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燒了嗎?(世界新聞史名篇,非虛構(gòu)寫作典范,1944年巴黎解放詳解,董樂山經(jīng)典譯作!)
定 價:38 元
- 作者:(美)科林斯,(法)拉皮埃爾 著,董樂山 譯
- 出版時間:2013/3/1
- ISBN:9787544736183
- 出 版 社:譯林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15
- 頁碼:548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2
- 開本:32開
“巴黎燒了嗎?”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發(fā)出的責問!栋屠锜藛?》生動而又詳細地描繪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全過程。兩位作家分別是美國和法國的記者。他們在史實方面力求翔實,花了將近三年時間搜集材料,翻閱了美、法、德三方面的軍事檔案,采訪了上至艾森豪威爾、戴高樂高級助手、肖爾鐵茨,下至法、美、德軍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達800多人,因此這部作品事事有根據(jù),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處。可以稱得上報告文學(xué)的典范。本書中譯本是老翻譯家董樂山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后禮物。
《巴黎燒了嗎?》由譯林出版社攜手讀庫共同打造,世界新聞史名篇,非虛構(gòu)寫作典范,1944年巴黎解放詳解,董樂山經(jīng)典譯作!栋屠锜藛幔俊肥切侣勈飞系囊徊拷茏。非常值得新聞專業(yè)的從業(yè)者和學(xué)生學(xué)習(xí)借鑒。對宏大事件報道的掌控能力,對涉及眾多被訪者、擁有海量細節(jié)素材的再現(xiàn)、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譯者董樂山先生在“譯序”中說:兩位作者拉萊·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爾分別是美國《新聞周刊》和法國《巴黎競賽》的記者。他們在作品的史實方面力求翔實,花了將近三年時間搜集材料;他們翻閱了美法德三方面的軍事檔案,采訪了上至艾森豪威爾、戴高樂高級助手、肖爾鐵茨,下至法、美、德軍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達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親身經(jīng)歷,因此能使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據(jù),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處。另一方面他們又發(fā)揮了新聞記者的特長,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令人覺得仿佛在讀一本扣人心弦的驚險小說,放不下手來。作為報告文學(xué)(或者所謂紀實小說),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譯 序
董樂山
“巴黎燒了嗎?”
這是納粹德國頭子阿道夫·希特勒于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的那天,在東普魯士(臘斯頓堡)一個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氣急敗壞地提出的責問。
就在兩天之前,他剛向新派去守衛(wèi)巴黎的德軍司令馮·肖爾鐵茨發(fā)出了要堅守巴黎到最后一兵一卒與城共存亡的命令;在此前不久,他還派了爆破專家到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去埋設(shè)地雷和炸藥,打算在萬一失守時實行焦土政策,把整個巴黎連同它的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輝煌建筑和藝術(shù)寶藏統(tǒng)統(tǒng)付諸一炬,夷為平地。
與此同時,盟軍6月6日在諾曼底登陸以后,向法國的德占區(qū)縱深地帶長驅(qū)直入,先鋒部隊已兵臨巴黎城下,巴黎解放指日可待。為了配合盟軍進攻,巴黎市內(nèi)的抵抗運動已
譯 序
董樂山
“巴黎燒了嗎?”
這是納粹德國頭子阿道夫·希特勒于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的那天,在東普魯士(臘斯頓堡)一個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氣急敗壞地提出的責問。
就在兩天之前,他剛向新派去守衛(wèi)巴黎的德軍司令馮·肖爾鐵茨發(fā)出了要堅守巴黎到最后一兵一卒與城共存亡的命令;在此前不久,他還派了爆破專家到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去埋設(shè)地雷和炸藥,打算在萬一失守時實行焦土政策,把整個巴黎連同它的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輝煌建筑和藝術(shù)寶藏統(tǒng)統(tǒng)付諸一炬,夷為平地。
與此同時,盟軍6月6日在諾曼底登陸以后,向法國的德占區(qū)縱深地帶長驅(qū)直入,先鋒部隊已兵臨巴黎城下,巴黎解放指日可待。為了配合盟軍進攻,巴黎市內(nèi)的抵抗運動已經(jīng)作好了起義的準備。
就在這緊鑼密鼓的8月的一個無月之夜,一架英國轟炸機在巴黎近郊悄悄地空投了一名法國諜報人員。他隨身攜帶一份秘密情報,前去巴黎市內(nèi)一所幽靜的修女院,遞交給藏匿在那里的英國諜報負責人,要他緊急通知抵抗運動的各個地下組織暫停發(fā)動起義。因為盟軍要節(jié)省為解放后的巴黎200萬居民運送生活必需品而耗費的汽油,把它用在更加急需的攻打德國本土的大軍身上,以爭取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他們決定要繞過巴黎,暫不解放它。為了避免巴黎人民過早起義造成巨大的無謂犧牲,盟軍諜報部門才有這次空投秘密情報員之舉。
但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卻使巴黎抵抗運動內(nèi)各派別的地下組織陷入了混亂。一方面,抵抗運動中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派別決心要舉行起義,把巴黎從德國四年的占領(lǐng)下解放出來;另一方面,抵抗運動中的戴高樂派,尤其是戴高樂將軍本人,決心要搶在共產(chǎn)黨之前到達巴黎,建立他自己的地位。為了防止共產(chǎn)黨搶先發(fā)動起義,戴高樂一方面從臨時駐地阿爾及爾秘密飛抵法國前線,向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歷陳及早解放巴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密令他派駐在巴黎的地下高級助手保持對抵抗運動的控制。
這樣,在盟軍與德國之間,在德軍與抵抗運動之間,在盟軍與戴高樂之間,在抵抗運動中各派之間,就展開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復(fù)雜的斗爭。
以上所述的戰(zhàn)爭形勢,就是于1965年出版的這部以希特勒原話為書名、記述巴黎解放經(jīng)過的著名紀實文學(xué)的第一部分《威脅》的大概內(nèi)容!栋屠锜藛幔俊(IsParis Burning?)生動而又詳細地描繪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戰(zhàn)斗全過程。兩位作者拉萊·科林斯(LarryCollins)和多米尼克·拉皮埃爾(DominiqueLapierre)分別是美國《新聞周刊》和法國《巴黎競賽》的記者。他們在作品的史實方面力求翔實,花了將近三年時間搜集材料;他們翻閱了美法德三方面的軍事檔案,采訪了上至艾森豪威爾、戴高樂高級助手、肖爾鐵茨,下至法、美、德軍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達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親身經(jīng)歷,因此能使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據(jù),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處。另一方面他們又發(fā)揮了新聞記者的特長,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令人覺得仿佛在讀一本扣人心弦的驚險小說,放不下手來。作為報告文學(xué)(或者所謂紀實小說),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拉萊·科林斯,美國《新聞周刊》記者。多米尼克·拉皮埃爾,法國《巴黎競賽》的記者。作者在史實方面力求翔實,每一段文字都經(jīng)得起世人推敲,同時發(fā)揮了新聞記者的特長,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合著有報告文學(xué)典范作品《巴黎燒了嗎?》。
譯 序
序 幕
第一部 威脅
第二部 斗爭
第三部 得救
附 錄
君子
盟軍攻占巴黎前夕,非作戰(zhàn)部隊的德國兵開始撤出這座城市,巴黎被一車一車地劫掠一空。住在帝國飯店的一個軍官把窗簾扯下來塞進手提箱,說“以后要用它做衣服”;佛羅里達飯店里的一位中尉用電話線捆好一摞床單后,想了一想,把電話機也拿走了;在拉馬丁廣場,一群德國通訊兵在鄰居的注視下運走了幾頭養(yǎng)在花園里的豬。
在納伊的維克多·雨果林蔭大道,一個黨衛(wèi)軍上校臨走前寫了一張表示感謝的條子留給“我的不知名的主人,感謝他并不由衷的接待”。他寫道:“我離開這所公寓時,里面一切如舊。煤氣、電力、電話的賬單都已經(jīng)付清,看門人的小費也已給過。”他告訴房子的主人:“三卷本的伏爾泰文集,閱后已放歸書架原處”,然后又附了一張鈔票,“賠償我借住期間不慎打破的兩只水晶香檳酒杯”。
法奸
維希政權(quán)的巴黎市長皮埃爾·泰丁格在德軍巴黎戰(zhàn)區(qū)司令官馮·肖爾鐵茨的面前,看到了這位普魯士軍人要將巴黎夷為平地的堅定決心。
趁著肖爾鐵茨說得太激動而氣喘咳嗽的當兒,他建議兩人到外面陽臺上去。
面對展開在他們面前的美麗城市,泰丁格向那個似乎沒有感情的軍人做了一次最后的陳詞:“給一位將軍的任務(wù)常常是毀壞,不是保存。不妨設(shè)想將來有一天你有機會作為游客又站到這個陽臺上來,再一次欣賞這些使我們歡樂、使我們悲傷的建筑物。你能夠這么說,‘本來我是可以把這一切都毀滅掉的,但是我把它們保存了下來,作為獻給人類的禮物。’我親愛的將軍,難道這不值得一個征服者感到光榮嗎?”
跋涉
巴黎弗萊斯納監(jiān)獄的大門打開了,兩千多名囚犯要被押解到德國集中營,其中有巴黎抵抗運動的領(lǐng)袖皮埃爾·勒福歇,他的妻子瑪麗·海倫·勒福歇在監(jiān)獄門口看到了丈夫。
“他活著,他活著!”她小聲對自己叫出聲來。囚犯們被押上公共汽車。登車的一剎那,皮埃爾沖她微微抬一下頭!八埔娏宋!”她再也止不住眼淚了。
公共汽車引擎發(fā)動了,旣悺ず惻芑刈约旱淖孕熊嚺,跨上車,跟著汽車向前蹬去。
她的丈夫被押上一列火車;疖囬_動,她繼續(xù)騎著自行車跟去。她既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辦法,但她決心要跟著丈夫的囚車去,能走多遠就多遠。
火車將她越甩越遠,但她繼續(xù)蹬著自行車。
抵抗組織試圖解救這列囚車,未能成功,但卻給了海倫時間。當?shù)聡粟s俘虜們沿著被炸毀的鐵軌去新的一列火車時,海倫追上了他們。她推著自行車,在野菊叢中沖過來,到了丈夫面前。她不假思索的第一個動作是從口袋中取出一塊白手帕,為他擦去眼角的污垢。
她永遠不會弄清楚,丈夫身后的那個黨衛(wèi)軍警衛(wèi)為什么那么寬容,只是冷淡地聳一聳肩,就讓她走在臉色蒼白、步履蹣跚的丈夫身邊。她的裙子輕輕地擦著他的破爛褲子,她的手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她抓緊時間盡情地享受在他身邊的兩個小時,享受丈夫依然存在的幽默感:“我要答應(yīng)你一件事情,有了這次旅行經(jīng)驗,我以后永遠不會同你爭論臥鋪車的價格了。”
列車開動,那個纖小的白色身影仍舊跟在后面。兩天半的時間里,她不睡不息跋涉一百八十三公里,走了去德國的四分之三路程。
紅十字會最后的營救宣告失敗。在南錫火車站,她雙手抱著戰(zhàn)前買的朗萬牌手提包,嘴唇輕輕的翕動著,不時做個祈禱。她昂然站在那里,毫無低聲下氣之色,看著火車慢慢滑出車站,消失在她的視野中。
瑪麗·海倫折回巴黎,但她并沒有放棄。巴黎解放后,她乘一輛紅十字會的救護車穿過美軍和德軍的戰(zhàn)線,回到南錫,找到巴黎一些朋友認識的一個秘密警察的官員,通過與其有過黑市交易的法國人對他施加的壓力,終于說服他帶她乘坐法國參謀部的汽車到德國境內(nèi)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把皮埃爾領(lǐng)了出來,然后三人開車回到南錫,并最終把丈夫帶回巴黎的家中。
那列火車上的兩千四百五十三名囚犯,最后回到巴黎的不到三百人。
俘虜
1944年8月19日,巴黎人民發(fā)動起義。南泰爾賣豬肉的屠夫路易·貝爾蒂有生以來第一次用槍指著德軍,將兩個正在飯館喝白蘭地的德國鬼子繳械,然后押著他們?nèi)^(qū)公所。一路上他趕開了三個跑上來向那兩人臉上吐唾沫的憤怒同胞,他說:“他們是俘虜!逼渲幸粋德國兵回過頭來,一邊擦臉,一邊向他點頭說:“謝謝。”
六小時后,路易·貝爾蒂和二十名同樣遭到鎮(zhèn)壓的同志被押到納伊的德軍指揮所,排成一圈。一個德國兵推開他們走到圈子里,在他們面前挨個走過,正是貝爾蒂得意地俘獲過的兩個德國鬼子之一。顯然,他是奉命來指認俘虜他的人。當那個兵繞著圈走近他時,貝爾蒂嚇得全身發(fā)軟。
那個德國兵直瞪瞪地注視著他的眼睛,做了一個姿勢,一個似乎是把臉郟上的唾沫抹掉的姿勢,然后,他沒有露出絲毫認識的跡象,就走向下一個人。
婚禮
巴黎起義了。保爾·馬斯比奧上校帶著六名部下,沖進巴黎第一區(qū)區(qū)公所。
區(qū)公所里,維希政權(quán)的區(qū)長亨利·夏德維爾正要主持一個婚禮,結(jié)果被揮舞著手槍的起義者解除了職務(wù),并遭逮捕。
在新娘的哭聲中,馬斯比奧上校先莊嚴地宣布,以解放委員會的名義,他接管第一區(qū)的區(qū)政府。然后,他用同樣莊嚴的語調(diào)宣布,婚禮繼續(xù)舉行!案鶕(jù)抵抗運動授予我的權(quán)力”,他完成了自己作為法國首都第一區(qū)新區(qū)長的第一個公務(wù)行動:宣布莉西安娜·提爾和納西斯·費蒂佛結(jié)為夫婦。
站在他對面的,只有新娘,新郎身在德國一個戰(zhàn)俘營里。等了三年的莉西安娜·提爾舉行的是新郎缺席的代理婚禮。
新聞
盟軍決定向巴黎發(fā)動攻擊,隨軍記者們的新聞競爭也開始了,許多人都立誓要做從解放了的首都發(fā)出廣播的第一人。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查爾斯·科林伍德得到一條珍貴的情報:他碰到布雷德萊將軍,將軍無意中談及“看來法國第二裝甲師要去解放巴黎了”。經(jīng)驗豐富的他知道屆時可能找不到播發(fā)臺,便事先錄制了一則宣告巴黎解放的新聞,并將這條關(guān)于那個時刻的興奮和戲劇性的報道送到倫敦,以備公司在那個偉大時刻來臨時可以立刻向全球轉(zhuǎn)播。
盟軍總部的戰(zhàn)地檢查官沒法聽那盤錄音帶,就將其轉(zhuǎn)送到倫敦,而倫敦的檢查官以為它已經(jīng)過戰(zhàn)地檢查官的審查,便將其發(fā)還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幾分鐘之內(nèi),科林伍德關(guān)于巴黎解放的生動描述傳遍了全世界,正在激戰(zhàn)的抵抗組織、堅守巴黎的德軍以及向巴黎挺進的盟軍,以非常吃驚的態(tài)度收聽了這則消息。
新聞發(fā)布兩天后,巴黎解放的新聞發(fā)生了。沒有人能搶在科林伍德之前。
利益
德國軍事情報局特務(wù)鮑比·本德對盟軍的聯(lián)絡(luò)人一一指出了通向巴黎各條道路上德軍的每一個設(shè)防工事。這位一度風(fēng)度優(yōu)雅的花花公子一甩他發(fā)白雙鬢的頭發(fā),咽下最后一口威士忌,對面前的年輕人說:“如果說我剛才透露的一些情況使你感到驚異,那是因為我真誠地相信這符合我的國家的最大利益!
然后他把槍套解開,交給身邊的法國人:“現(xiàn)在,我認為自己已是你的俘虜了!
法國人告訴他,他沒有時間,要到明天才能把他帶去當俘虜。
按照鮑比·本德指點的路線,盟軍攻進巴黎。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第二次,他向那個法國人投降。這次,對方接受了。
誤傷
拉萊·凱里中士許諾要做第一個進巴黎的美國兵。他開著吉普超過戰(zhàn)友,向圣克盧橋直沖過去,高興得大聲歡叫。在橋的另一頭,消防員讓·大衛(wèi)看到這駕奇怪的車輛,那鋼盔,那制服,以為這些人只能是德國兵。他端起毛瑟槍,把彈匣里的子彈一口氣都打了出去。凱里被擊中六槍,流著血掉到人行道上,距離巴黎的市區(qū)界線還差五十碼。
凱里被送到瑪塞爾·托馬斯的藥房搶救。他告訴周圍人“不要責怪”大衛(wèi),并把口袋里的香煙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三天后,充滿悔恨與悲傷之情的大衛(wèi)帶著一瓶酒來醫(yī)院探視了他。
癱瘓的凱里被送回美國,仍與托馬斯小姐保持著聯(lián)系。一年后,他死于這次受傷。在寫給托馬斯小姐的最后一封信中,他說:“我們幫助了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我將永遠把你銘記于心。”
學(xué)問
法軍第二裝甲師的“西蒙號”坦克在攻占星形廣場。指揮員保爾·基尼翁中尉用戰(zhàn)地望遠鏡看準一輛德軍坦克,向炮手羅伯·馬迪宣布射程:一千五百米。馬迪校準大炮上的瞄準器的射程后,猶豫了一下,沒有告訴基尼翁,便將瞄準器又轉(zhuǎn)了三格,把射程定在一千八百米——馬迪是巴黎人,他記起自己很久以前在法國最通用的《弗爾莫年鑒》中讀到,香榭麗舍大街從凱旋門到方尖碑之間的距離是一千八百米。
馬迪開了炮。
年鑒是對的。他的第一炮就打中了德軍坦克。
“謝天謝地,要是我的發(fā)射向右偏兩米,紀念碑就被我打掉了!”馬迪說。
鐘聲
盟軍的坦克開進了巴黎,抵抗運動組織廣播號召所有教區(qū)的神父敲響教堂的鐘。四年來一直沉寂無聲、沒精打采地掛在那里的巴黎各教堂的鐘一個接一個響了起來,從城市的這一頭到另一頭。幾分鐘之內(nèi),首都的整個天空都震蕩著莊嚴的鐘聲合鳴。巴黎人在黑暗中聽著鐘聲,淚流不止。
但是,十三歲的塞維爾沒有聽到自己教區(qū)的圣菲利普·杜·盧爾教堂的鐘聲,他十分憤慨,打了好幾次電話給教堂執(zhí)事,電話總是占線。幾天后,在為巴黎解放望彌撒的時候,這個憤怒的少年知道了個中緣由。神父在開始講道時說:“我要感謝打電話叫我敲響鐘聲的所有人,我也想提醒你們,那天晚上你們在興奮之中忘記了一件事:圣菲利普教堂的鐘樓上沒有鐘!薄皼]有比我們大伙捐錢買鐘更合適的了!鄙窀附ㄗh道。
他們就捐了錢,如今圣菲利普教堂的鐘樓每天都會響起鐘聲。
惜命
巴黎的德軍投降后,仍有零星的德國兵負隅頑抗。哈里·萊特霍爾德少校逃脫了被俘,躲到協(xié)和廣場海軍部三樓的角落里。他聽到廣場上群眾的歡呼聲,偷偷朝外望去,看見一輛黑色敞篷汽車開進來,后座上是一位法國將軍。
打死一個法國將軍不失為結(jié)束他的戰(zhàn)爭的杰出辦法。萊特霍爾德少校想,提起輕機槍,瞄準那個人。這時又有一個念頭出現(xiàn)在他腦袋里:如果開槍,群眾就會來搜查他,將他打死。
他不情不愿地把輕機槍從窗臺上放下來,覺得不管那將軍是誰,他的命都抵不上自己的命。
兩年后,在一所戰(zhàn)俘營里,這個海軍軍官從報紙上的一張照片,知道了他的機槍瞄準器在剎那間對準的人是誰。
那是夏爾·戴高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