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資料來源
1.4 體例說明
1.5 各章簡介
第二章 果攝韻母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2.1 果攝韻母字的演變類型
2.2 果攝韻母字的其他讀音層
2.3 小結(jié)
第三章 麻佳韻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3。1 麻佳韻字的主要讀音層
3.2 麻佳韻字的特字讀音
3.3 麻佳韻字的文白異讀
序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資料來源
1.4 體例說明
1.5 各章簡介
第二章 果攝韻母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2.1 果攝韻母字的演變類型
2.2 果攝韻母字的其他讀音層
2.3 小結(jié)
第三章 麻佳韻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3。1 麻佳韻字的主要讀音層
3.2 麻佳韻字的特字讀音
3.3 麻佳韻字的文白異讀
3.4 從麻佳韻字論吳語與其他東南方言的關(guān)系
3。5 小結(jié)
第四章 魚虞韻字的白讀音及其語音史背景
4.1 漢語方言的魚和虞
4.2 南朝吳語的虞尤相混層[iU]
4.3 南宋吳語的魚韻白讀[i]
4.4 早期吳語的魚韻莊組字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支微人虞:共時類型與歷時蘊(yùn)涵
5.1 支微人虞在現(xiàn)代方言中的表現(xiàn)
5.2 支微人虞形成的階段性
5.3 支微人虞的性質(zhì)及相關(guān)問題
5.4 小結(jié)
第六章 流攝韻母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6.1 侯韻字的讀音及其演變類型
6.2 對侯尤韻字演變問題的討論
6.3 從漢語史看侯尤韻唇音字的讀音
6.4 小結(jié)
第七章 寒韻字演變特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7.1 引言
7.2 寒韻字在吳語中的南朝與晚唐層次
7.3 寒韻字在閩語中的南朝與晚唐層次
7.4 小結(jié)
第八章 曾梗攝韻母字的讀音及其演變
8.1 曾梗攝字的文白異讀
8.2 從方言和文獻(xiàn)看曾梗攝韻母字的圓唇讀音
8.3 梗臻深攝韻母字的圓唇化
8.4 小結(jié)
第九章 從比較音韻論杭州音系的性質(zhì)
9.1 杭州方言與《切韻》
9.2 杭州方言與近代官話
9.3 杭州方言與其他吳語的共享創(chuàng)新
9.4 小結(jié)
第十章 從比較音韻論北部吳語與閩語的歷史聯(lián)系
10.1 引言
10.2 齊韻字的今讀韻母
10.3 咸山攝三四等有別
10.4 虞尤相混
10.5 寒韻字的南朝與晚唐層次
10.6 通攝字的非圓唇讀音
10.7 小結(jié)
第十一章 研究理論與方法的回顧
11.1 語言層次理論
11.2 詞匯擴(kuò)散理論
11.3 比較方法
11.4 結(jié)構(gòu)分析
……
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索引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2001:22)將漢語分成北方、吳、湘、客、贛、粵、閩七個大方言區(qū)!吨袊Z言地圖集分(1987)提出了漢語十大方言區(qū)的說法,除北方方言改官話外,另外分出了晉語、徽語和平話。無論哪種分區(qū)方案,吳語都是漢語各大方言中重要的一支。從地理范圍上說,吳語主要分布于江蘇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全境,以及江西省、福建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地區(qū)。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吳語的分布面積近14萬平方公里,使用人口約7千萬。
作為一種漢語方言,吳語從最初形成,直到發(fā)展為目前的面貌,已痙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從先秦直到六朝以前,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都是古代百越民族,即侗臺語族先民居住的地區(qū)。對不同區(qū)域的越民族,在稱呼上也會有所差異,浙江會稽一帶的叫做於越,溫州一帶的叫做甌越或東甌,安徽境內(nèi)的稱為揚(yáng)越,福建地區(qū)的叫做閩越,廣東一帶的稱為南越,廣西一帶的稱為西甌或者駱越,散居在江漢一帶的越人叫做山越。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吳語的最初來源應(yīng)是古楚語(鄭張尚芳1998: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