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幸福有關的十堂觀影課》通過精讀10部在影迷中流傳甚廣的電影佳作:《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千與千尋》、《欲望都市》、《斷背山》、《美麗人生》、《摩登時代》等,以生動曉暢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個體經驗切入,涉及幸福感的各個層面:友情與愛情、生存與死亡、欲望與淡泊、罪惡與救贖,進而探討獲得幸福的密碼。
曹怡平,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學博士,現任教于西南大學文學院,已出版譯著《電影制片人融資指南》、專著《從剪刀手到看門狗——美國電影審查衰落史》,即將出版《觀影指南》一書。
一湯匙的快樂
三個傻瓜的大智慧:
尋找幸福的永動機
神隱少女的復歸:
合成幸福的興奮劑
這個殺手冷不冷:
極端環(huán)境下的拯救與幸福
欲望森林里的注視:
幸福的慢藝術
少數派報告:
幸福與不幸的同體雙生
無常世界的美麗人生:
在不幸中鍛造幸福的錢幣
摩登時代里的眾生相:
距離幸福,我們還有多遙遠
永不妥協(xié)的艾琳·布洛科維奇:
獲得幸福的鈍感力
肖申克里的救贖:
通往幸福之路的橋梁
時間河流里的漂泊愛:
幸福的賦值法
一個美國未婚媽媽懷上了小孩,但她還在攻讀研究生,沒有金 錢和精力來撫養(yǎng)寶寶。于是,在這個嬰兒出生之際,媽媽決定把他 送給別人收養(yǎng)。媽媽希望養(yǎng)父母受過高等教育,這有利于小孩的成 長。因而,在領養(yǎng)的名單中,一對律師夫婦的學歷頗為耀眼。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一刻,這對高學歷夫婦反悔了。他們想收 養(yǎng)一個女孩,而等待領養(yǎng)的嬰兒是男孩。媽媽只得在收養(yǎng)名單上繼續(xù) 尋找,希望找到合適的候選人。很快,另一對收養(yǎng)人吸引了未婚媽媽 的眼球。進入實質接觸階段后,未婚媽媽才發(fā)現,未來的養(yǎng)母沒念過大 學,養(yǎng)父更不濟,中學都沒上過。養(yǎng)父母的學歷實在難以符合未婚 媽媽的期望,所以,她拒絕在認養(yǎng)文件上簽字。幾個月過去了,合 適的領養(yǎng)人始終沒有出現。在那個年代,單身媽媽帶小孩是件很羞恥的事情,加之經濟與 學歷的壓力,媽媽急于把小孩脫手。在“高不成”的情況下,那對 學歷不高的夫妻再次吸引了媽媽的注意力。他們仍希望領養(yǎng)這個嬰 兒,并保證供他上大學。媽媽的態(tài)度終于軟化了,結果,這對學歷 不高的夫妻如愿以償地成了這個嬰兒的養(yǎng)父母。17年后,養(yǎng)子成功申請到一所大學。17歲的養(yǎng)子還不太懂事,選了一所學費高昂的大學,這幾乎耗盡了養(yǎng)父母一生的積蓄。念了6 個月大學后,他非但沒能適應,反而變得更迷茫。他看不出念書的 價值何在,也不知道這輩子該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負疚(高學費花光了父母的積蓄)和焦慮(不知道念大學能 有什么用)的雙重心理重壓下,他決定退學。退學的壞處是,他沒 有資格繼續(xù)住宿舍。為了找個容身之所,他只得睡同學宿舍的地板 (這得感謝學校的慷慨仁慈,沒狠心把他攆出去);同時,為了糊口,他撿了一段時間的空可樂罐。萬事皆有利有弊,在退學的壞處走到盡頭后,接踵而至的是退 學的好處。由于不再是學院的學生,必修課對他失去了約束力。沒 興趣的必修課統(tǒng)統(tǒng)不用上,這讓他騰出時間去聽有興趣的課。結果,他去蹭了很多課(好在那個學校心胸寬廣),包括一門聽起來有些古 怪的課——美術字課程。當這個不聽話的小孩浪費了養(yǎng)父母一生的積蓄,果斷(也可以說 是莽撞)地決定退學時,《三個傻瓜》里的一群大學生正在為考上帝 國理工大學而歡呼。按照帝國理工大學皇家工程學院院長(綽號“病 毒”)的講法,每年有40萬人報考皇家工程學院,卻只有200人能考 上。1:2000的高淘汰率值得為之歡呼,這樣的幸福的確來之不易。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那么大學是什么?對很多學 生來說,大學是人生最后一次見習期,它直通就業(yè)大門。在奉市場 為圭臬的當代世界,現實永遠冰冷殘酷。一切皆可交換的意思是,如果你沒有被利用的價值,那么,對不起,請靠邊站,不要擋住其 他候選人的康莊大道。那些斗志昂揚的候選人手握各種證書、具備各種技能、巧于辭 令、精于包裝,知道如何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備這些條件的 候選人身后會升騰起一道佛光,招聘單位法眼已開,一見佛光,便 心領神會,用握手、擁抱、微笑和聘用的高規(guī)格款待禮遇之。沒有 佛光閃耀的候選人,只落得冷眼相對的慘淡命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病毒”在皇家工程學院開學典禮上的演 說,可謂飽含善意(盡管整部電影以嘲諷的心態(tài)來塑造這個人物)。當新生抱著對未來大學生活的美好期望,等待一場激勵人心的演說 時,“病毒”只是冷冰冰地告訴他們,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現實太 過殘酷,沒有三頭六臂,或者金剛不壞之身,你根本就玩不轉。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