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 元
叢書名:應用型本科高等院!笆濉币(guī)劃教材
- 作者:潘祖亭主編
- 出版時間:2012/6/1
- ISBN:9787030345868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65
- 頁碼:385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是應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之一。全書共20章,包括分析化學概論、實驗數(shù)據(jù)誤差分 析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測量中的樣品采集與制備、化學分析法概論、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與 滴定分析法小結(jié)、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與富集方法、儀器分析法概述、原子光譜分析法、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分子發(fā)光光譜法、紅外光譜法、核 磁共振波譜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基礎、氣相與液相色譜法、其他分析方法簡介(包括質(zhì)譜分析法、熱分析與有機元素分析、生物分析、藥物分析、環(huán)境分 析、食品分析、材料分析)。
《應用型本科高等院!笆濉币(guī)劃教材:分析化學教程》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高等院;瘜W、應用化學、化工、輕工、材料、生物、醫(yī)藥、環(huán)境、食品、地質(zhì)、農(nóng)學、林學等專業(yè)的分析化學教材及考研參考書,也可供相關(guān)師生及分析測試工作者、自學者閱讀參考。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潘祖亭主編的《分析化學教程(應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將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合并為一本,進行優(yōu)化整合,精選內(nèi)容,突出重點、共性,強調(diào)個性,著重闡述各類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增強學生對分析化學學科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應用的廣泛性以及各種方法的共性與特殊性的認識。
目錄
前言
主要符號及縮寫
第1章 分析化學概論 1
1.1 分析化學的定義、任務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學的定義 1
1.1.2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1
1.1.3 分析化學的發(fā)展 2
1.2 分析方法的分類 2
1.2.1 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 2
1.2.2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結(jié)構(gòu)分析 3
1.2.3 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 3
1.2.4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
1.2.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3
1.3 分析過程 4
1.3.1 分析項目的任務和要求 4
1.3.2 分析方法的選擇 4
1.3.3 分析樣品的采取與處理 5
1.3.4 化學分離、富集與掩蔽 5
1.3.5 分析測定與結(jié)果的處理 5
1.4 分析化學文獻 5
1.4.1 叢書、大全、手冊和教科書 6
1.4.2 辭典與字典 7
1.4.3 期刊與文摘 7
思考題與習題 10
第2章 實驗數(shù)據(jù)誤差分析和數(shù)據(jù)處理 l1
2.1 誤差和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 l1
2.1.1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l1
2.1.2 定量分析中數(shù)據(jù)處理 l7
2.1.3 測量結(jié)果的表述方法 l8
2.2 分析測量過程中的質(zhì)量保證 26
2.2.1 質(zhì)量保證的意義和內(nèi)容 26
2.2.2 標準分析方法與分析方法標準化 26
2.2.3 實驗室內(nèi)質(zhì)量保證 27
2.2.4 實驗室間質(zhì)量保證 34
2.2.5 實驗室間的協(xié)作試驗 35
思考題與習題 36
第3章 分析測量中的樣品采集與制備 39
3.1 分析試樣的采取 39
3.1.1 取樣步驟與基本原理 39
3.1.2 取樣的基本操作方法 39
3.2 分析試樣的分解 41
3.2.1 無機物的分解 41
3.2.2 有機物的分解 43
3.3 分析試樣的制備 44
思考題與習題 45
第4章 化學分析法概論 46
4.1 化學分析概述 46
4.1.1 常用術(shù)語 46
4.1.2 化學分析法的分類 46
4.1.3 化學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基本要求 48
4.1.4 滴定曲線 48
4.1.5 滴定分析中的終點指示方法 49
4.1.6 定量分析結(jié)果的表示 50
4.2 標準物質(zhì)和標準溶液 51
4.2.1 標準物質(zhì) 51
4.2.2 基準物質(zhì) 52
4.2.3 標準溶液 53
4.3 化學分析法中的計算 55
4.3.1 滴定分析計算的基本公式 55
4.3.2 滴定分析計算示例 56
思考題寫習題 60
第5章 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 62
5.1 酸堿質(zhì)子理論 62
5.1.1 酸堿的定義 62
5.1.2 酸堿反應 62
5.1.3 水的質(zhì)子自遞反應 63
5.1.4 酸堿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63
5.2 水溶液中弱酸(堿)各型體的分布 64
5.2.1 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zhì)子平衡 64
5.2.2 酸度對弱酸(堿)各型體分布的影響 65
5.3 酸堿溶液中pH的計算 68
5.3.1 強酸(強堿)溶液pH的計算 68
5.3.2 一元弱酸(弱堿)溶液pH的計算 68
5.3.3 多元弱酸及兩性物質(zhì)溶液pH的計算 70
5.4 酸堿緩沖溶液 71
5.4.1 緩沖溶液pH的計算 71
5.4.2 緩沖指數(shù)與緩沖范圍 73
5.4.3 緩沖溶液的選擇與配制 75
5.5 酸堿指示劑 75
5.5.1 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75
5.5.2 影響指示劑變色的因素 77
5.5.3 混合指示劑 77
5.6 酸堿滴定法 78
5.6.1 強堿(酸)滴定強酸(堿) 78
5.6.2 強堿(酸)滴定一元弱酸(堿) 79
5.6.3 直接準確滴定一元弱酸(堿)的可行性判據(jù) 81
5.6.4 終點誤差 81
5.7 多元弱酸(堿)的滴定 83
5.7.1 多元弱酸(堿)分步滴定及準確滴定的可能性 83
5.7.2 指示劑的選擇 83
5.7.3 混合酸(堿)的滴定 84
5.7.4 酸堿滴定中CO2的影響 84
5.8 酸堿滴定法的應用 85
5.8.1 混合堿的分析 85
5.8.2 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 86
5.8.3 極弱酸(堿)的測定 86
5.8.4 某些無機物含量的測定 87
5.8.5 非水溶液中的酸賊滴定簡介 88
思考題與習題 88
第6章 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 91
6.1 概述 91
6.1.1 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劑 91
6.1.2 EDTA及其二鈉鹽的性質(zhì) 91
6.1.3 EDTA與金屬離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點 92
6.2 配位平衡 93
6.2.1 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93
6.2.2 配位劑的質(zhì)子化常數(shù) 94
6.2.3 溶液中各級配合物的分布 95
6.3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應和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 96
6.3.1 副反應與副反應系數(shù) 96
6.3.2 MY的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 99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0
6.4.1 配位滴定曲線 100
6.4.2 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 101
6.5 配位滴定指示劑 103
6.5.1 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103
6.5.2 金屬指示劑的選擇 103
6.5.3 金屬指示劑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04
6.5.4 常用金屬指示劑 105
6.6 終點誤差和準確滴定的條件 106
6.6.1 終點誤差 106
6.6.2 準確滴定的條件 107
6.7 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途徑 108
6.7.1 控制溶液的酸度 108
6.7.2 采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11
6.7.3 預先分離干擾離子 113
6.7.4 采用其他滴定劑 113
6.8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應用 114
6.8.1 直接滴定法 114
6.8.2 返滴定法 114
6.8.3 置換滴定法 115
6.8.4 間接滴定法 115
思考題與習題 117
第7章 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 119
7.1 氧化還原平衡 119
7.1.1 電極電位方程和條件電位(勢) 119
7.1.2 影響條件電位的因素 120
7.1.3 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123
7.1.4 氯化還原反應的速率 125
7.2 氧化還原滴定原理 126
7.2.1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126
7.2.2 氧化還原指示劑 129
7.3 氧化還原滴定中的預處理 131
7.4 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 131
7.4.1 高錳酸鉀法 132
7.4.2 重鉻酸鉀法 134
7.4.3 碘量法 135
7.4.4 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 138
7.5 氧化還原滴定結(jié)果的計算 139
思考題與習題 143
第8章 沉淀滴定法與滴定分析法小結(jié) 145
8.1 銀量法 145
8.1.1 基本原理 145
8.1.2 指示終點的方法 146
8.1.3 標準溶液和基準物質(zhì) 149
8.2 沉淀滴定法的應用 150
8.2.1 氯化鈉含量的測定 150
8.2.2 合金中銀含量的測定 150
8.2.3 鹽酸丙卡巴肼的含量測定 151
8.3 沉淀滴定法中的計算 151
8.4 滴定分析法小結(jié) 152
思考題與習題 153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156
9.1 重量(稱量)分析法的分類與特點 156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156
9.2.1 溶解度與固有溶解度、溶度積與條件溶度積 157
9.2.2 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57
9.3 沉淀重量法概述 160
9.3.1 沉淀重量法對沉淀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 160
9.3.2 沉淀的形成機理及條件 161
9.3.3 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 162
9.4 沉淀條件的控制 163
9.4.1 晶形沉淀的沉淀條件 163
9.4.2 無定形沉淀的沉淀條件 163
9.4.3 均勻沉淀法 164
9.5 沉淀劑的選擇和有機沉淀劑 164
9.5.1 有機沉淀劑的特點 165
9.5.2 有機沉淀劑的類型與應用 165
9.6 沉淀重量法的應用 166
9.7 沉淀重量法測量結(jié)果的計算 167
思考題與習題 168
第10章 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與富集方法 171
10.1 分析科學與分離科學 171
10.2 沉淀分離法 172
10.2.1 無機沉淀劑分離法 172
10.2.2 有機試劑沉淀分離 173
10.2.3 共沉淀分離與富集 173
10.3 溶劑萃取分離法 174
10.3.1 分配系數(shù)、分配比、萃取率 174
10.3.2 萃取率與分配比的關(guān)系 174
10.3.3 重要的萃取體系 174
10.4 離子交換分離法 175
10.4.1 離子交換樹脂的結(jié)構(gòu)和分類 175
10.4.2 離子交換樹脂的親和力 177
10.4.3 離子交換分離技術(shù) 177
10.4.4 離子交換分離的應用 178
10.5 其他分離方法簡介 179
10.5.1 層析分離法 179
10.5.2 膜分離法 180
10.5.3 浮選分離法 180
10.5.4 毛細管電泳法 181
10.5.5 色譜法 182
思考題與習題 182
第11章 儀器分析法概述 183
11.1 儀器分析的內(nèi)容與分類 183
11.1.1 儀器分析的概念與地位 183
11.1.2 儀器分析與化學分析 183
11.1.3 儀器分析的特點 184
11.1.4 儀器分析的主要評價指標 184
11.1.5 儀器分析的分類 185
11.1.6 分析儀器的組成 186
11.2 儀器分析的發(fā)展趨勢 187
思考題與習題 187
第12章 原子光譜分析法 188
12.1 原子光譜分析法導論 188
12.1.1 電磁輻射 188
12.1.2 原子光譜基本理論 188
12.1.3 原子光譜分析方法的分類 191
12.2 原子發(fā)射光譖法 191
12.2.1 原子發(fā)射光譜法概述 191
12.2.2 原子發(fā)射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 191
12.2.3 原子發(fā)射光譜分析儀器的主要部件 193
12.2.4 發(fā)射光譜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 198
12.2.5 原子發(fā)射光譜分析的應用 201
12.3 原子吸收光譜法 202
12.3.1 概述 202
12.3.2 原子吸收光譜的基本理論 202
12.3.3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儀器 204
12.3.4 原子吸收光譜法分析干擾及抑制 207
12.3.5 原子吸收光譜法實驗技術(shù) 208
12.3.6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210
思考題與習題 211
第13章 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 213
13.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13
13.1.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產(chǎn)生的機理 213
13.1.2 各類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214
13.1.3 影響化合物紫外可見光譜的因素 217
13.2 朗伯一比爾定律 218
13.2.1 朗伯比爾定律 218
13.2.2 吸光度的加和性 219
13.2.3 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主要因素及減免方法 219
13.3 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計 221
13.3.1 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221
13.3.2 分光光度計的主要組成部件 221
13.4 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223
13.4.1 純度檢測 223
13.4.2 有機化合物結(jié)構(gòu)的測定 223
13.4.3 氫鍵強度測定 225
13.4.4 定量分析 225
13.4.5 其他方面應用 227
思考題與習題 227
第14章 分子發(fā)光光譜法 229
14.1 分子熒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 229
14.1.1 分子熒光和磷光的產(chǎn)生 229
14.1.2 熒光光譜 230
14.1.3 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 233
14.2 熒光光譜儀 235
14.3 務子熒光光譜法的應用 236
14.3.1 有機化合物的測定 236
14.3.2 無機物的熒光分析 236
14.3.3 其他應用 237
14.4 磷光光譜法 238
14.4.1 概述 238
14.4.2 基本原理 238
14.4.3 磷光儀器 239
思考題與習題 239
第15章 紅外光譜法 241
15.1 紅外光譜分析法導論 241
15.1.1 紅外光譜分析法的發(fā)現(xiàn) 241
15.1.2 紅外光譜分析法的研究對象 241
15.2 紅外光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42
15.2.1 紅外光譜產(chǎn)生的條件 242
15.2.2 物質(zhì)的基本振動形式 242
15.2.3 影響基團吸收頻率的因素 245
15.3 紅外光譜圖譜解析的基本步驟與實例 248
15.3.1 確定未知物的不飽和度 248
15.3.2 紅外光譜解析程序 249
15.3.3 標準紅外譜圖的使用 250
15.3.4 紅外譜圖解析示例 251
15.4 紅外光譜儀與實驗技術(shù)簡介 252
15.4.1 色散型紅外光譜儀 252
15.4.2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252
15.4.3 紅外光譜實驗技術(shù)簡介 253
15.4.4 FTIR與其他技術(shù)聯(lián)用 254
15.5 紅外光譜的應用 255
15.5.1 定性分析 255
15.5.2 定量分析 257
思考題與習題 258
第16章 核磁共振波譜法 260
16.1 核磁共振波譜法導論 260
16.1.1 核磁共振波譜法的發(fā)現(xiàn) 260
16.1.2 核磁共振波譜法的研究對象 260
16.2 核磁共振波譜法的基本原理 261
16.2.1 核磁共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261
16.2.2 化學位移 263
16.2.3 自旋-自旋偶合 265
16.3 核磁共振氫譜及圖譜解析 267
16.3.1 髟響氫核化學位移的因素 267
16.3.2 核磁共振氫譜解析的基本步驟與實例 269
16.4 核磁共振波譜儀 270
16.4.1 連續(xù)波核磁共振波譜儀 270
16.4.2 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 271
16.5 核磁共振碳譜與二維譜簡介 271
16.5.1 核磁共振碳譜 271
16.5.2 二維核磁共振碳譜 273
16.6 核磁共振技術(shù)應用 273
16.6.1 結(jié)構(gòu)鑒定 274
16.6.2 定量分析 274
思考題與習題 274
第17章 電化學分析法 276
17.1 電化學分析法導論 276
17.1.1 電化學分析的基本裝置 276
17.1.2 電化學分析法的分類及特點 277
17.2 電位分析法 277
17.2.1 電位分析法的概述 277
17.2.2 電位分析法的理論依據(jù) 278
17.2.3 電位分析法的電極 278
17.2.4 電位分析法及其應用 282
17.3 電解與庫侖分析法 285
17.3.1 電解分析法 285
17.3.2 庫侖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285
17.4 伏安法與極譜分析法 288
17.4.1 極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288
17.4.2 伏安法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291
17.5 電化學分析的新方法 291
17.5.1 化學修飾電極 291
17.5.2 生物電化學傳感器 292
17.5.3 微納米電化學 292
17.5.4 聯(lián)用技術(shù) 293
思考題與習題 293
第18章 色譜分析法基礎 294
18.1 引言 294
18.1.1 色譜法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294
18.1.2 色譜分析法的分類 294
18.1.3 色譜法的特點 295
18.2 色譜法基本理論 296
18.2.1 色譜圖及有關(guān)術(shù)語 296
18.2.2 色譜分離相關(guān)的一些參數(shù) 298
18.2.3 色譜分析的基本理論 300
18.3 定性定量分析 304
18.3.1 定性分析 304
18.3.2 定量分析 305
思考題與習題 308
第19章 氣相與液相色譜法 309
19.1 氣相色譜法 309
19.1.1 氣相色譜法的特點 309
19.1.2 氣相色譜儀簡介 309
19.1.3 氣相色譜分析主要流程 317
19.1.4 氣相色譜應用實例 318
19.2 高效液相色譜法 320
19.2.1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特點 320
19.2.2 高效液相色譜儀簡介 321
19.2.3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主要流程 326
19.2.4 高效液相色譜應用實例 327
19.3 氣一質(zhì)聯(lián)用儀和液一質(zhì)聯(lián)用儀簡介 328
思考題與習題 328
第20章 其他分析方法簡介 329
20.1 質(zhì)譜分析法 329
20.1.1 概述 329
20.1.2 質(zhì)譜儀 329
20.1.3 質(zhì)譜分析過程、原理及應用 331
20.2 熱分析與有機元素分析 332
20.2.1 概述 332
20.2.2 熱重法 332
20.2.3 差熱分析法 334
20.2.4 差示掃描量熱法 336
20.2.5 有機元素分析 337
20.3 生物分析 338
20.3.1 生物分析概述 338
20.3.2 生物分子的結(jié)構(gòu) 340
20.3.3 生物分析技術(shù)簡介 343
20.4 藥物分析 346
20.4.1 藥物分析概述 346
20.4.2 藥物分析檢驗的一般方法 348
20.4.3 典型藥物分析方法示例 349
20.5 環(huán)境分析 351
20.5.1 概述 351
20.5.2 環(huán)境分析的取樣 352
20.5.3 環(huán)境標準 355
20.6 食品分析 357
20.6.1 貪品分析概述 357
20.6.2 食品分析檢驗的一般方法 358
20.6.3 食品樣品的采集和預處理 360
20.6.4 食品成分檢驗及安全熱點物質(zhì)測定 361
20.7 材料分析 363
20.7.1 材料分析概述 363
20.7.2 材料分析檢驗的一般方法 363
思考題與習題 366
參考文獻 368
附錄 369
附錄1 弱酸及其共軛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shù)(25℃,I=O) 369
附錄2 常用緩沖溶液 371
附錄3 部分配合物的形成常數(shù)(18~25℃) 371
附錄4 部分氨羧配合物的形成常數(shù)(18~25℃,I=0.1 mol/L) 373
附錄5 EDTA的lgaY(H)值 374
附錄6 某些配合劑的lgal,(H)值 375
附錄7 部分氧化還原電對的標準電極電位Ee((p9) 375
附錄8 難溶化合物的活度積(18~25℃,I=0) 377
附錄9 國際相對原子質(zhì)量(1997年) 379
附錄10 部分化合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 380
附錄11 常用于校正背景的非共振吸收線(nm) 384
附錄12 常見的質(zhì)譜特征離子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