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智慧的教育》是克里希那穆提專門討論教育問題的演講集,深入探討了教育的本質(zhì)與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教育實現(xiàn)個體的自由、智慧與完整。
教育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收集各種事實數(shù)據(jù)然后把它們關(guān)聯(lián)起來;教育是看到生活作為一個整體的意義所在。當(dāng)今的教育關(guān)心的是外在的效率,它忽視或故意曲解了人類內(nèi)在本性,它只發(fā)展了人身上的一部分,而讓其他部分自生自滅。智慧就是有能力洞察本質(zhì)、洞察真實現(xiàn)狀,教育就是喚醒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這種能力。
只要我們依然重視自我、重視我和我的,那么我們的內(nèi)心和這個世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沖突。 只要我們的目標(biāo)還是成功,我們便無法擺脫恐懼,因為對成功的渴望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對失敗的恐懼。由于我們自己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是為了結(jié)果而行動,所以我們無法理解還有一種不為獲取欲望的行動。當(dāng)我們內(nèi)在沒有了沖突,就不會有外在的沖突。正是內(nèi)在的沖突向外投射,從而演變成了世界上的沖突。
克里希那穆提在《喚醒智慧的教育》中,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試圖喚醒在思想的窠臼中沉睡的心靈。
★在人們需要接受嚴格培訓(xùn)才能成為律師或醫(yī)生的同時,他們卻可以不經(jīng)過任何培訓(xùn)就成為父母,去擔(dān)任這項最為重要的任務(wù)。
★只要還存在對知識或技術(shù)的崇拜,并把它作為一種通向成功和支配的途徑,就必然會有無情的競爭、對立和為了謀生的無盡奮斗。
★只要我們還在尋求內(nèi)心的安全感,我們就不可能了解生活的全部。
★任何形式的獎勵和懲罰只會讓心靈變得順從與遲鈍。
★無知之人并不是沒有學(xué)問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們自己,這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
★教育不應(yīng)該鼓勵個體去遵從這個社會,或者消極地與之和諧共處,而是應(yīng)該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伴隨著毫無偏見的探究與自我覺察而出現(xiàn)的真正價值。
★正確的教育并不是建立在任何體系上的不管是多么精心構(gòu)想的體系;它也不是以某種特殊方式來制約個體的發(fā)展。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幫助個體變得成熟和自由,使其在愛與良善中盡情綻放。
深受赫胥黎、蕭伯納、紀伯倫、亨利·米勒等大師尊崇,被《時代周刊》評為二十世紀五位圣者之一,被譽為徹底的覺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觀合集。
當(dāng)一個人周游世界時,他會注意到,不管是在印度還是美國、歐洲還是澳洲,人性是何等的相似。在高等院校中, 這一點尤為明顯。我們就像是在用模子生產(chǎn)同一種類型的人這類人主要的興趣就是找到安全感,成為某號重要人物,或者盡可能不做思考地及時行樂。
傳統(tǒng)的教育使獨立思考變得極為困難。遵從導(dǎo)致了平庸。而只要我們還在崇拜成功,想要與眾不同或反抗環(huán)境就不會那么容易,并且常常會伴有風(fēng)險。想要成功的強烈欲望也就是追求物質(zhì)上或所謂精神上的回報,尋找內(nèi)在或外在的安全感,渴望舒適安逸這整個過程抑制了我們的不滿之情,摧毀了自發(fā)性并滋生了恐懼;而恐懼則阻礙了我們智慧地去了解生活。于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頭腦和心靈就開始變得遲鈍了。
在尋求舒適安逸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都會在生活中找到一處沖突最少的僻靜角落,然后我們害怕跨出這個隱蔽之所。這種對生活的恐懼,對困難和新體驗的恐懼,扼殺了我們內(nèi)心的冒險精神;我們所受的一切培養(yǎng)和教育,都讓我們害怕自己會變得和鄰居不一樣,害怕自己的想法會與社會的既定模式背道而馳,它使我們錯誤地去尊崇權(quán)威和傳統(tǒng)。
Whenonetravelsaroundtheworld,onenoticestowhatandegreehumannatureisthesame,whetherinIndiaorAmerica,inEuropeorAustralia.Thisisespeciallytru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Weareturningout,asifthroughamould,atypeofhumanbeingwhosechiefinterestistofindsecurity,tobecomesomebodyimportant,ortohaveagoodtimewithaslittlethoughtaspossibl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makes independent thinkingextremely difficult. Conformity leads to mediocrity. To bedifferent from the group or to resist environment is not easyand is often risky as long as we worship success. The urgeto be successful, which is the pursuit of reward whether inthematerialorintheso-calledspiritualsphere,thesearchforinwardoroutwardsecurity,thedesireforcomfortthiswholeprocess smothers discontent, puts an end to spontaneity andbreeds fear; and fear blocks the intelligent understanding oflife.Withincreasingage,dullnessofmindandheartsetsin.
In seeking comfort, we generally find a quiet corner in lifewhere there is a minimum of conflict, and then we are afraid tostepoutofthatseclusion.Thisfearoflife,thisfearofstruggleandof new experience, kills in us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our whole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have made us afraid to be differentfrom our neighbour, afraid to think contrary to the establishedpatternofsociety,falselyrespectfulofauthorityandtradition.
幸運的是,還是有少數(shù)認真的人,他們愿意摒棄左派或右派的偏見,去檢視我們?nèi)祟惖膯栴};然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并沒有真正的不滿之情和反抗精神。當(dāng)我們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屈從于環(huán)境之后,任何我們也許曾經(jīng)有過的反抗精神都逐漸平息了下來,過了沒多久,我們身上的各種責(zé)任便讓這種反抗精神消失殆盡了。
有兩種反抗:一種是暴力的反抗那只不過是一種被動反應(yīng),在毫無了解的情況下,去對抗現(xiàn)有的秩序;還有一種是由智慧而生的、深層的心理反抗。很多人反抗既定的正統(tǒng)觀念,卻不料自己只是落入了新的正統(tǒng)觀念、更深的幻想和巧加隱藏的自我放縱而已。通常的情況就是,我們脫離了某個團體或某套理想,然后又加入另外的團體,接受了其他的理想,從而又制造出新的思想模式,然后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去反抗這套模式。反應(yīng)只會造成對立,改革以后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
然而有一種充滿智慧的反抗,它不是一種被動反應(yīng),而是通過覺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伴隨著從中產(chǎn)生的自我了解而出現(xiàn)的。在經(jīng)驗來臨時,我們?nèi)ッ鎸λ?不回避那些煩擾,才能保持智慧的高度覺醒;而高度覺醒的智慧就是直覺,直覺才是生活中唯一真正的向?qū)А?/p>
Fortunately, there are a few who are in earnest, who arewillingtoexamineourhumanproblemswithouttheprejudiceoftherightleft;butinthevastmajorityofus,thereisnorealspiritofdiscontent,ofrevolt.Whenweyielduncomprehendinglytoenvironment,anyspiritofrevoltthatwemayhavehaddiesdown,andourresponsibilitiessoonputanendtoit.
Revoltisoftwokinds:thereisviolentrevolt,whichismerereaction,withoutunderstanding,againsttheexistingorder;andthereisthedeeppsychologicalrevoltofintelligence.Therearemanywhorevoltagainsttheestablishedorthodoxiesonlytofallintoneworthodoxies,furtherillusionsandconcealedself-indulgences.Whatgenerallyhappensisthatwebreakawayfromonegrouporsetofidealsandjoinanothergroup,takeupotherideals,thuscreatinganewpatternofthoughtagainstwhichwewillagainhavetorevolt.Reactiononlybreedsopposition,andreformneedsfurtherreform.
Butthereisanintelligentrevoltwhichisnotreaction,andwhichcomeswithself-knowledgethroughtheawarenessofonesownthoughtandfeeling.Itisonlywhenwefaceexperienceasitcomesanddonotavoiddisturbancethatwekeepintelligencehighlyawakened;andintelligencehighlyawakenedisintuition,whichistheonlytrueguideinlife.
第一章 教育與生活的意義
教育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收集各種事實數(shù)據(jù)然后把它們關(guān)聯(lián)起來; 教育是看到生活作為一個整體的意義所在。
第二章正確的教育
正確的教育在于如實地了解孩子,而不是把我們認為他應(yīng)該怎樣的理想強加在他身上。
第三章 智力、權(quán)威和智慧
我們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別人想要我們?nèi)ハ氲臇|西。
第四章 教育與世界和平
如果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真正開明的社會,就必須要有一些了解達到完整的途徑的教育者,由此他們就能夠把那份了解傳遞給孩子。
第五章 學(xué)校
我們大部分人都想要大型的學(xué)校,里面盡是一幢幢威風(fēng)的大樓即使它們顯然并不是正確的教育中心。
第六章 父母和老師
因此,問題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和老師;問題在于要去教育那個教育者。
第七章 性與婚姻
性是屬于頭腦的,而屬于頭腦的事物必定要讓自己得到滿足,否則它就會感到挫敗。
第八章 藝術(shù)、美和創(chuàng)造
當(dāng)我們本能的生活和我們在畫布、大理石或文字上的努力工作之間存在一道鴻溝時,藝術(shù)就僅僅成了我們想要逃避自己真實模樣的膚淺欲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