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終于趙匡胤代周建立宋朝。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有機會,只要會打仗,隨隨便便就能做做皇帝。之后再找個會打仗的人來幫你拓展疆土,但一個不小心,龍椅又被搶去了。[朱全忠]]建立了后梁政權(quán),卻被另一個藩鎮(zhèn)軍閥李存勖給擊敗,他成立了后唐政權(quán)。兒皇帝石敬瑭帶著契丹奪取天下建立后晉政權(quán),而政權(quán)卻亡于契丹。后漢的劉知遠趕走了契丹,卻也被坐大了的郭威取而代之。后周也同樣的下場,趙匡胤成為時代的終結(jié)者。
歷朝通俗演義套裝內(nèi)容簡介:
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這即是一部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學巨著,閱讀《歷代通俗演義》,既可以了解中國歷史,又可以欣賞傳奇故事,能夠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歷史常識,是一部具備再版價值的圖書。本套數(shù)增加了插圖,選配了符合歷史事件的版畫,可以將歷史事件更直觀、清晰的呈現(xiàn)給讀者。
1、毛澤東終其一生的枕邊書。
“請購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兩部(包括各朝史的演義)。”(“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即蔡東藩所著《歷朝通俗演義》)——毛澤東致電黨中央派駐西安聯(lián)絡(luò)局局長李克農(nóng)。該書是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并推薦給兒子毛岸英和其別的人來閱讀!
2、中國唯一一套貫穿2000年的歷史演繹巨著。
蔡東藩以正史為經(jīng)、軼聞為緯,從秦朝到民國2000余年歷史,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自出版以來,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
3、作者耗時十年終完成的巨著。
蔡東藩從1915年開始創(chuàng)作《清史通俗演義》,至1926年《后漢通俗演義》出版,整套《歷朝通俗演義》耗時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書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線裝本。1935年改為鉛印,分裝44冊,增加了許廑父續(xù)寫的《民國通俗演義》后40回。全套書共11部,600余萬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
該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蔡東藩自己為著作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自批自評,行文嬉笑怒罵、妙趣橫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與史料真實性于一書,備受史家稱贊。
這套小說除極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還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不但可以作為普通讀者的休閑讀物,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參考書。僅從歷史知識普及性一項來說,國內(nèi)無書出其右。備受當代、后世史學家稱贊,被譽為:“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14歲中秀才,后又進京朝考,名列優(yōu)貢,分發(fā)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shù)月即稱病回鄉(xiāng),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第一回 討叛鎮(zhèn)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倫
第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
第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
第四回 戰(zhàn)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
第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shè)孤寨
第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
第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zhèn)河東藩王登大位
第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
第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第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
第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guān)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
第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
第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
第十四回 弟兄構(gòu)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
第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quán)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
第十六回 清君側(cè)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
第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
第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
第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
第二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
第二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勛
第二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筑堅城良臣破虜
第二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
第二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guān)擒二將
第二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
第二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jié)唐司空就刑
第二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
第二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jié)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
第二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
第三十回 得遼關(guān)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第一回
討叛鎮(zhèn)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倫
卻說晉成德節(jié)度使安重榮,出自行伍,恃勇輕暴,嘗語部下道:“現(xiàn)今時代,講什么君臣?但教兵強馬壯,便好做天子了!备鹆⒂嗅Ω停邤(shù)十尺,嘗挾弓矢自詡道:“我射中竿上龍首,必得天命!闭f著,即將一箭射去,正中龍首。投弓大笑,侈然自負。嗣是召集亡命,采買戰(zhàn)馬,意欲獨霸一方,每有奏請,輒多逾制,朝廷稍稍批駁,他便反唇相譏。鎮(zhèn)帥多跋扈不臣,都是當日的主子教導出來。
晉主懲前毖后,嘗有戒心,義武軍節(jié)度使皇甫遇,與重榮為兒女親家,晉主恐他就近聯(lián)絡(luò),特徙遇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并命劉知遠為北京留守,隱防重榮。重榮不愿事晉,尤不屑事遼,每見遼使,必箕踞嫚罵,有時且將遼使殺斃境上,遼主嘗貽書誚讓,晉主只好卑辭謝罪。重榮越加氣憤,適遇遼使拽剌一作伊哷。過境,便派兵捕歸。再遣輕騎出掠幽州人民,置諸博野。又上表晉廷,略言“吐谷渾、突厥、契苾、沙陀等,各率部眾歸附,黨項等亦納遼牒,愿備十萬眾擊遼。朔州節(jié)度副使趙崇,已逐去遼節(jié)度使劉山,求歸中國,此外舊臣淪沒虜廷,亦皆延頸企踵,專待王師,天道人心,不便違拒,興華掃虜,正在此時。陛下臣事北虜,甘心為子,竭中國脂膏,供外夷欲壑,薄海臣民,無不慚憤。何勿勃然變計,誓師北討,上洗國恥,下慰人望,臣愿為陛下前驅(qū)”云云。晉主覽奏,卻也有些心動,屢召群臣會議。北京留守劉知遠,尚未出發(fā),勸晉主毋信重榮,桑維翰正調(diào)鎮(zhèn)泰寧軍,聞知消息,亦即密疏諫阻,略云:
竊謂善兵者待機乃發(fā),不善戰(zhàn)者彼己不量。陛下得免晉陽之難,而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不可負也。今安重榮恃勇輕敵,吐谷渾假手報仇,皆非國家之利,不可聽也。臣觀契丹數(shù)年以來,士馬精強,吞噬四鄰,戰(zhàn)必勝,攻必取。割中國之土地,收中國之器械,其君智勇過人,其臣上下輯睦,牛馬蕃息,國無天災,此未可與為敵也。且中國初定,士氣凋沮,以當契丹乘勝之威,其勢相去甚遠。若和親既絕,則當發(fā)兵守塞。兵少不足以待寇,兵多則饋運無以繼之。我出則彼歸,我歸則彼至,臣恐禁衛(wèi)之士,疲于奔命,鎮(zhèn)定之地,無復遺民。今天下粗安,瘡痍未復,府庫虛竭,兵民疲敝,靜而守之,猶懼不濟,其可妄動乎?契丹與國家恩義非輕,信誓甚著,彼無間隙而自啟釁端,就使克之,后患愈重。萬一不克,大事去矣!議者以為歲輸繒帛,謂之耗蠹,有所卑遜,謂之屈辱。殊不知兵連而不休,禍結(jié)而不解,財力將匱,耗蠹孰甚焉!用兵則武吏功臣,過求姑息,邊藩遠郡,得以驕矜,屈辱孰甚焉!臣愿陛下訓農(nóng)習戰(zhàn),養(yǎng)兵息民,俟國無內(nèi)憂,民有余力,然后觀釁而動,則動必有成矣。近聞鄴都留守,尚未赴鎮(zhèn),軍府乏人。以鄴都之富強,為國家之藩屏,臣竊思慢藏誨盜之言,勇夫重閉之戒。乞陛下略加巡幸,以杜奸謀,是所至盼。冒昧上言,伏乞裁奪。
晉主看到此疏,方欣然道:“朕今日心緒未寧,煩懣不決,得桑卿奏,似醉初醒了。”遂促劉知遠速赴鄴都,并兼河東節(jié)度使,且詔諭安重榮道: