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第2版)》分為三個部分,共十四章。第一部分介紹會計學的基本原理,講述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要素和會計賬戶以及復式記賬原理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第二部分為會計核算,以工業(yè)企業(yè)為例,主要介紹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的原則和方法;第三部分為財務會計報告的列報、會計報表的分析及成本習性和運用,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礎上的拓展,以增強讀者對會計知識的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稌媽W(第2版)》在編寫中,力求做到深入淺出,有較強的實用性。
一、可靠性
《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二條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可靠性,也稱客觀性、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一項基本要求?煽啃砸笃髽I(yè)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者決策的依據,如果會計數據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就無法滿足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以進行決策的需要。二、相關性
《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yè)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相關性,又稱有用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一項基本要求。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于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當信息可以幫助使用者評估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事項或者通過確證或修正利益相關者過去的評價,影響其經濟決策時,信息就具有相關性。相關的會計信息能夠有助于利益相關者評價企業(yè)過去的決策,證實或者修正過去的有關預測,因而具有反饋效應。相關的會計與財務信息同時還具有預測性,具有預測功能,有助于利益相關者根據財務與會計報告所提供的會計與財務信息預測企業(yè)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滿足其決策需要。三、可理解性
《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四條規(guī)定:“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理解性,也稱明晰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一項重要要求。企業(yè)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讓利益相關者有效使用會計信息,對其決策服務。為了達到此目的,就應當能讓其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理解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發(fā)揮其作用。
會計信息要能夠被利益相關者理解,就必須做到會計核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控制,會計記錄客觀、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的會計賬簿依據合法,賬戶問對應關系清楚;在編制會計報表時,項目問鉤稽關系清晰、數字準確。四、可比性
《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五條規(guī)定:“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