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網(wǎng)貼的基礎(chǔ)上, 對《南山經(jīng)》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性總結(jié), 以獨特的角度對《南山經(jīng)》中容易引起歧義的名詞進行了進行了分類解釋, 從而證明了《山海經(jīng)》的真實性, 是對《山海經(jīng)》的“去神話考證”。作者從漢字的字形、語音、語義入手, 通過對經(jīng)文逐字逐句的研究, 共考證了12種疾病、13種地形地貌、9種礦物、13種植物、43種動物、71處山川河流, 創(chuàng)造性的對《山海經(jīng)》進行了全新解讀。其中植物、動物的考證配有真實的圖片和經(jīng)文進行一一對比, 特別是麒麟、九尾羊、九尾狐、旋龜、鳳凰等傳說中動物的考證, 讓人豁然開朗、
馬紅光,男,生于一九七八年,河南安陽人,法學(xué)學(xué)士,鄭州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畢業(yè),現(xiàn)居上海,自由職業(yè)?釔壑袊鴤鹘y(tǒng)文化,偶然的機會開始對《山海經(jīng)》進行研究,并表現(xiàn)出了相當高的天賦。網(wǎng)貼《揭開千古之謎—山海經(jīng)之南山經(jīng)絕密研究》發(fā)布后,受到國學(xué)愛好者的追捧,被廣大網(wǎng)友稱為“對山海經(jīng)最靠譜的解讀”,作者亦被稱為“強人”“神人”“國之棟梁”等。
前言
南山首經(jīng)
南次二經(jīng)
南次三經(jīng)
疾病篇
1. 迷:精神病
2. 瘕疾:腫瘤病
3. 聾:耳聾病
4. 腫疾:水腫病
5. 妒:心絞痛
6. 畏:驚風(fēng)病
7. 臥:風(fēng)濕病
8. 蠱:寄生蟲病
9. 惑:神經(jīng)衰弱
10. 疥:疥瘡
前言
南山首經(jīng)
南次二經(jīng)
南次三經(jīng)
疾病篇
1. 迷:精神病
2. 瘕疾:腫瘤病
3. 聾:耳聾病
4. 腫疾:水腫病
5. 妒:心絞痛
6. 畏:驚風(fēng)病
7. 臥:風(fēng)濕病
8. 蠱:寄生蟲病
9. 惑:神經(jīng)衰弱
10. 疥:疥瘡
11. 痔:痔瘡
12. 勞:肺結(jié)核
地質(zhì)篇
1. 無草木:草木稀疏原因多
2. 四方:四面如一是相仿
3. 多沙石:因砂成沙誤解大
4. 毗:在人為肚臍,在地為盆地
5. 山之陰陽:山南為陽北為陰
6. 大水:水源充沛的大江河
7. 大繇:豐美茂盛的大草原
8. 渤海:古之渤海今海灣
9. 丘山:島上小山為丘山
10. 谷:兩山之間有夾道
11. 凱風(fēng):凱風(fēng)自南暖人心
12. 條風(fēng):條風(fēng)居?xùn)|北,主出萬物
13. 穴:水滿則溢是壺穴
礦物篇
1. 金:惟金三品黃白赤
2. 玉:石之美者俱為玉
3. 育沛:琥珀別稱,可消腫
4. 水玉:水晶別稱,用途廣
5. 底:砥礪即是磨刀石
6. 青雘:天然之墨作書畫
7. 丹粟:朱砂別稱,可安神
8. 砆石:硯臺原料有講究
9. 博石:大塊石頭多奇景
植物篇
1. 桂:百藥之長,燉肉必備
2. 祝馀:內(nèi)補精血,外治跌打
3. 榖:制衣造紙,治療腳氣
4. 迷榖:安神泄忿,精神不迷
5. 棪木:清熱止渴,令人潤澤
6. 梓: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7. 枏:利水消腫,名貴木材
8. 荊:殺蟲止癢,造船搭橋
9. 杞:清熱止痛,家具好料
10. 穀:養(yǎng)腎益氣,開胃補虛
11. 漆:防腐絕緣,涂器入藥
12. 飴:谷類發(fā)酵,補虛治勞
13. 白:制糖主料,生津潤燥
動物篇
1. 禺:赤目長尾,腦袋像鬼
2. 狌狌:白耳善跑,不是猩猩
3. 白猿:長臂白毛,橫跨中越
4. 蝮蟲:受其傷害,五步必倒
5. 鹿蜀:保男護女,送子麒麟
6. 虺:為蛇有毒,泛指蛇類
7. 旋龜:補腎防聾,可以磨刀
8. 留牛:拉犁耕田,高原之舟
9. 鯥:形牛實魚,消腫利水
10. 貍:體大如貓,有紋似豹
11. 類:自為公母,食之不妒
12. 九:九鳩通用,鴿類總稱
13. 四:四駟相通,馬之別稱
14. 猼訑:九尾之羊,今仍藥用
15. :絲羽眼腳黑,藥雞治風(fēng)濕
16. 九尾狐:豺狼同類,久被誤讀
17. 灌灌:苦口婆心,開胃安神
18. 赤鱬:魚形人面,除濕止癢
19. 鴛鴦:雌雄相伴,不離不棄
20. 豚:本意小豬,泛指家豬
21. 貍力:靠蟻充饑,其現(xiàn)蟻多
22. 鴟:古指鷂鷹,食鳥兇猛
23. 鴸鳥:鷹貌人手,叫輸想贏
24. 長右:馬耳短尾,喜山愛水
25. 彘:除了指豬,還能指獅
26. 猾褢:形態(tài)似人,食草冬眠
27. 鮆魚:開胃健脾,增肥良藥
28. :似羊無須,膽小敏感
29. 茈蠃:清熱利水,南方美食
30. 蠱雕:象雕有角,體大食人
31. 象:亞非大象,古今一樣
32. 犀:兩角犀牛,今在亞非
33. 兕:獨角犀牛,今在亞洲
34. 雉:雄者美麗,雌者平淡
35. ?:群居朋飛,疏風(fēng)透疹
36. 瞿如:外形像?,白頭三趾
37. 虎蛟:魚身蛇尾,去腫治痔
38. 鳳皇:五采而文,因德稱王
39. 鮒:今之鯽魚,利水健脾
40. 鱄魚:形似鯽魚,遇旱翻山
41. 梟:捕鼠能手,貓頭鷹也
42. 顒:人面馬眼,蝗蟲克星
43. 鹓雛:鳳凰同類,羽毛黃色
山河篇
1. 鵲山:今橫斷山
2. 招瑤之山:今伯舒拉嶺—高黎貢山
3. 西海:今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印度河恒河低地
4. 麗之水:今伊洛瓦底江
5. 堂庭之山:今無量山、哀牢山
6. 猨翼之山:今拱王山
7. 杻陽之山:今烏蒙山
8. 怪水:今三岔河
9. 憲翼之水:今烏江
10. 柢山:今大婁山
11. 亶爰之山:今武陵山
12. 基山:今雪峰山
13. 青丘之山:今羅霄山
14. 南山首經(jīng)之英水:今瀏陽河
15. 即翼之澤:今湘江
16. 箕尾之山:今武夷山
17. 東海:今中國東海
18. 汸水:今建溪
19. 淯:今閩江
20. 柜山:今神農(nóng)架
21. 流黃:今達州
22. 南山次經(jīng)之英水:今香溪河
23. 赤水:今長江
24. 長右之山:今幕阜山
25. 堯光之山:今廬山
26. 羽山:今黃山
27. 瞿父之山:今銅陵群山
28. 句余之山:今句容市茅山
29. 浮玉之山:今天目山
30. 具區(qū):今太湖
31. 苕水:今苕溪
32. 成山:今天臺山
33. 水:今三茅溪
34. 虖勺:今始豐溪
35. 會稽之山:今懷玉山
36. 勺水:今玉山水
37. 湨:今信江
38. 夷山:今仙霞嶺
39. 列涂:今鄱陽湖
40. 仆勾之山:今龍門山
41. 咸陰之山:今會稽山
42. 洵山:今白際山
43. 洵水:今馬金溪
44. 閼之澤:今衢江
45. 虖勺之山:今洞官山
46. 滂水:今甌江
47. 區(qū)吳之山:今大盤山
48. 鹿水:今好溪
49. 鹿吳之山:今括蒼山
50. 澤更之水:今楠溪江
51. 漆吳之山:今雁蕩山
52. 天虞之山:今緬甸若開山脈
53. 禱過之山:今東緬高原
54. 泿水:今緬甸錫當河
55. 丹穴之山:今清邁高原
56. 丹水:今湄南河
57. 發(fā)爽之山:今長山山脈
58. 汎水:今越南藍江
59. 旄山:今六詔山
60. 旄山之尾:今那坡縣境內(nèi)山脈
61. 育遺:今靖西大峽谷
62. 非山:今廣西弧形山脈
63. 非山之首:今都陽山
64. 陽夾之山:今苗嶺
65. 灌湘之山:今海洋山
66. 雞山:今萌渚嶺
67. 黑水:今賀江
68. 令丘之山:今騎田嶺
69. 中谷:今乳源大峽谷
70. 侖者之山:今九連山
71. 禺槀之山:今蓮花山
72. 南禺之山:今戴云山
73. 佐水:今晉江
結(jié)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