文錄全編》《孫犁文集》《孫犁全集》等重要著作的出版,孫犁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史料不斷被發(fā)現。因此,編寫一部內容完整、史料翔實的《孫犁年表》的時機已經成熟。
本次出版的《孫犁年表》是一個全新的版本,時間跨度約九十年,基本上涵括了孫犁的一生。
本書以目前能夠見到的孫犁資料包括已經公開發(fā)表的作品、書信、書衣文錄、談話、題字等為基礎,參以記者和編輯的訪談、孫犁親朋故舊的回憶等資料,力求全面、完整、客觀地反映孫犁的人生道路、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探索、社會活動、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
本書的編寫,大體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全書行文以孫犁為主語,在敘述有關事跡時,一般主語從略,但在出現多人互動易引起歧義時,則出現主語。
第二,全書行文以客觀敘述為主,一般不做主觀判斷和評論。
第三,對于孫犁的作品,主要注明題目、寫作或發(fā)表時間、發(fā)表報刊名稱(期刊雜志期次、卷次以原件標注為準)、出版單位名稱、收錄情況,一般不引用原文,也不做內容介紹。但對于內容重要且未收集或新發(fā)現者,則適當引用原文或做內容介紹。
第四,全書編寫,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日期不詳者,或記為旬,或記為本月;無月可據者,或記為某某月間,或記為季,或記為是年。旬記于每旬之末,某某月間、季,分別插入當年相應位置。同一日中,有具體時間可考者,均以清晨上午下午和晚上表示,按時間先后排序。同一日期有多項記事者,每一事以句號為標記,另一事接排,不分段。
第五,全書采用公元紀年,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但對于引文中的數字漢字,則保持原貌。
本書的具體編寫,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色:
第一,完整性。《孫犁年表》在認真研讀孫犁著作的基礎上,根據孫犁同時代人以及友人的書信、日記、回憶文章,全面、完整反映孫犁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第二,客觀性。年表不同于傳記,也不同于作家本人撰寫的回憶錄!秾O犁年表》本著客觀準確的原則,忠實反映孫犁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有關孫犁情緒的變化、感情的波動等史實,年表仍如實記錄,不為尊者諱。
第三,學術性。由于孫犁本人不寫日記,因此在其某些回憶性文字中,往往會存在事實偏差。另外,孫犁寫信大多不署年月,或因信封遺失、收信人回憶失誤等因素,使得一些書信日期的確定還存在困難和誤讀,不少收入《孫犁文集》《孫犁全集》《蕓齋書簡》《蕓齋書簡續(xù)編》的書信日期存在明顯差錯。本書采取孫犁作品互證、同時代人日記以及回憶,對孫犁本人的誤記進行考辨和訂正,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孫犁研究的障礙。
第四,實用性。本書嚴格控制篇幅,所有敘述均圍繞孫犁展開,除一些重大背景外,不做過多鋪陳,不旁逸斜出,不喧賓奪主,為讀者提供一部部頭適中、查考方便的《孫犁年表》。
本書的創(chuàng)新性體現在:
第一,充分吸納孫犁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新發(fā)現的孫犁書信,新出版的孫犁《書衣文錄全編》,王林《我與孫犁四十年》,甘以雯、謝大光文章中有關孫犁生平活動的內容等。
第二,采取詳略得當的編寫方式。對于事實清晰、便于查找的相關資料,文字表述從簡從略;對于新發(fā)現的材料、脈絡不夠清晰的史實、未收入《孫犁文集》《孫犁文集》的篇目,則從細從詳,部分內容甚至全文照錄,以期裨補《孫犁全集》和《孫犁文集》的缺憾。
劉運峰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