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主編的這本《中外文學名著導讀》是一部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由全國高校相關學者、教師編撰的高等學校通識課、選修課教材!吨型馕膶W名著導讀》集中外文學作品為一體,精選了50余篇名篇佳作(或片段),進行了重點講解!吨型馕膶W名著導讀》問題意識突出,所選篇目均與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為人之道、做事原則、對待逆境順境的態(tài)度等重要問題相關,并在講解中著重回答了這些問題,希望學生通過審美性的學習,對這些問題能得到些許啟示和初步解答!吨型馕膶W名著導讀》體例新穎,包括對作家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簡單介紹、選文、駐足思考、導讀、知識鏈接和拓展思考等不同的板塊,目的不僅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重要的文學史知識,更主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中外文學名著導讀》適用于全國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yè)和其他非中文專業(y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中文專業(yè)的選修課教材,對個人自學也有引導作用。
劉建軍主編的《中外文學名著導讀》是應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約,為全國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yè)的大學生編撰的一本通識課教材,也可以作為各類高等院校非中文專業(yè)學生的選修課教材。全書共分兩部分內容: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每部作品都包含了作家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簡單介紹、選文、駐足思考、導讀、知識鏈接和拓展思考等不同板塊。
中國文學部分
1.《詩經》二首
2.屈原《橘頌》
3.《論語》(節(jié)選)
4.《孟子》(節(jié)選)
5.《莊子》(節(jié)選)
6.司馬遷《史記》(節(jié)選)
7.王羲之《蘭亭集序》
8.陶淵明《閑情賦》
9.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0.李白詩二首
11.杜甫《秋興八首》(節(jié)選)
12.白居易《長恨歌》
13.韓愈《進學解》
14.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15.歐陽修《豐樂亭記》
16.蘇軾詞二首
17.李清照詞二首
18.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19.王實甫《西廂記》(節(jié)選)
20.吳承恩《西游記》(節(jié)選)
21.曹雪芹《紅樓夢》(節(jié)選)
22.魯迅《過容》
23.郭沫若《屈原》(節(jié)選)
24.郁達夫《沉淪》(節(jié)選)
25.老舍《月牙兒》(節(jié)選)
26.馮至《我是一條小河》
27.艾青《我愛這土地》
28.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
29.史鐵生《我與地壇》(節(jié)選)
30.莫言《拇指銬》
外國文學部分
1.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節(jié)選}
2.奧維德《變形記》(節(jié)選)
3.但丁《神曲》(節(jié)選)
4.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節(jié)選)
5.歌德《浮土德》(節(jié)選)
6.司湯達《紅與黑》(節(jié)選)
7.巴爾扎克《高老頭》(節(jié)選)
8.夏洛蒂·勃朗特《簡·愛》(節(jié)選)
9.普希金詩二首
10.契訶夫《愛情》
11.高爾基《伊則吉爾老婆子》(節(jié)選)
12.列夫·托爾斯泰《舞會之后》
13.卡夫卡《饑餓藝術家》
14.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節(jié)選)
15.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
16.薩特《墻》(節(jié)選)
17.歐仁·尤奈斯庫《頭兒》
18.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長翅膀的老頭》
19.米蘭·昆德拉《搭車游戲》
20.《舊約》(節(jié)選)
21.泰戈爾《吉檀迦利》(節(jié)選)
22.紀伯倫《先知》(節(jié)選)
23.大江健三郎《讀書人》(節(jié)選)
后記
可現實是,先生的“業(yè)”“行”均很有成就,卻遭際坎坷,那么,業(yè)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學生先是質疑,先生為學非常勤勉,六經諸子無不熟讀精研,敘事之文必記其要略,論說之文必究其深義,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又說,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瀾,大有功于儒道;再說,先生博取先秦西漢諸家文字之長,寫作古文已得心應手;最后說,先生敢作敢為,通曉治道,為人處世,可謂有成。
這四方面,一與三相當于“業(yè)”,二與四相當于“行”。我們驗之于韓愈其他的詩文,可知,這其實是韓愈的自我評價。以學而言,他說自己“究窮于經傳史記百家之說”“凡自唐虞以來,編簡所存!孓o奧旨,靡不通達”(《上兵部李侍郎書》)。并能窮究奧妙,達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書自傳道,不仗史筆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許,欲以古文明道,傳世不朽。以捍衛(wèi)儒道而言,他說道統(tǒng)久已不傳,即使是茍子、揚雄等人,也還有小疵,隱然以上繼孟子、振興儒學自期。以為人行事而言,他自稱“矯矯亢亢,惡圓喜方,羞為奸欺,不忍害傷”(《送窮文》),即堅持原則,正直不茍;又頗自負其政治才干,青年時便說己潛究天下形勢得失,欲進之于君相。
韓愈在青年時,本以為功名唾手可得,然而經四次進士試方才及第,其后三次于吏部調試,都未能得官,只得投靠方鎮(zhèn)為幕僚。至三十五歲時,才被授以四門博士之職。貞元十九年(803)為監(jiān)察御史,同年冬,即貶為連州陽山縣令。三年后,始被召回長安,任國子博士。當時唐憲宗新即位,討平夏州、劍南藩鎮(zhèn)叛亂,顯示出中興氣象?墒牵n愈并未能展其懷抱,卻困于讒方誹謗,元和三年(808)即不得不離開長安,到洛陽任東都的國子博士。其后,又曾任河南縣令、尚書省職方員外郎之職,至元和七年(812),他四十五歲時,又因事黜為國子博士。生徒的這一大段話,其實正是他“不平而鳴”,借以一吐其胸中塊壘而已。
韓愈是如何回答的呢?他先以工匠、醫(y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錄用。次說孟軻、荀況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則自己被投閑置散,也沒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說若還不知止足,不自量力,豈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嗎?這里說“學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云云,顯然不是韓愈的由衷之言,實際上,是反語泄憤。“動而得謗,名亦隨之”,自己動輒遭受誹謗,同時卻名聲益彰。這就更有諷刺意味了。至于說孟、荀不遇云云,看來是歸之于運命,借以自慰;實際上,也包含著對于古往今來此種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憤慨。
2.《進學解》表達了韓愈怎樣的心境?
從小處看,《進學解》是韓愈寫給自己的。當韓愈看清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實生活中,總是“賢者少,不肖者多”,而賢者總是坎坷不遇,甚至無以自存,不賢者卻“比肩青紫”“志滿氣得”。他憤慨地問:“不知造物者意競如何!”這正是正直的知識分子常有的感慨?少F的是,韓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靶∪司,其心不同。惟乖于時,乃與天通!睕Q心堅持操守,寧可窮于當時,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聲名。而從大處看,《進學解》乃表現了正直而有才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的苦悶,批判了不合理的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