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昆崳兒女 《昆崳兒女》(第一部、第二部)是作者積半個多世紀的生活閱歷、人生思索、文史沉淀,經(jīng)三十余年的醞釀,四載筆耕,四易其稿,用心血凝成的一部反映一代人生活與思想變化軌跡的長篇力作,展示了主人公一門七個孤兒的成長、奮斗與情感歷程,給人啟迪,催人發(fā)奮。作品文筆樸素自然,感情真摯動人,人物生動鮮活,是一部現(xiàn)代“苦菜花”。
這是《苦菜花》之后又一部描寫膠東人民生活與斗爭的嶄新畫卷這是《紅樓夢》之后又一曲纏綿悱惻的凄美戀歌這是《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首個人奮斗的壯麗史詩
跋涉在長滿莊稼的荒原
孫覆海 清秀的山水,滿坡的米糧,但作為某些特定年代的膠東昆崳山區(qū),卻是一片長滿莊稼的荒原。王振宇的長篇小說《昆崳兒女》,正是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場景中,用亦莊亦諧的筆觸,向讀者抖展開一幅上世紀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這20多年跨度中,處在歷史變革中昆崳兒女們生活的壯麗畫卷,講述了在這場變革中像《人生》中高加林那樣一個向命運不屈抗爭的動人故事。 如果我們把命運比作一條泛著清波的河流,那么,生活中的人就是漂在水面的浮萍,任由水流將他們帶向任何一個去處。偏偏的,這“漂浮物”中就有一些不安分者,在命運 跋涉在長滿莊稼的荒原 孫覆海 清秀的山水,滿坡的米糧,但作為某些特定年代的膠東昆崳山區(qū),卻是一片長滿莊稼的荒原。王振宇的長篇小說《昆崳兒女》,正是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場景中,用亦莊亦諧的筆觸,向讀者抖展開一幅上世紀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這20多年跨度中,處在歷史變革中昆崳兒女們生活的壯麗畫卷,講述了在這場變革中像《人生》中高加林那樣一個向命運不屈抗爭的動人故事。 如果我們把命運比作一條泛著清波的河流,那么,生活中的人就是漂在水面的浮萍,任由水流將他們帶向任何一個去處。偏偏的,這“漂浮物”中就有一些不安分者,在命運之河中做了弄潮兒,大膽地挑戰(zhàn)搏擊,終于使命運改變了走向,使人生有了亮光!独号分械耐跽袢A,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代表者。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王振華,出身封閉的山區(qū)寒門,又是自幼喪父,他和自己的父輩祖輩一樣,從一降生到這個小山村,面對著的便是大山和黃土、貧窮與愚昧,經(jīng)受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匱乏,以至于從孩提到弱冠,尚不知大山外面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人煙輻輳、車馬駢闐的縣城又會是哪般的光景。在長滿莊稼卻是文化萋蕪的荒原上,似乎于冥冥中,有一種什么樣的力量如暗夜之星辰,如林莽之溪谷,在導引他、呼喚他、昭示他,使他從隱約投下的那抹亮色中,偷窺著朦朧而又神秘的“另一個世界”,向往著大山外面的精彩。越是如此,他越是不甘心于山溝里的困守,不甘于像他的同齡人王朝猴、金寶、金豆和小葉子等安于命運加給他們的一切,“面朝黃土,永遠修理地球皮”。由此,心里便埋下一顆倔強的種子:走出去。 “走出去”,這是《人生》中高加林的追求,是《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孫少平們的愿望。在這些“追求”和“愿望”中,我們甚至還能看到《家》中覺慧、《青春之歌》中林道靜們的影子,聽到《紅樓夢》里寶玉、《家庭與世界》里碧莫拉們的吶喊。雖然,這些追求和愿望,這些背影和吶喊,不屬于同一個時代,也不屬于同一個國度,但卻都有一個本質的共性:如蟬蛇之蛻一樣,不甘于命運的擺布,在不屈中甩脫應該甩脫的,在抗爭里實現(xiàn)應該實現(xiàn)的。 那么,僅僅憑著有追求和愿望就能“走出去”嗎?隨著小說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我們的主人公王振華,在土屋草房之中,在那盞自制的煤油燈下,用讀書填充著一個又一個空虛而又孤寂的山村之夜,用寫字作畫編織著多彩之夢的美麗花環(huán)。在文化荒蕪的年代,學校里發(fā)的課本不夠讀,除了“紅寶書”,其他書籍少而又少,這讓童稚的振華有一種干渴的焦灼。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有趣的場景:月晦星暗之際,他和小朋友翻墻越窗,爬進圖書室里偷書,懷里抱著一摞書,心卻在“咚咚”地跳。就是這“偷”來的書,拴了他的心,勾了他的魂,他在知識的珍饈中享受著快意的饕餮,在文化的美饌里品咂著雋永的回味……書籍,即是投在暗夜里的那抹亮色;苦讀,則是在長滿莊稼荒原上艱難的跋涉。 我們站在時間的高坡上回望,書中那個苦行僧一般的跋涉者,用一本又一本的書,當作自己的腳印,用思索與聯(lián)想連綴成彎彎曲曲的足跡。人,雖然篳路藍縷,但因讀書而質美氣華,小小的山村,也因為飄著書香顯得分外美麗。荒原上的跋涉,正如壓在大青石板下面的小草,也許,她不能把上面的石板頂翻,但卻向著灑進陽光的外面,向著吹來春風、帶來雨露的外面,歡歡勢勢地長著,義無反顧地長著,這種生長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什么也阻擋不住。因此,這個大山中的孩子,終于走了出來。 王振華經(jīng)歷的時代,是一個激蕩人心的時代,也是一個愚昧而又容易自我沉湎和陶醉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稗莠未必長不過良谷,暗昧也容易被視為光明。因此他的成功便烙上了更為鮮明的時代印記,便具有了更加不同的意義,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王振華的身上濃縮著的是一個時代,因為每一位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都會清泉顧憐一般照見自己的影子。尤其是民族中那一群優(yōu)秀的奮斗者,不管他身處白山黑水還是黃土高坡,也不管他是家居椰鄉(xiāng)荔寨還是煙雨迷朦的江南,只要他跋涉過,就不難在這一文學形象中找到自己曾經(jīng)亮麗過的無悔青春。 那個時代的王振華,未必只屬于那個時代。合上《昆崳兒女》最后一頁時,我想,那種在文化荒原上苦苦跋涉的精神,應該就是我們?nèi)祟愖钚枰彩亲顖皂g的精神。一個人只要有了這種精神,何愁好夢而不成?一個民族有了這種精神,又怎怕華夏之不興?唯此,這種精神也屬于未來。
2014年9月13日于青島 (孫覆海,《工人日報》山東記者站站長、作家) 膠東兒女新畫卷 耿建華 這是一部構思宏大的長篇小說。計劃寫成三部曲,從一個家庭反映出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社會變化,是一部繼《苦菜花》之后的又一部反映膠東人民生活與奮斗的新畫卷,F(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的是第一、第二部。第一部主要反映從1964年至1982年的社會生活和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其中重現(xiàn)了60年代生活困難、農(nóng)業(yè)學大寨、“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進入新時期等歷史背景,描寫了主人公從童年到大學畢業(yè)的成長歷程。第二部則以書信體為主要形式描寫出主人公一段曲折的愛情生活,表現(xiàn)了主人公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和新時期初期人們的精神面貌。 這部長篇小說真實記錄了膠東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是一幅帶有濃厚民俗意味的社會畫卷。書中寫到當時農(nóng)村年終工分決算情況:“那時候,昆崳村一個勞動日價值五角錢左右,扣去分配的糧食款,一個整勞力,干一年活,能分配到100元左右!睂懙缴w房子,作者也有一筆賬:“在1970年左右,蓋一幢四間的瓦房起碼需要1000元。而當時一個10分的整勞力,在年終決分時,也只能分到100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十年的積累,才能蓋得起一棟房子!边@筆錢是不吃不喝才能積累起來的。書中寫到主人公王振華在“文革”中參加的三次“革命”:一次是班級里斗爭一個十幾歲的地主兒子;第二次是參加訴苦大會,“站在主席臺前凳子上挨批斗的‘地富反壞右’分子中,有一個富農(nóng)是振華所在的四隊的一個年逾古稀的老頭,在凳子上彎腰低頭幾個小時,體力不支,眼前一黑,摔下了凳子,由家里人把他抬回去了,不幾天就去世了”;第三次是破除舊風俗,反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這些文字都真實記錄了時代生活。 作者還在書中描寫了膠東地區(qū)的勞動生活,比如“拆炕”:“在春天,膠東地區(qū)有拆炕的習慣。拆炕的時候,一般炕沿不拆,這是固定的。振華家的炕沿還是水泥抹平的,很好看。拆下的被煙熏火燎了一兩年的‘垍’,就成了上好的農(nóng)家肥!痹偃珥宓毓细桑骸皶竦毓细傻臅r候,振華用小車把地瓜推到河套里,再帶上幾個簍子、礤床、小凳子。這種礤床是專門用來礤地瓜的。在木板的中間,挖一個方孔,斜著裝上一個金屬刀片,‘!!’那地瓜就被加工成一片一片的了。”書中還寫了修大寨田的情形:“整大寨田可是個要命的活,先要把地表的熟土挖走,再按照修大寨田的要求,挖石頭砌地堰,還要整的能澆水,也沒有推土機,全是小車推,挖高填低,把地整得差不多了,再把熟土壓上一層!睍械倪@些描寫讓一個真實的膠東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是用文學的方法記錄下的歷史。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核心的。這部長篇塑造出膠東地區(qū)的人物群像。尤其是主人公王振華更刻畫得真實,清純質樸,有血有肉,當然也有很多缺點,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這是千千萬萬有著相同經(jīng)歷的人的縮影。他像《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孫少平一樣,與苦難的命運抗爭,是個從艱苦農(nóng)村走向城市的有志青年。不同的是,孫少平?jīng)]有考上大學而外出打工,而王振華經(jīng)過刻苦努力考進了大學。王振華出生在膠東半島中部昆崳山下的農(nóng)村里,七歲時父親就不幸去世,母親拉扯著七個孩子艱難度日。他的童年生活艱苦而又快樂。他在貧瘠的山村里和小伙伴建立起自己的樂園。他一邊參加生產(chǎn)隊里的勞動,一邊和小伙伴捕魚捉蝦,在山區(qū)這個動物樂園里盡情玩耍。他求知欲旺盛,為了有書可讀,他曾有兩次偷書的經(jīng)歷。他年輕時立了四個奮斗目標:一是考上大學;二是不求仕途,最多當個處長;三是有一套樓房。凰氖悄苡凶约簩懙囊槐緯。這四個目標逐一實現(xiàn)了。他的求學之路很艱苦。書中這樣描寫他的小學教室:“教室中間生著一個爐子取暖,地上用石頭或磚頭壘起兩個垛,上面放上一整塊把大樹鋸開的長木板,約有七八排,每個學生都自帶一個小木板凳,大家就坐在板子的后面,在這板子上學習寫字,前面有一塊黑板,供老師講課用!彼踔链蠖斐嘀純霪彽哪_,趿拉著單鞋一瘸一拐地踏雪去上學。 他一邊上學,一邊還要干著家里的農(nóng)活,幫大人掙工分。也去山上撿蘑菇、拾榛子。上初中時他開始文學啟蒙,偷著看“文革”中被禁的書,如《家》《野火春風斗古城》《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還作了不少讀書筆記。上高中時,“批林批孔”印發(fā)的供批判用的《三字經(jīng)》《神童詩》也讓他如獲至寶。沒錢買書,他就和小伙伴去學校圖書室偷了《金光大道》《共產(chǎn)黨宣言》來讀。由于害怕學校報案,引來警察——這也著實讓他受了驚嚇,所以以后再也不敢偷書了。他自學哲學,對《農(nóng)業(yè)基礎知識》《果樹栽培技術》尤其用心,他認為這是在農(nóng)村安身立命的學問,他對觀測天象極有興趣,自費購買了一本“天書”,一直保存了幾十年。這些情節(jié)都展現(xiàn)了王振華是聰明好學的有為青年。 振華在動亂年代里能健康成長,母親的影響很大,也有身邊的叔叔、姐姐和朋友,都使他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他沒有被動亂扭曲了心靈。他善良、堅強,看到“文革”中被批斗的孩子和老人,他都深深地同情。高中畢業(yè)后,他成了回鄉(xiāng)知青,成了山村里的讀書人。他自己裝了收音機,收聽新聞,學唱樣板戲。他給自己畫的《松柏丹鶴圖》配詩:“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表現(xiàn)出不同流俗的精神。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他“每天晚上復習到十點鐘,凌晨三點再起來學習,太陽快出來時,還要跟著生產(chǎn)隊的社員一起干早朝,干一個來小時的活,再吃早飯,然后接著干上午的活!1977年年底他參加了高考,并如愿以償?shù)乇蝗珖攸c大學錄取?忌狭舜髮W,徹底改變了振華命運的軌跡。七七級學生一考十年,年齡差距很大,有的孩子上初中,爸爸上大學,學生的基礎也是參差不齊。振華入學后,就立下了大學不畢業(yè)堅決不找對象的決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成了班級最刻苦的學生,由入學時基礎較差到以優(yōu)秀的成績畢業(yè),當然他也度過了充滿情趣的假期這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小說的第二部寫王振華大學畢業(yè)分配到鋼鐵廠工作后的婚姻戀愛生活。著力揭示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他給自己定下做人的準則:“努力做一個不謀私利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正直的、有修養(yǎng)的人!彼炎约旱乃伎剂谐隽似邨l。他認為:“一個人只要不謀私利,心底無私天地寬,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生活作風專一,言辭謹慎,與人為善,他的一生就不會有大的問題!北憩F(xiàn)出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清潔的精神世界。工作安定后,個人婚姻提上了日程,在姑媽牽線后他和軍校應屆畢業(yè)生徐靜開始了戀愛。他們不在一地,只好通過書信往來。他們的戀愛一波三折。他們在通信中談工作、聊人生,訴情感。不斷加深著兩人情感。稱呼也由最初的“徐靜同學”變?yōu)椤靶祆o”、“思念的徐靜”、“遠方的徐靜”、“親愛的靜妹妹”、“親愛的靜”。在這場戀愛中,王振華表現(xiàn)得熱烈奔放、活力四射,而女方則相對矜持。兩個相愛的人終于在徐靜軍校畢業(yè)后在濟南見了面。他們在大明湖泛舟,在趵突泉觀瀾,在體育館聽音樂會,在千佛山觀齊煙九點。隨后他們又一起到煙臺、游蓬萊、登昆崳山,關系發(fā)展得很快,也得到了雙方老人的認可。然而兩個人最終卻沒走到一起。由于在濟南火車站一件突發(fā)的意外,王振華激情浪漫的列車和現(xiàn)實謹慎的徐靜號走向了分手的兩股道。在這一部中作者極力展示了王振華的文學才華。他的情書寫得熱情似火,文采飛揚。戀愛中的振華成了出口成章、即興吟詩的才子。他是全身心地投入了愛,但徐靜卻考慮很多現(xiàn)實問題,并始終不能忘卻她的初戀情人,對愛有所保留。在兩人分手后,振華由愛生怨,寫出一封封討伐的戰(zhàn)書。他信的落款也變成了“復仇天使”。這一部對王振華情感世界的揭示豐富了人物形象,使其更加血肉飽滿。 這兩部小說的語言樸實無華,幽默風趣,暢曉易讀。第一部基本按故事發(fā)展自然成文,敘述了主人公的成長史;第二部主要用書信體,是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內(nèi)心活動,而且由于詩詞的加入增強了文學的感情色彩。這是作者用心血描寫的自己熟悉的生活,帶著青草的芳香,散發(fā)著泥土的味道,情節(jié)生動感人,引人入勝,洋溢著不屈向上的昂揚正能量,給這個浮躁的社會吹來了探求真善美的清風,提供了為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和夢想的一個范本。 我們期待著《昆崳兒女》第三部能早日與讀者見面。 2014年9月3日于泉城 (耿建華,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詩詞學會副會長) 王振宇,1957年出生于山東省文登市,1975年高中畢業(yè)后在“廣闊天地煉紅心”,1977年,由一個“修理地球皮”的“下里巴人”, 搖身一變?yōu)榛謴透呖己蟮氖讓么髮W生。大學四年,只學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后在煉鐵廠的高爐,冶煉人生的靈魂,再到省級機關繼續(xù)升華,又到鄉(xiāng)政府掛職鍛煉,可謂人生閱歷廣泛,酸甜苦辣嘗遍。 作者雖然是學理工出身,卻酷愛文學藝術,兩條腿走路,兼收并蓄,可謂文理兼通,是數(shù)所大學兼職教授,又是作家、書法家。自1990年出版第一部科技著作以來,出版人物傳記三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專著兩部、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專著兩部,主編美術等方面的書籍八部,多次獲省級、國家級獎勵,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影響。
引 子1
第 一 部 第一章 童年005 七個孤兒…5 大家庭中的小媳婦…6 “進京趕考”…12 小學生送大學生…13 二六合班…15 慈母手中線…17 振業(yè)學藝…21 孤兒寡母心酸淚…25 書香門第藝術家…29 動物樂園…33 捕魚捉鱉…39 滑顫冰…40 引 子1 第 一 部 第一章 童年005 七個孤兒…5 大家庭中的小媳婦…6 “進京趕考”…12 小學生送大學生…13 二六合班…15 慈母手中線…17 振業(yè)學藝…21 孤兒寡母心酸淚…25 書香門第藝術家…29 動物樂園…33 捕魚捉鱉…39 滑顫冰…40 吃花生…42 母親的大度…44 第一次盜書…45 單槍赴會…47 朝花夕拾…50
第二章 鍍金時代053 “欒流子”進山053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057 拔苗助長060 酸甜苦辣062 靠山吃山065 老蜂窩傳奇…68 人說昆崳是寶山…70 沉魚落雁…73 采蘑菇的小姑娘…77 槐種橡子…80 打“地雷”挖老鼠…82 復課鬧革命…87 兼學別樣…91 難忘恩師…92 文學啟蒙…94 黃金時代…98 “批林批孔”…103 第二次盜書…106 全優(yōu)秀才學天書…111
第三章 在人間116 牟平遇險…116 煙臺的大爺…120 一進濟南府…124 太陽照在南河上…126 挖大口井的艷遇…127 廣闊天地煉紅心…130 割麥子的苦與樂…134 摟草春秋…137 農(nóng)業(yè)學大寨…146 《節(jié)振國》…148 暴風驟雨…151 清風明月…155 姐弟大學夢…158 山村讀書人…160 1977《難忘的一天》…165 含淚送子上大學…168
第四章 我的大學174 艱難上學路…174 東北工學院…178 未來的工程師們…180 階梯大教室…181 撒藥娜拉…184 老鼠頭鬧學潮…185 北陵與故宮…187 最勤奮的學生…189 最美好的時光…194 小河月色…221 勤工儉學…227 浪漫渾河南湖畔…231 揚眉吐氣…242 兒女情短…246 周游列國…254 二進濟南府…257 羅曼青島…264 海上樂園與人間天堂…268 金陵桂花香…271 從鞍山到梅山…277 設計未來…285 第 二 部 第五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97 人生的思索…297 煉鐵者…302 月老牽線…307 第一書…309 “很欣喜”…312 知音的遺憾…319 “你真是太好了”…326 夢中情…335 “ 生命的支柱”…344 十五觀月…358 “你呀,你”的夢…362 通信日…373 相見恨晚…376 順耳與忠言…382
第六章 紅樓夢385 相聚泉城…385 先救誰…395 人間仙境…398 噩夢驚魂…402 “外婆的澎湖灣”…403 蓬萊閣下…406 “才高志大”…408 垂釣刀魚寨…409 “從來沒見過這么好的小伙子”…410 飄飄似仙…412 小蓬萊…415 世外桃源…416 昆崳山上…419 沐浴瑤池…430 在希望的田野上…433 七月十五月兒圓…438 游九龍池…440 “只此一回”…445 文理兼通…447 信任與考驗…450 兩地書…454
第七章 怎么辦487 在《北極光》的照耀下…487 六安行…488 柳暗花明…497 樓臺會…502 夢醒了…508 華夏之聲(上)…511 決絕信…513 萬言書…516 華夏之聲(下)…530 打虎親兄弟…532 良言善道之…536 “一清二楚”…539 痛定思痛…544 第一章 童 年 七個孤兒 在膠東半島的中部,文登、牟平、乳山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座高山——昆崳山。 在昆崳山的東麓,有一個山村——昆崳村,1958年隸屬于文登縣昆崳人民公社(后改為界石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界石鎮(zhèn))。這是一個有著500多戶人家的大村莊,村南有兩條小河在這里交匯,合流后逶迤東去,流入老母豬河,向南竄入大海。 1964年6月初的一天傍晚,七歲的王振華和小伙伴們到村南的地里挖野菜,剛回到家里,大哥振源便把他拉到桌子前,喝令:“磕頭!”小振華也不懂得什么事,倔強地不愿磕頭,大哥不由分說,把他按在桌前的蒲團上,“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小振華爬起來,揉著額頭,仰頭向桌子上一看,上面放著一個長方形的非常漂亮的漆黑的盒子,盒子中間鑲嵌著一張照片,他踮起腳來仔細一看,這不是爹的像嗎? 振華對父親印象不深。父親在省城濟南工作,很少回家來,他只記得挨過父親一頓打。那是因為振華在灶房間的草堆旁,劃洋火要把這堆草點著了,恰巧被回家來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屁股上挨了幾巴掌,打得長了記性,再也不敢在家里玩火了。 盡管磕了幾個頭,小振華也不曉得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不明白自己從此就沒有了爸爸。在農(nóng)村,人死了,都是用棺材土葬,直到若干年后,才推行火葬,也才有了骨灰盒。 這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上有70多歲的婆婆,下有七個孩子,四個男孩,三個女孩,一下子全成了孤兒。大哥振源19歲,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二哥振業(yè),因為家里沒人干活,小學畢業(yè)后,就回家務農(nóng),沒有再考學;三哥振剛、大姐振萍都在上初中;小姐振美在村里小學校里讀書;最小的妹妹振雁才兩歲。 這樣一個大家庭,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日子怎么過呢?對于一個柔弱的母親來說,將承擔起怎樣的生活重擔啊! 母親由于過度悲傷和到濟南料理喪事的旅途勞累,在炕頭上迷糊地躺著。婆婆哄著最小的孫女守在一旁,神色哀傷。 唉!一門孤寡,愁煞人也! 大家庭中的小媳婦 母親13歲時,就有人到姥姥家“下價”,也就是訂親。姥爺幾代單傳,決心把女兒嫁到人丁興旺的家庭,打聽到南邊相隔不很遠的昆崳村王家,人丁十分興旺,就有意結親。來“下價”的人送來了下價禮:一雙鞋、兩雙襪子、八塊銀元。小姑娘也知道這是給她訂親,很害羞地躲在門后邊偷著瞧人家呢! 母親的娘家是牟平縣龍泉公社潘格莊,在昆崳村北邊約15華里。姥爺能繅絲,在煙臺的繅絲廠做過工,后因病去世。姥姥是個小腳家庭婦女,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舅舅是個手藝人,他會做鞋、修鞋。姨媽很小的時候,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就積極參加婦救會活動,上識字班,后來為了逃婚,就和幾個相好的姊妹一起參軍了,成了解放軍某部醫(yī)院的一名護士。 因受姥爺影響,母親也學會了繅絲,后來就到殿后絲廠做工,不到19歲就嫁到了王家。 在昆崳村,王家是一個最大的家族,可謂大戶人家。曾祖父有四個兒子,而這四個兒子,每個又生育有四個兒子,真是人丁興旺,令人贊嘆哪! 在村子中間地段,曾祖父建了從南向北連在一起的四套住宅院落,每套住宅都是六間正房、東西各四間廂房。這些房屋,窗戶以下全是方石砌成,上半部由青磚砌成,是全村最好的房子。 四個院落各有用途,最北邊的院落是客棧;第二個院落是曾祖父及家人的住房;第三個院落是大伙房,主要在這里做飯,很多人來吃飯;最南邊的院落供奉著祖宗神位及德仁堂。根據(jù)不同的用途,四個院落的結構也各不相同。 最南邊一排房屋的建筑最講究,高高的石階,拱型大門的過道,非常氣派。這里懸掛著“德仁堂”的黑底金字牌匾,是德仁堂“辦公”的地方。在這里接待客人,賬房也設在這里。這一排房子的窗戶都是雙層的,外層可開合,既可遮陽也能擋雨。室內(nèi)陳設都是明式紅木家具,椅子上鋪著絲綢軟墊,靠墻還擺放著書架,存列著一些古典線裝書籍。這個院落的北屋,供奉著祖宗的神位。 德仁堂在當?shù)睾苡忻,開設有酒坊、銀匠鋪、粉房、藥房等分號。德仁堂主人也是德高望重,遠村近鄰有事也多找他協(xié)商解決。東邊鄰村蔣家疃有戶人家,生有一子叫王凱,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其父病逝前,就把他兒子托付德仁堂主人撫養(yǎng),同時還帶過來40畝地;這王凱就是在德仁堂善終的。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德仁堂由于一場官司敗訴而迅速敗落了,不僅各字號賠了個精光,就是已抽穗的大片大片的麥田也廉價賣掉賠錢。曾祖父郁憤在胸,一病不起,臨終前給四個兒子分了家,各自過活。四個兒子一家一個院落,三兒子住最南邊的院落,大兒子住南邊第二個院落,二兒子住南邊第三個院落,四兒子住最北邊的院落。最南邊的院落大門向南,其余三套住宅的大門均向東開,在東廂房南邊的一間砌有磚拱大門,門外的墻上還有幾個很美觀的石雕拴馬吊。 王廷英是曾祖父的大兒子,也就是王振華的爺爺。他是個知書達理的開明人,閑時喜歡看看《三國演義》《水滸傳》,一個人邊看邊笑,自得其樂。祖父字也寫得很好,是遠近聞名的書法家,鄉(xiāng)村里很多牌匾都出自他的手筆,也替人寫過不少碑文,尤其是他在迎門的照壁上寫的很大的“!焙汀皦邸弊,極盡奇思妙想,非常好看,藝術性很高。爺爺人品好,威望高,當別人遇到難事時,都找他商討,鄰里之間、家庭內(nèi)部的糾紛也請他調(diào)解,還經(jīng)常請他主持分家。 婆婆出身秀才家庭,父親開過私塾,女兒也就跟著學《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讀四書五經(jīng),所以文化素養(yǎng)遠超過一般婦女;楹笞优扇,她也經(jīng)常教導孩子們?nèi)绾巫鋈耍骸霸诩铱扛改,出門靠朋友”“人敬你一尺,你要敬人一丈”“要知恩圖報,絕不要做虧心事”。奶奶不但有學問,而且心靈手巧,是一位剪紙高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凡能看到的動物,都能剪得惟妙惟肖。鯉魚跳龍門、“喜上眉梢”、小老鼠上燈臺、老鼠娶親,尤其逗人喜愛。剪出來的各種花鳥,春節(jié)期間貼在窗戶紙上,屋外冰天雪地,坐在炕頭上瞅著窗戶上百花盛開,令人心曠神怡,給勞累了一年的親人們帶來心靈的喜悅和快慰。 她是大兒媳,吃苦耐勞,孝敬老人,樣樣起帶頭作用,妯娌們都敬重她。而且婆婆和善寬容,對她的幾個兒媳婦也都很疼愛,像推磨軋碾等苦活、累活,她都搶著干。所以,兒媳婦們對她也很尊重。 爺爺慈眉善目,長須飄拂,相貌清秀,氣質儒雅;婆婆長相俊美,待人和善,知書達禮,大家風范。爺爺、婆婆良種沃土,育有四男四女,振華的爸爸王常友,字益三,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家道衰落后,生活極其困難,吃了上頓沒下頓。爺爺在家種著剩下的幾畝薄地。大兒子王常慶,也就是振華的大伯(膠東稱大爺),出去跑買賣,每天天不亮就推著小車去南邊30里外的葛家集上買白菜。第二天一大早再推到北邊十幾里地的龍泉湯賣,賺一點錢,再買些生地瓜干回來大家吃。好的地瓜干煮熟后發(fā)甜,還好吃,但是價格高。地瓜干若是淋了雨,發(fā)了霉,就不是個味兒,難以下咽,但是價格便宜,大爺就只能揀那有霉點的地瓜干買。過春節(jié)也吃不上餃子了,僅能吃一頓雜和面的面條,更不用想過年要穿新衣服了。解放前,大爺攜家?guī)Э诘搅藷熍_,為著名的商號“瑞蚨祥”拉水,由農(nóng)民蛻變?yōu)楣と恕?/p> 二大爺王常壽,富有多方面的才華,能寫會畫,尤精書法,吹拉彈唱,樣樣來得,又頗好交際,朋友不少,但不是個種地的料。解放前教過小學,后來到煙臺財政局工作,再調(diào)市人民銀行工作。 叔叔王常仁是個積極分子,擔任昆崳村青救會長,工作開展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加上小伙子又長得很帥,很受姑娘們的崇拜和追求。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在組織的安排下,投身革命,參加了東北民主聯(lián)軍。家里人一開始還不知道他干啥去了,來信后才知道他參軍走了。遼沈戰(zhàn)役之后,又隨四野林彪的部隊轉戰(zhàn)關內(nèi),已經(jīng)升為營職干部,但在執(zhí)行一項特殊任務時,不幸遇難。 大姑皮膚白皙,性格開朗,嫁給了昆崳村東南約十里路的小產(chǎn)村一位教員倪德寬,他經(jīng)常讀一些進步書籍,參加了革命斗爭,成為地下共產(chǎn)黨員。為了支援革命事業(yè),他將自家的財產(chǎn)都變賣了,大姑就住在低矮的草屋里,進出都不方便。大姑夫1935年被敵人殺害,年僅35歲。在文登的幾座烈士紀念碑上都刻著他的名字。他的兒子倪桃在解放后還專門從嘉興回家鄉(xiāng)為其父的墓地立了碑。 大姑夫犧牲后,大姑帶著孤兒艱難過活。到了莊稼下種的時候,爺爺就趕著牲口,到小產(chǎn)村幫著把地種上。直到解放后,大姑再醮到小產(chǎn)村南邊不遠的南截山村。 二姑王常敏,在抗戰(zhàn)勝利后,才有機會上學。在學校里,也是一位積極分子,很受老師器重,在老師的指引下,于1946年參軍,先是到萊陽加入山東省軍區(qū),1947年入黨,后一直在華東野戰(zhàn)軍的野戰(zhàn)醫(yī)院工作,隨著部隊南征北戰(zhàn),開封戰(zhàn)役、睢杞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救助了無數(shù)的傷病員。1949年年初,淮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后,華東野戰(zhàn)軍改為第三野戰(zhàn)軍,隨著領袖“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令,第三野戰(zhàn)軍橫渡長江,“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一直打到福建。新中國成立后,在福建海軍基地的海軍獨立警衛(wèi)團衛(wèi)生部門工作,并于1950年結婚,調(diào)到上海;姑夫王忠臣是一位海軍青年軍官,駐軍在上海。 此時,三姑王常曄正在老家受苦受難,家里地里的活都要干,一個小姑娘連雙像樣的鞋都沒有,穿著豬皮縫的“綁”,里邊塞上稻草,到山上打柴。穿這種“綁”,好處是暖和,在雪地上走也不滑,可是一個小姑娘腳上套著豬皮,也實在不雅觀。 爺爺心疼得慌,就寫信給在上海當兵的二閨女,看能不能把你妹妹也帶出去?二姑就和部隊領導匯報了此事。由于二姑工作表現(xiàn)非常出色,領導也給面子,再加上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yè)待興,正是用人之際,領導說行,讓她來吧,先上幾年部隊的學校。 好!三姑娘有了出路,可是從膠東半島到大上海卻也千里迢迢,這路費也不是小數(shù)。家里除了一匹耕地的毛驢,再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了!向人借?不但臉面拉不下來,而且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戰(zhàn)爭和支前,誰有錢哪?!爺爺輾轉反側,夜不成眠,一咬牙,把毛驢賣了吧!這才湊齊了三閨女去上海的路費。還剩一點錢,為三閨女置辦了一套新衣服、運動鞋,這要參加工作了,怎么也不能穿著豬皮“綁”到大上海吧! 1951年春,爺爺把三姑娘送上了旅途。三姑到了上海后,進了華東海軍后勤干校,學習會計專業(yè)。入校不久,北京海軍總部到學校挑選幼兒園教師。三姑五官端正,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性格又活潑,被挑選上了,到了北京海軍七一幼兒園當教師。 不知這次挑選青年女教師,有沒有為海軍總部的青年軍官們找對象之意,反正這批女青年到北京后,不幾年,大都成了海軍軍官的媳婦。 還剩下一個小姑王常麗,在家里幫助操持家務。1947年10月底,膠東地區(qū)全部解放,小姑才上了學,她不僅學習好,而且字寫得也漂亮。小學畢業(yè)了,怎么辦?爺爺又動開了腦筋。二姑娘已經(jīng)把大妹妹接走了,不能再找她了。又想起了已到沈陽的二弟,也就是振華的三爺王廷豪。三爺?shù)膬鹤油跽,建國后在沈陽市工作,轉業(yè)時任團長,現(xiàn)擔任著外貿(mào)系統(tǒng)領導職務。爺爺就給他二弟寫信,請他和王珍商量,看能不能把小閨女常麗弄到沈陽參加工作。盡管王珍伯伯不愿多管閑事,但嚴父之命也不得不辦,就把常麗安排在沈陽的醫(yī)院里做清潔工。醫(yī)院里的清潔工作,既臟又累,尤其是醫(yī)院里經(jīng)常死人,也沒有電梯,就要由清潔工把死尸從樓上背下來,送到太平間里去,就是一個大老爺們可能也害怕,也不愿意干,更別說一個小姑娘了。常麗受不了,就去求王珍哥哥,看能不能換換工作。王珍哥哥臉一耷拉,說:“能把你弄出來參加了工作,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你能干,你就繼續(xù)干,你不能干,你就回老家種地去吧!” 常麗一看沒了退路,回家種地?鬼才回去了!就是為了不種地,不吃地瓜干,才跑出來的,這清潔工再苦再累,也是領工資、吃國家糧的,也比種地日曬雨淋的要好得多。就那些死人,反正他們也活不了了,還能吃了我不成!沒什么可怕的,背就背!常麗一咬牙,好!我就干個樣兒你看看!從此,一心撲在工作上,不怕臟不怕累,工作很出色,尤其是她的一筆字,寫得很漂亮。組織上看她工作又好,字又寫得好,就把她調(diào)到了醫(yī)院人事科工作,這也讓她哥哥王珍刮目相看,從此對他這個妹妹格外青睞,感情一直非常好。 振華的大爺?shù)綗熍_工作后,他在福來里的家就成了個中轉站,從昆崳村出來的人,都要在這里落落腳,回來的人也要到家里打打尖。大爺為瑞蚨祥拉水,后來又為幾個單位拉水,但收入并不高,有幾個孩子要養(yǎng)活,生活也是艱難的。但對老家來的人,總是熱情款待,就是沒有酒菜,地瓜干總能吃飽。王珍在他家里也來往多次,這一次王珍和他媳婦及父親等一行人赴沈陽工作,大伯就對他說:“你到沈陽安頓下來后,看看能不能把我這個大兒子振亭接過去,不管是繼續(xù)讀書還是工作都行啊。他也小學畢業(yè)了,我在這里是個工人,又沒有什么關系,沒法給他找工作,你幫幫忙吧! 忠厚老實的大哥哥相托,弟弟不能推辭,到沈陽后,王珍就把振亭接了過來,好在振亭也爭氣,考進了沈陽市糧食學校,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 爺爺、婆婆的四雙兒女,四個女兒都離開了家門,或出嫁、或參軍、或參加了工作;四個兒子中,小兒子已去世,大兒子、二兒子都到了煙臺謀生,家里只剩下了一個三兒子常友,父母心里無論如何也舍不得再讓三兒子離家而去了。 常友生于1924年,1944年參加工作,人雖年輕,但頗有才干:多智謀,待人和善,在村供銷合作社管理財務,能同時用兩只手打算盤,工作能力很強。村里的或村外的老百姓都可以入股供銷社,使供銷合作社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產(chǎn)品還出口蘇聯(lián),影響也越來越大。 新中國成立后,供銷社把常友調(diào)到了昆崳山西北的殿后絲廠工作,他在廠里主要負責對外業(yè)務,經(jīng)常到省供銷社運送產(chǎn)品或結算賬目。省供銷社發(fā)現(xiàn)了這個難得的人才,于1956年直接把他調(diào)到了省供銷合作社,在棉麻處(后改為省棉麻公司)工作。愛子雖然是到省城工作,但四個兒子、四個女兒,出嫁的出嫁,參加工作的參加工作,身邊一個也沒留下,爺爺、婆婆心里既高興,又難過。因操勞過度,爺爺于1959年就病故了,享年72歲。 母親十幾歲時,就跟姥爺學會了繅絲技術,到昆崳村西北約十幾里路的殿后絲廠做工。母親皮膚白皙,面龐清秀,雖然個頭不高,但工作效率高,性格活潑,又好脾氣,還是工會活動積極分子,積極參加識字班和各種活動,受到廠領導和工友們的交口稱贊。 母親在這個廠工作了十年;楹,孩子兩年一個地接著生,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哺乳,非常辛苦。孩子斷奶后,就送回昆崳村,由奶奶照看。小振華斷奶后,母親又把他送了回來,這回婆婆照看不過來了,死活不讓母親再回廠工作了,再加上爺爺年邁多病,也需要人照顧。在父親百般勸說下,母親無奈地辭了職,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工廠,告別了朝夕相處的姐妹們,回家當上了全職兒媳和母親。 1964年5月底,省供銷社在濟南召開會議,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傳達貫徹在張家口召開的全國棉花會議精神,山東只有父親一人去參加了會議,會議上也主要由他來傳達會議精神。5月29日晚飯后,作為會議的組織者,父親還到各房間看望了會議代表。30日晚,會議組織代表觀看文藝演出,明天就要散會了,父親主動要求住會值班。 5月31日早晨,父親沒有去吃早飯,大家也沒有見到他,都感覺很奇怪,敲門也沒有聲音,只好把房門硬打開了,看到他還睡在床上,叫也叫不醒,這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仙逝了,年僅41歲,可謂英年早逝。 父親原說6月初要回一趟老家,也買了一些給老人和孩子的東西,準備散了會就回家的。母親正在家里高興地盼望著,不料人沒盼回來,卻來了一封電報,帶來了噩耗。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