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發(fā)展對幾代中國人生存狀態(tài)產生了巨大影響?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鐵道的運載力來推進的。
本書以鐵路春運為線索,選取最有代表性、最經典的鏡頭,輔以必要的文字,記錄在一個特定空間里變化著的人,展示人的生存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和人性的變化,從而梳理出七十年來中國社會變遷的獨特脈絡,反映時代主題,振奮民族精神。
《春運(1954-2024)》努力打造成為一本能夠深刻反映中國社會變遷和春運文化內涵的精品圖書,為讀者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和價值。
1.一部全景反映春運70年變遷的圖文書
2.精選70年春運經典影像和背后動人故事
3.撿拾幾代人獨有的春運記憶,記錄人們回家過年的腳步
4.封面牛皮紙,加燙紅金,老照片滿滿懷舊氛圍
5. 書寫家國故事,呈現百姓記憶,在流動的大中國,看見自己回家時的最初模樣
6. 收入攝影名家王福春、于文國、吳芳、邱焰、鄧勃等經典春運鏡頭
7. 隨書贈送一對過年門神和一對2025乙巳書簽
楊登峰,工人日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
2002年進入工人日報社,先后采訪過國慶60周年閱兵、國慶70周年閱兵、9.3閱兵,北京奧運會、東京奧運會、巴黎奧運會,以及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雅安地震等。新聞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等獎項。
第一章 1950-1979 春芽萌動
太原北車輛段的女子檢車班
50 年代的蘇州“春運”
第二章 1980-1999 春潮涌動
我的春運記憶
火車上的一件憾事
1990,春運江湖
第三章 2000-2009 春風和煦
我經歷的第一個春運
從一票難求到“互聯網 +”出行
暖心之旅
第四章 2010-2019 春意盎然
2015 年無錫汽車客運站春運服務日記
第五章 2020-2024 冬盡春來
在懷化看火車
我拍春運二十年
第六章 春運70年 春暖旅途
附錄
春運老物件
我拍攝 " 春運 " 的感受
臺灣交通散記:體驗臺灣的春運和班線公交化
后記
春運,一趟沒有終點的列車
我喜歡我策劃的這個選題
每到歲末年初,關于春節(jié)怎么過,上哪里過,什么時候動身起程,就成為無論城鄉(xiāng),不論老少,都在熱議的話題。正是這樣的話題,最早最多地促成春節(jié)即將來臨的氛圍。
魯迅在小說《祝福》的開頭寫道,“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那是根據天空中爆竹聲響的煙火氣來說的。換到今天,這“年底”的氣氛烘托,肯定不是爆竹,而是春運。
也差不多就是新年將近的時候,朋友送來一冊圖文并茂的書稿:《春運(1954-2024)》,這書名立刻打動了我,太有價值了,特別有意義。以春運為視角,回望過去70年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節(jié)奏、方式,出行的頻率、人次,出行的時間、目的地,具有多方面的價值。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記錄、整理、關注的歷史,是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變遷的一個生動側面。這樣的書令人期待。朋友囑我為之作序,我雖自知不能勝任其職,但也很愿意為這樣的選題點贊。
春運是改革開放以后逐漸形成的盛況,從中應運而生的詞匯;乜锤L遠的歷史,春運也許不成規(guī)模,也許不用春運這個概念,但規(guī)模不等地,同樣存在相似的情形,將其以一部完整的歷史來看待,從而勾勒出一幅中國人春節(jié)回家與出行并行交錯的圖景,很引人興趣。這樣的工作又由新聞記者以文學的、藝術的形式去呈現,就更加讓人期待了。
長久以來,新聞和文學工作者們一直都站在時代列車駛過的月臺,努力去捕捉、感受并記錄著這個時代和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呼嘯而過的歲月中,春運帶著鮮明生動的中國特色和豐富深刻的情感內涵而來,承載了我們許多難忘的記憶,尤為觸動人心。
春節(ji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它不僅是家人歡聚的時刻,也是傳承家族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契機。春運,則是連接家鄉(xiāng)與親人、傳遞文化與情感的紐帶。它讓人們得以返鄉(xiāng),與親人共度佳節(jié),感受家的溫暖與力量。這種情感的維系和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在交通尚不發(fā)達的年代,為了回家過年,人們不得不忍受擁擠、寒冷與疲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春運期間的火車站,人潮如織,為了購得一張回家的車票,有人甚至需在車站排隊數日。家是心靈的歸宿,是一年中最為期盼的所在。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發(fā)展,春運逐漸呈現新貌。鐵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日益完善,人們的出行條件顯著改善。從綠皮車到動車高鐵,從長途汽車到飛機,春運方式多樣化,出行選擇更加豐富。特別是高鐵的快速發(fā)展,讓春運更為便捷,人們能在短時間內抵達家鄉(xiāng),實現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