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翻譯思想研究》探討了魯迅關于引進文化方面的幾個問題。指出魯迅的翻譯思想以“立人”為指歸,體現(xiàn)了對愚昧的弱國子民的啟蒙訴求。魯迅希望通過翻譯“別求新聲于異邦”,實現(xiàn)國人的思想改造和建設,催生自立自強、科學理性、平等博愛的新人。魯迅的翻譯選材、翻譯策略、翻譯方法以及翻譯路徑和翻譯方式都體現(xiàn)著“立人”的訴求。魯迅翻譯的取材思想與中國在世界上的弱國地位、魯迅自身弱國子民的處境密切相關:體現(xiàn)出拒絕暴力、取向真實、矚目邊緣等特征,也具有呼喚平等與博愛的思想傾向,更具有為自我、兒童、民眾“立人”服務的宗旨。國家和作家也是魯迅翻譯選材的重要考慮因素:魯迅出于自身的定位對原語國進行選擇,出于自身的處境刻意突出那些處于困厄中的作家。魯迅采用的歐化翻譯策略表達的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走向的思考,最終指出的是中國人的走向:站在世界的高度、立于中西文化之間,尋找最有益于中國人發(fā)展的方向。
馮玉文1972年生,黑龍江勃利人。1995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俄羅斯語言與文學專業(yè),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2012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獲得碩士、博士學位,F(xiàn)為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茅盾研究》《黑龍江社會科學》《船山學刊》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主持完成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二項:“現(xiàn)代文學俄僑題材作品研究”、“黑龍江省俄僑文學研究”,主持陜西省教育廳2013年人文社會科學專項研究項目“現(xiàn)代在華俄羅斯僑民文學的文化闡釋”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高校‘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學與大學生‘中國夢’的培育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研究”。合著《雙懸日月照文壇:魯迅與胡適比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等。
導論
第一章 魯迅翻譯的目的
第一節(jié) 以翻譯“立人”的思想建構
一 “立人”思想的源流
二 “立人”中的“立國”
三 “立人”中的“我”與“他”
第二節(jié) 以翻譯“立人”的實踐路徑
一 思想革命
二 文學建設
三 語言改造
第二章 魯迅翻譯取材的價值標準
第一節(jié) 取舍間的總體考量
一 拒絕暴力:對虛無黨小說的放棄與《域外小說集》的
選材
二 取向真實:對蘇聯(lián)主流文學的淡漠與對“同路人”文學的 導論
第一章 魯迅翻譯的目的
第一節(jié) 以翻譯“立人”的思想建構
一 “立人”思想的源流
二 “立人”中的“立國”
三 “立人”中的“我”與“他”
第二節(jié) 以翻譯“立人”的實踐路徑
一 思想革命
二 文學建設
三 語言改造
第二章 魯迅翻譯取材的價值標準
第一節(jié) 取舍間的總體考量
一 拒絕暴力:對虛無黨小說的放棄與《域外小說集》的
選材
二 取向真實:對蘇聯(lián)主流文學的淡漠與對“同路人”文學的
熱衷
三 矚目邊緣:對經(jīng)典的回避與對弱小民族文學的青睞
第二節(jié) 自由平等與博愛訴求
一 批判特權:倡導自由平等
二 弘揚博愛:無所不愛
三 祈望互愛:避免傷害
第三章 魯迅翻譯取材的國家、作家因素
第一節(jié) 國家選擇中的自身定位
一 法、德、美、英:仰望中的啟蒙訴求
二 西班牙、芬蘭等弱小民族:尋覓同盟
三 俄、蘇:“為人生”精神的契合
四 日本:失落中的華年之憶
第二節(jié) 作家選擇中的困厄取向
一 盲、流亡、屢被放逐的愛羅先珂
二 “高山小民族”的巴羅哈
三 苦于現(xiàn)實的“同路人”
四 英年早逝的作家
第四章 魯迅翻譯的策略、方法
第一節(jié) 歐化策略的源流
一 歐化是一種文化取向
二 歐化翻譯策略的形成
三 歐化與異化殊途同歸
第二節(jié) 歐化策略中的硬譯
一 硬譯:從翻譯精神到翻譯方法
二 翻譯論戰(zhàn)中理性的消隱
三 “硬著頭皮譯”的回饋
第三節(jié) 歐化策略的實踐特色
一 有限的硬性歐化
二 普遍的彈性歐化
三 兒童文學的“去歐化”
第五章 魯迅翻譯的路徑、方式
第一節(jié) 轉譯:弊端與優(yōu)勢共存
一 轉譯的弊端
二 轉譯的發(fā)生
三 轉譯的開拓性
第二節(jié) 復譯的必要性
一 “非有復譯不可”
二 復譯的觀念迷障
三 理論與現(xiàn)實的抵牾
第六章 魯迅翻譯的預想讀者
第一節(jié) 預想讀者的指向
一 自我改造
二 兒童教育
三 民眾啟蒙
第二節(jié) 預想讀者的疏離
一 與大眾讀者的隔膜
二 對精英讀者的期待
三 “分層次”讀者的設想
結語
附錄一 魯迅翻譯作品國別統(tǒng)計表
附錄二 魯迅對中國翻譯事業(yè)的貢獻
附錄三 魯迅翻譯研究成果述評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