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情感心理學名作,收錄了弗洛伊德寫于1915~1920年的四篇重要文章,分別是《哀悼與憂郁》《當下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論無!贰冻娇旄性瓌t》。其中《當下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為第一次譯成中文。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類最深的本質(zhì)包含著一些本能沖動,這種本能沖動是愛恨交織的。這種沖動不僅可以解釋我們的憂郁癥、我們對死亡的態(tài)度,甚至可以解釋戰(zhàn)爭的起因。而身處文明社會的我們,對待這種原始沖動的正確做法就是進行哀悼。只有順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們才能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情感心理學名作
本書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情感心理學名作,收錄了弗洛伊德寫于1915~1920年的四篇重要文章,分別是《哀悼與憂郁》《當下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論無!贰冻娇旄性瓌t》。其中《當下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為第一次譯成中文。
?關(guān)于死亡和失去的人生必修課
在弗洛伊德看來,人類最深的本質(zhì)包含著一些本能沖動,這種本能沖動是愛恨交織的。這種沖動不僅可以解釋我們的憂郁癥、我們對死亡的態(tài)度,甚至可以解釋戰(zhàn)爭的起因。而身處文明社會的我們,對待這種原始沖動的正確做法就是進行哀悼。只有順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們才能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共處。
?弗洛姆、奧登、本雅明、德里達、巴特勒等眾多名家盛贊
本書是弗洛伊德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不僅得到眾多心理學家的進一步討論,也引發(fā)了文學家、哲學家、藝術(shù)家的強烈共鳴。德里達的《哀悼的工作》(2001)、巴特勒的《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與暴力的力量》(2013)都是對這一作品的討論之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yī)學博士學位。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其學說不僅改變了心理學,也被西方哲學和人文學科各領(lǐng)域吸收和運用。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性學三論》《文明及其不滿》等。
哀悼與憂郁
當下對于戰(zhàn)爭和死亡的看法
論無常
超越快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