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原住民奉為神明的河貍,后來在美國慘遭屠殺,瀕臨滅絕。直到最近,科學家發(fā)現河貍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作用,試圖重新挽回河貍。在自然的狂野熱情中,人與河貍和解了。
萊拉對這只怪異而奇妙的嚙齒動物的熱情始于她對家門口池塘水壩的仔細觀察。曾經,河貍是她的鄰居,可是后來河貍卻離開了她。在追尋河貍的過程中,她遇到了許多人:毛皮捕手和毛皮商人、生物學家和毛皮拍賣師、野生動物管理者、美洲原住民環(huán)境義務警員、科學家、工程師和河貍“耳語者”。這些碎片拼出了一幅令人吃驚的圖畫,描繪了當代毛皮貿易的秘密,為讀者揭示了一個很大程度上隱藏的世界,一次身臨其境的生態(tài)和歷史調查。最終,河貍回到了她家門口的池塘,她也找到了將人生繼續(xù)下去的方式。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書。曾被奉為神明的河貍,如何慘遭屠殺,瀕臨滅絕。直到最近,科學家發(fā)現河貍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作用。在自然的狂野熱情中,人與河貍和解了。
[美]萊拉·菲利普(Leila Phillip)
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特約專欄作家,定期撰寫有關環(huán)境、政治和文化的文章。她是圣十字學院英語系的教授,也是環(huán)境研究項目的積極成員。
引言 大河貍柯西·阿米斯克瓦的故事
第 1 章 我家的河貍塘
第 2 章 巡行捕獵路
第 3 章 阿斯托利亞:尋蹤阿斯特
第 4 章 人廬
第 5 章 獸皮拍賣會
第 6 章 河貍靈境
第 7 章 劉易斯·亨利·摩根及河貍大壩
第 8 章 吉泰吉斯茨塔基與河貍錦囊的故事
第 9 章 水下人
第 10 章 白山中的河貍
第 11 章 比鄰而居的河貍
第 12 章 石墻
第 13 章 以流域整體觀思考問題
第 14 章 蒂爾的河貍
第 15 章 金繕
后記Ⅰ 本書撰寫過程中的幕后花絮
后記Ⅱ
致謝
這則故事半真半假,而且多有虛飾美化,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智慧,講述了康涅狄格河谷的形成過程。這則故事介紹,上一個冰河紀結束時,逐漸消融的冰川形成了道道冰流,龐大的冰流裹挾著泥沙和滾石在大地上快速流淌,沖刷出了一道道山谷溪澗、一條條峽谷、一片片湖泊以及裸露的河床。大地上遍布著古老冰河紀的泥漿,形成了高聳入云的懸崖,大小有別、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厚薄各不相同的石板。日后,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頭和石板被用來筑起了遍布新英格蘭地區(qū)的一道道石墻。而早在這一切發(fā)生之前很久很久,融化的冰川匯聚成一個漫無邊際的大湖,數十億的海洋生物在此繁衍生息,在此消逝老死并沉積于湖底。歷經億萬年歲月,肥沃的淤泥漸漸在湖底厚厚積聚起來。故事最終聚焦于一場曠世大戰(zhàn),湖水因此得以釋放,康涅狄格河谷兩岸豐腴肥沃的沖積堤岸也隨之漸漸顯露,形成了世界級大峽谷。
這則故事悠遠綿長,充滿神秘和靈性,構成了阿爾貢金原住民有關大河貍柯西·阿米斯克瓦(KtsiAmiskw)經久不衰的故事。千百年來,這則古老的故事被人們講述了一遍又一遍,影響范圍遍布整個北美大陸,從大西洋沿岸,到北美五大湖區(qū),每一個角落都在流傳著它的故事。
請你側耳傾聽:很久很久之前,柯西·阿米斯克瓦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它已經沿著長長的河游了很久。這一天,它游著游著,突然感覺面前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開闊的峽谷,水草豐茂。它不禁停了下來四處察看,發(fā)現這里水流湍急,兩岸密密麻麻長滿了樹。雖然離大海如此遙遠,它依然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水流強大的引力及浪潮澎湃的脈動。通常,它不太愿意在水流如此洶涌的地方攔河筑壩,但這個地方卻吸引了它的眼光。于是,它開始砍伐岸上的樹,并將它們龐大的身軀橫跨河流排成格子形狀。沒過多久,河流兩側的水面便開始逐漸膨脹。它不斷地修呀修,直到建成了一座堅固的大壩,跨越整個河面。當河水漸漸漫開,水面漲上堤岸,它就將大壩加寬加高。很快,河水便淹沒了整個河谷。人們開始沿著河岸奔走、懇求,大河貍分明聽見了他們的哭喊,卻置之不理。耕田的女人們最先發(fā)現了洪水,她們努力想引起大河貍的注意:“柯西·阿米斯克瓦,偉大的河貍呀,請您停下手中的活兒,趕緊把大壩挪走吧。我們的田地眼看就要被淹沒,我們的莊稼也會隨水消失無蹤。我們會被活活餓死。”
但柯西·阿米斯克瓦對她們的懇求充耳不聞。它拍拍自己碩大的像鰭一樣的尾巴,警告她們趕緊走開,別在自己面前嘰嘰歪歪。女人們抓起鋤頭和籃子,匆匆忙忙趕回村子向長老們求援,請求他們去向大河貍說情。于是,長老們放下煙袋,走出村子去見河貍。他們盯著柯西·阿米斯克瓦那片漸漸蓄起水的水塘,滿心欽佩地看了一會。如此壯觀美麗的水壩,難道它就不能隨手移開幾棵樹、放掉一些水,讓湖里的水位稍稍降低一些,好讓女人們的田地保持干爽嗎?他們先奉承了河貍幾句,隨后開始嘗試談判。可是大河貍只是站了起來,身子略微后仰,倚坐在碩大的尾巴上,以便將長老們看得更清楚。隨后,它縱身一躍,緊接著便潛入水中,碩大的尾巴激起高高的浪花,心想:“他們以為自己是誰,竟敢要求我挪走水壩?他們盡可以搬到其他地方,到那里去種自己的豆子、玉米和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