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兩樣?xùn)|西是誰也搬不走的。第一是山水,所謂鬼斧神工,那是老天爺?shù)氖止ぷ鳂I(yè),可能因為比較得意,一直留到今天;第二么,就是桂林米粉,越是小家小戶小老百姓的純手工經(jīng)營,就越是讓人一吃難忘。
“好!笔枪鹆秩嗣嫦蛏畹恼信剖綉B(tài)度。在桂林,你會遇到很多人說這句話,說這話的人拿這話當泥巴,多難的處境,泥巴一糊,萬事大吉。
“好!眰鬟_的輕描淡寫和四兩撥千斤,正是桂林人小城大志的心性的寫意濃縮。寫意的好處在于并不落在實處,沒落在實處,也就無從追究。不要以為桂林人志大才疏,他們只不過更愿意營造避實就虛的情境罷了。
桂林人,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就是勝也要勝得不顯山不露水,最好就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它坐落在湘桂交界的山坡上,北方的風(fēng)和南方的雨在這里交匯,形成都龐嶺上空飄飛的雪,落在浮凸有致的山川大地上。一條河在這里一分為二,分路而行,往北經(jīng)湘江匯入長江,向南由珠江注入南海,這一切都表明,桂林不可能是一座封閉的城市,在未來的歲月里,它注定要在各種文化匯集交融的痛苦中,造就自己海納百川的胸懷。城市的發(fā)展永遠需要新鮮力量的加盟,我們需要的是一種開放的城市心態(tài)。
沙地黑米,本名張謙,1969年生于云南省個舊市,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居桂林。漓江出版社編審,桂林市政協(xié)委員。曾任《南方文學(xué)》雜志主編。著有《沙地黑米帶你游陽朔》,譯有《富蘭克林自傳》、《小公主》、《達·芬奇筆記》等,在《鐘山》等雜志發(fā)表小說。獲桂林市文藝創(chuàng)作“金桂獎”、桂林市首屆青年文藝獎。
沈東子,1960年生,祖籍浙江,長居桂林。著有長篇小說《少不更事》,短篇小說集《空心人》、《小說·沈東子卷》,隨筆集《西風(fēng)·瘦馬》等,譯有《呼嘯山莊》、《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叢書·大盜巴拉巴》、《都柏林人》(合譯)、《世界懸念小說精選》等。獲上海文學(xué)小說獎等文藝獎項,長年在新浪網(wǎng)、搜狐網(wǎng)、鳳凰網(wǎng)開設(shè)時評博客,F(xiàn)為桂林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供職于漓江出版社。
浮生
桂林這地方
發(fā)呆的自由
手工的桂林
門戶半開時的小城故事
“我們走!”
兄長
木土土木木
Mao's和Mouse
土花轎,洋新娘
把施瓦辛格嫁出去
七夕
馬路上的繩子
桂林叔叔
麻雀與我
童年記憶
鄰家打漁人
我的沙葫蘆情結(jié)
十三歲的迷離眼神
懷念七葉一枝花
一種死于詩歌的寄生蟲
第一次聽說Computer這個詞
我的湖南鄰居
雪花那個飄
女店員
水樣桂林
吃什么認什么
桂林米粉PK云南米線
頭上的事
我的專屬發(fā)型師
思鄉(xiāng)的葡萄
陪床“兩頭尾”
病中記
無語白大褂
晨昏顛倒的女人
最冷的那天
最熱的日子
一起吃糖
我成了“私房導(dǎo)游”
教練大人
我的黃金周生活
守桂望友
在冰島等你
“淑女”也不是吃素的
凱蒂的美國紅包
一川與卡諾
云節(jié)的木棉花
我的幾件尷尬事
浮世
一日看盡千年
興安粑粑
觸著河流的脈搏
我的漓江步道夢
變形魚
生長月亮的地方
冬瓜與西瓜
游戲陽朔
自己的筷子
南方的南方
阿爾卑斯山的玫瑰
把心當羊放的地方
思想常常跟清冷有關(guān)
秋天的九連
靈
無心之旅
小城的鄧麗君
城里人?鄉(xiāng)里人?
鷺鷥與人的對視
惟人與瓜難知
想起墨蚊子
桂樹如傘
四月雨
花橋閑章
別人的進口,我的出口
那些蕹菜般水靈的空心女子
臺北雨
三宅一生與三房一廳
有些彎曲,有些花
人看山水我看人
吃粉究竟吃哪家?
要怪只能怪日本人
穿山?jīng)]穿衣,騎樓不騎馬
七點五十五
暴走過春天
“為什么呢?”
話說桂林口音
好耍
巧
情人節(jié)桃花
斑馬線驚情
玲瓏地球村
浮云
美有什么用?
在這里做夢
距離
駱駝山與花生豆
造景者的境界
地攤上的鐘乳石
還有哪里可以看到象鼻山?
鵝卵石上的燈光
桂林不需要“愚公”
與一群西方志愿者的即席談話
看見一潭自殺的水
等到哪天喝上無錫的自來水
到此一游的方式很多
兩邊掙面子
會傳染的自戀
連鎖不到的地方
從風(fēng)景里突圍
翻手象鼻覆手鼠背
與神仙的距離
漓江與麗江
洋人眼中的桂林
國家大了,什么洋相都有
溫順的游客畢竟是多數(shù)
“去山西,就要去鳳凰”
與省會比肩的城池
聽見心里的聲音
導(dǎo)游這行當
桂林山水甲天下嗎?
我的喀斯特籍貫
浮雕
漓江波似鏡,倒影清芙蓉
月色下的貞節(jié)牌坊
道生醫(yī)院小記
曾經(jīng)的模范省省會
龍隱與靈隱
鳳凰嶺下的美麗孤魂
打通關(guān)的“鴨司令”
悠悠母子情
白氏三不料
遙遠的桂林人
泮塘嶺
桃花千萬朵
那年的冰葉子
月冷霜濃
海明威在桂林
碧玉簪與金字塔
亞當斯與優(yōu)勝美地
福曼與民國舊照
“要命的是,這鐘還在走”
少年夢多老來結(jié)果
那些熱愛詩歌的大胡子
斯文而體面的職業(yè)
“需要面包的,不要把石頭給他”
駕一輛破車在路上
桂林老字號
個頭小,力氣大
去踏青,看碑林
談頓悟
有一種力量叫無言
后記
鄰家打漁人
我小時候住在漓江邊的一座大雜院里,院內(nèi)有十來戶人家,除了一戶上岸的漁民,其他都是單位職工。漁民本來在漓江打漁,為什么會上岸呢?因為市區(qū)的河段變淺變窄了,沒幾條魚可打,加上漁船也破了,不好住,于是政府給這戶船上人家在岸上找了個住處,就在這院子里,靠外邊的頭一家,可以看見河。
漁民家的男主人是個老漁夫,我一直以為他很老,其實只是長得老而已,也就四五十歲,想想整天在風(fēng)雨里撒網(wǎng),自然比一般人要黑些,也老些。
他很沉默,喜歡蹲在一塊石頭上,望著河抽悶煙,粗礪的赤腳緊緊抓著石頭。他以前可以蹲在竹排上,指揮鷺鷥抓捕深水里的游魚,現(xiàn)在只能蹲在石頭上抽煙,當然悶。
漁翁的兒子沒念過什么書,但長得蠻帥的,留撮小胡子,屬于港星鄭中基那款。兒媳挺妖冶的,一雙眼睛左顧右盼、艷光流溢。
夏夜經(jīng)常敞開襯衣在暮色中進出,白色的胸衣若隱若現(xiàn),或者撩裙子扇涼快,露出兩條白花花的大腿,看見我的眼睛直了,她還沖我壞笑。我覺得她好有姿色,至少符合我那時的口味。
我那時13歲,口味蠻重的。不過這小兩口經(jīng)常吵架,還打架。
我們小伙伴一聽見尖叫聲,就興高采烈地往漁翁家跑,擠到門縫前看熱鬧。那時的門縫隙可大了,別說擋風(fēng),連老鼠都擋不住,里面的情景可謂一覽無余。
那情景也夠奇特,只見女的縮在男的胯下,兩手死死揪住男的命根,男的則抓住女的頭發(fā),一拳一拳往下砸,可往往一拳砸下去,嚎叫的是他自己,因為他每砸一下,女的就狠揪一把,有點像開山打炮眼的動作。這樣交戰(zhàn)數(shù)十個回合,男的告饒了,說放手吧,放手吧。女的在他襠下悶聲問,還打我不?男答不打了。還打不?不打了。真不打了?真不打。女的這才披頭散發(fā)鉆出來。
接下來輪到媳婦鬼哭狼嚎了,至少是十來分鐘的痛毆,伴隨著男的惡罵,你抓,你抓,看你抓,看你還抓!罵聲和拳頭聲交替響起,女的東躲西藏,但始終躲不開如雨的拳點,掙扎中肩帶都落到胳膊上。遇上這種情景,漁翁還是很沉默,照舊蹲在門口抽煙。我們把看到的場面轉(zhuǎn)述給大人聽,大人聽得比我們還津津有味,不過每次聽完后都厲聲斥責:“小孩子,懂什么,做作業(yè)去!”其實那時哪來什么作業(yè)呀,唯一的作業(yè)是聽廣播,而院子里的喇叭總是嗡嗡的,好像播音員每天都帶著重感冒堅持上班。有次廣播里響起哀樂,可聽不清楚死者名字,幾個大人好焦急,互相問誰死了?誰死了?還是我耳尖,告訴他們是陳毅。
小兩口每過三五天就要鬧上一回,過程基本類似,只不過時間有些變化,有時下午有時傍晚。有文化的人大概以為,這種日子過不長了,光天化日之下揪扯給人看,太丟人了,丟人丟到家了?蓾O家孩子不這么想,打歸打,日子還是要過的,打過后兩人的感情還更好呢,雙雙手拉手在院子里進出,男的胳臂上有烏青的抓痕,女的臉蛋上有粉色的嬌羞。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可見人家這對夫妻既是一日,也是百日,當中的奧妙,光有文化也未必懂。
漁民家有漁夫,自然還有漁婦。那漁婦終日操持家務(wù),長得很龐大,我們都叫她漁婆。她喜歡搬一只木盆到院子中央,坐在那里搓衣服。那是很大的木盆,大到像一只船,可以坐進去洗澡。漁婦一邊搓一邊自語——說自語是不準確的,她的聲音很大,各家各戶都能聽見。她大概也希望各家各戶聽見:搭傍毛主席他老人家,我們才有房子住云云。我們不懂什么叫搭傍,傍是傍大款的傍,估計是依靠的意思,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傍上毛主席,才有房子住。這院子里的住戶,除了漁民家,其余原來都是有房子住的——住的還是更好的房子,被從不同的地方攆到這兒來,所以她這樣說也算屬實。
毛死后,大雜院十來戶人家,只有一家哭了,對,就是漁民那家。漁民家也只有漁婦一個人哭,眼睛都哭腫了,老漁夫依舊像鷺鷥那樣,蹲在門口抽悶煙,粗礪的赤腳緊緊抓著石頭。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