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問青壯年參禪者(國學大師南懷瑾結合自身實際經(jīng)驗,為眾多參禪者指點迷津,惠及無數(shù)讀者。)
定 價:32 元
- 作者:南懷瑾 講述
- 出版時間:2014/5/1
- ISBN:9787506074087
-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B946.5
- 頁碼:29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書中南先生歷數(shù)了自古以來居士對于傳播佛法的貢獻,簡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介紹了禪堂中修行的規(guī)矩,例如打坐的姿勢、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他特別重視軟修法門的唱念;傳授六妙門的修法,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徑,解說了呼吸法門初步的實修方法以及諸多有關修持上的盲點。他特別批評有的學者只注重佛理的研究而輕視實證,主張教理和修持并重?傊,南先生作為學佛者中的善知識,他的引導、鼓勵、扶持,甚至訓斥,將使聽眾和讀者感激、受益。
2005年12月,南懷瑾先生在上海主持了一個禪學修行討論班,本書是聽講者的提問以及隨后的討論、講述記錄。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是各人在修行路途中產(chǎn)生的,每個參禪者都可能遇到。先生因人施教,分別予以解答,也是為眾多參禪者指點迷津! ≡谡麄講授和討論過程中,先生介紹了禪堂中修行的規(guī)矩,如打坐的姿勢、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許多所謂老禪師常犯之錯,應聲破除;又解說諸多有關修持上的盲點,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徑。先生的引導、鼓勵、扶持甚至訓斥,將使廣大聽眾和讀者受益終生! ∠壬囊簧瑯O富傳奇色彩。在這個“研修班”上,他回憶了自身修行過程中的種種軼事和感悟。他在生命的最后歲月曾有意撰寫回憶錄,但未能如愿,于讀者而言,本書也算稍稍彌補遺憾。
南懷瑾(1918-2012),是多年來享譽海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他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jīng)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yī)學養(yǎng)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居士與菩薩○楊仁山居士○熊十力的學院○說王陽明○王學影響日本○王學的問題○禪海蠡測的話題○禪堂與香板
第二堂
內容提要:行香的規(guī)矩○談練武功○修白骨流光的人○練武僧人的經(jīng)歷
第三堂
內容提要:辛勞工作的僧人○你是發(fā)心去做的嗎○石頭路滑竿木隨身
第四堂
內容提要:佛學院的學僧○少林寺的大柱子○如何念阿彌陀佛○暗藏佛經(jīng)的人家○二祖覓心不可得○不思善不思惡時○臨濟和云門的教育
第五堂
內容提要:佛為什么來○你為什么出家○釋迦佛修什么
第二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法器法緣○活羅漢的故事○疑參破定○執(zhí)著起用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居士與菩薩○楊仁山居士○熊十力的學院○說王陽明○王學影響日本○王學的問題○禪海蠡測的話題○禪堂與香板
第二堂
內容提要:行香的規(guī)矩○談練武功○修白骨流光的人○練武僧人的經(jīng)歷
第三堂
內容提要:辛勞工作的僧人○你是發(fā)心去做的嗎○石頭路滑竿木隨身
第四堂
內容提要:佛學院的學僧○少林寺的大柱子○如何念阿彌陀佛○暗藏佛經(jīng)的人家○二祖覓心不可得○不思善不思惡時○臨濟和云門的教育
第五堂
內容提要:佛為什么來○你為什么出家○釋迦佛修什么
第二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法器法緣○活羅漢的故事○疑參破定○執(zhí)著起用
第二堂
內容提要:身體的問題○正確的姿勢○如何用香板
第三堂
內容提要:印度文化的影響○無主宰的佛法○佛經(jīng)的紀錄○佛學的發(fā)展和爭論
第四堂
內容提要:真妄兩條路○龍宮的經(jīng)典○龍樹菩薩的中觀○拈花微笑的出處○佛教傳入中國
第五堂
內容提要:佛教文化蓬勃○說修行道地經(jīng)○誰是不迷轉世○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道教也興旺○慧遠與達摩禪經(jīng)
第六堂
內容提要:達摩祖師與神光○心如墻壁是什么○對無喘的問答○色空的對答○聽不懂怎么辦
第三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唱念的重要○音聲陀羅尼○說氣脈○色法心法○鳩摩羅什說色空○跋陀羅說色空
第二堂
內容提要:六妙門的修法○六妙門的問題○知的重要○息有長短冷暖○奇妙的觀
第三堂
內容提要:十六特勝○如何修呼吸○最快捷的法門
第四堂
內容提要:念頭空空念頭○三際托空○鄉(xiāng)村大手印○第三踢的方法
第五堂
內容提要:如何數(shù)息○人的出生○呼吸和念頭○長養(yǎng)氣報身氣根本氣
第六堂
內容提要:暖壽識○氣和念○把心念拉回來○氣結成了塊第七堂
內容提要:十念的修持○瘋師爺○人生的最終○息和風的不同○飲食的困擾
第四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說梁武帝○身瑜珈○心瑜珈是什么○早晚課的唱念○達摩洞前的經(jīng)歷
第二堂
內容提要:佛學的概論○永嘉大師○離心意識○流注生流注滅○識的現(xiàn)象○六識在何處○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第三堂
內容提要:如何對付妄念○人身上的氣脈○有形工夫○禪定工夫
第四堂
內容提要:不漏丹○戒律○打坐的困擾○十六錠金
第五堂
內容提要:什么是漏○三脈七輪和六道○離別前
第一堂
現(xiàn)在我們這里沒有什么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參禪。這次的事情,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古道師鬧出來的。古道這位師父專門鬧事情,都是找我麻煩的。他提倡少林寺要恢復禪堂,因此請大家來,讓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首先要了解,我不懂禪,也不懂佛,什么都不懂,亂七八糟只會吹牛的一個人。他們上當了,聽我亂吹。也許我的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人活老了就變精怪了。我自己經(jīng)常引用孔子講的話,老而不死謂之賊;人老了,老賊一個。
這次請大家來,是準備做個討論的。諸位不要搞錯了,不是聽我講課哦!我沒有資格講課,也沒有資格做老師,不是善知識啊,但也不是惡知識。這一點千萬要了解!尤其我們這次很特別,不是你們向我請教,是我向你們請教,這些都要首先了解的,我先交待清楚了。
中國的習慣,出家人不喜歡向在家人請教佛法,這是中國佛教很有趣的一個矛盾。我講矛盾是客氣話,應該說這種習慣是非常錯誤的。你們看中國禪宗,影響佛教比較大的著作,許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禪宗最流行的《指月錄》,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換一句話說,出家人沒有時間,光管修行就夠忙的了,佛教的弘揚卻靠居士。
所以當年有一個人這樣講,我是最贊成的,就是歐陽竟無先生(一八七一——一九四三),諸位聽到過嗎?我再給你們介紹,他是金陵刻經(jīng)處楊仁山先生(一八三七——一九一一)的弟子。楊仁山居士的父親,跟曾國藩是同學,這個一講一百多年了。那個時候洋文化來了,清朝要垮了,楊仁山居士的父親就推薦自己的兒子去找曾國藩。正好,慈禧太后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到英國去做大使,開始中國的第一個國際外交。曾國藩看到楊仁山說,你跟我兒子一起到國外去吧。那個時候出國,不得了,不是留學哦,是做外交官,就這樣一起到了英國。
他到了英國以后,才接觸到佛學,在國內反而是不學佛的,而且反對佛教。后來一路跟隨曾紀澤轉到了日本,日本那個時候,正流行中國的學問。這里告訴出家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靠中國什么學問呢?王陽明的學問。王陽明是明朝儒家里頭的禪宗,是最了不起的,中國文化叫“王學”。日本當時也推翻了舊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用的是“王學”起家的。
現(xiàn)在講到王陽明,中間岔過來是要大家注意。王陽明年輕時也學佛;究竟是參禪,還是修天臺宗什么的,不知道,總歸他學佛,也學道家的。他靜坐得比我們一般出家的好多了,坐得有了眼通;他的朋友要來看他,半個月以前他就知道了,時候一到,他就去幾里外等這個朋友。
“哎,你在這里干什么?”
“我來接你啊!
“你怎么知道我會來?”
“我早就知道你今天會來!
他常玩這個本事,道家、禪都玩得很好。最后忽然不玩了,他說,玩這些本事,只是自己“玩弄精神”而已。他是走禪宗明心見性的路線開始,最后他用儒家的話,講心性之學。
這個事情你們要特別注意,直到現(xiàn)在王學還影響中國,影響東方也非常大。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很多和尚是跟著王陽明學禪的,就是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王陽明學問的重點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說,我們能知之性,有個思想,有個知道,見聞覺知就是心。知道那個對的就該去做,不需要有分別去考慮,即知即行。日本人采用了他知行合一這個原則,融合了西方、東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維新,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時代。
因為時間關系,我只做簡單的介紹,王學還有個道理的,你們這幾位大師們,要特別注意啊!你聽了這個王學,將來接引知識分子、學者,你們就有本事啦!不然你講到禪宗,一提王學,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的啊!尤其你們年輕學白話教育出來的,這些都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
你們學禪,要參考王陽明的四句教,頭兩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第三句話:“知善知惡是良知”,這個良知良能,是《孟子》里頭提出來的。譬如我們的知性,大家今天坐在這里盤腿,自己知道在盤腿,現(xiàn)在聽到了記錄,是自己的知性。第四句話:“為善去惡是格物”,做人是為善去惡,是戒律。這四句教是王陽明學說的主旨,你看他學過禪沒有?當然學過禪!對禪很清楚啊。
我現(xiàn)在又岔過來,跳了三四岔了?墒呛髞砦以诮踢@個課的時候,反對王陽明,批評他了;我說他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見道。他參禪破了第六意識,分別心不起了,第七識影子都沒摸到,第八識更談不上。換句話說,參禪他破了初關了,什么是重關也不懂,更談不上破末后牢關。
我當年公開批評他時,那是很嚴重很危險的,因為當時蔣介石委員長,他提倡的是王學,他是校長,我是教官,我上課公開講王陽明不對,講他沒有徹底悟道,但我講出了理由:
“無善無惡心之體”是根據(jù)六祖慧能來的,你們都知道那句話吧?慧能大師不是拿著衣缽,回到廣東嶺南嗎?我請問你們知不知道?你知道就點頭,免得我費事嘛!不知道我就補充一下,不要客氣,我們是討論,隨便談話,都知道就不要解釋是吧?當時六祖接引那個什么人?(答:惠明禪師)對了!這樣講話就痛快了,不要那么嚴肅。
惠明看到六祖,六祖說:“你為了衣缽,你拿啊!”他拿不動,這一下他就傻了!皫煾赴,我不是為衣缽而來,是為法而來!迸!既然為法而來,他就說法接引他。你們都看過《六祖壇經(jīng)》嗎?(答:看過。)下面怎么記載的?這考問你們了。古道師已經(jīng)告訴過你們,我講課隨時出問答題的啊!不是光講光聽的。
他說:“上座啊!”客氣話,就是說法師啊!等于你們跟我對話,尤其學禪宗,讀語錄,完全變成對話就對了,像演電影一樣,當場表演的,不是講空話。你們一個人站出來,我就冒充六祖,你們冒充惠明。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現(xiàn)在你什么都不要想,好的不想,壞的不想,一切都不想。六祖教他這樣做,當然惠明照這樣做了一下,他真的辦到了!罢c么時”,就是這個時候,用福建廣東話就是“咁樣”的時候,正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了,這個時候,“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哪一個是你的本來面目?因此惠明禪師開悟了。這個“哪個”就是疑情,是問號;可是一般后世學禪的看了《壇經(jīng)》,都看成是肯定的句子。以為六祖說,你不思善,不思惡,正這個時候,“那個”就是你本來面目。那是錯了!以為修到最后沒有分別心,沒有妄想,不思善不思惡,達到這樣就悟道了,完全錯了。六祖原文沒有這樣講,是不是?你們都看過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